城市和人一样,有各种各样的风情,也有不一样的个性,而生活在各个城市里的女子呢?其实只要你用心去读,一定能够发现她们独特的美!
许多人把花比喻做女子,娇柔的,美艳的、婉约的、绚丽的、张扬的,可是独独仙居的女子不适合用花来形容。或许她们只是一株野生的,又素朴的植物,坚韧地生长在千年的小城里,被时光渲染成一片淡雅的水墨色。
如果非得用一种颜色来形容仙居的女子,那么我宁愿用青,素素的,散淡的青,透着薄青瓷一般的质地,温醇,绵长、却如此端然。
青最简单,可是却又静到质朴,深刻、自然。
一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底蕴,文化气息,仙居,这座千年的古城,依山傍水,这里的人们在时光变迁,岁月流转里、日子始终过的朴实而安然。
生活在小城的这些女子,仿佛流淌的小溪,清澈而纯粹,被青山绿水浸润的明净,素雅、如青瓷一般,有着赏心的暖意,不花哨,不张扬,内敛中透出几丝饱满的色彩来。
小城虽然属于江南,可是这里却没有婉约的江南水乡,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不过却有无尽绵延的青山,苍绿沉郁的山峦,仿佛藏着一个个流传古今的故事;千年流淌的永安溪,清澈见底的鹅卵石里游动的小鱼;春来陌上桃花开,梨花白,油菜花金黄一片,柳条涤荡在暖风里,燕子轻盈地掠过屋檐,心事仿佛又添了不少的喜悦。
也许在大家的想象里,生活在小城的女子一定是柔情满怀的江南女子,如水,似粉红的桃花,是捧在手心呵护的,可是在我的眼里,仙居的女子却超脱了这样范畴,她们应该是柔中带刚的,表面上柔,骨子里却透着一股韧性,不折不饶,这样的柔韧是一点一点渗透出来的,带着独自的风情,薄而醇,适宜细品。
生活在一个地方久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底蕴多少都能够影响人们的性格,而这里的女子也是,山和水养育了许多的勤劳朴实的人们,更是让小城的女子出落的坚韧而沉稳。
街头巷尾,摊点排挡,又或者是店铺林立的商场里,那些说话清亮,嗓音清脆的女子比比皆是。在小城,许多女子都是家里的一把好手,大小生意做的头头是道,干净利落。
我喜欢这里的早晨:薄雾里那些忙碌在早点摊上的女子,系着围裙,轻挽一头秀发,白净的脸上透着自然,大方的笑,迎接着来往的客人。端盘子,收钱,始终不慌不忙,有条不紊;晨曦里,提着包上班的女子,送孩子上学的年轻母亲,去菜场买菜回家的主妇,或骑车,或走路,脸上洋溢着淡然的神色,即使在冬天依然有阳光一般的暖意。
生活在小城的女子,温和却不散淡,自然而不做作,她们的步伐始终不紧不慢,透着一股从容和优雅。从容多好呀,一直喜欢从容而淡泊的生活方式,在仙居,在这个千年的古城里,我找到了自己内心最真切的那份感觉。
大城市总是有着让人紧张的节奏,即使最优雅的人们,都会不由自主地加快行走的步子,惟独在这个小城的女子,似乎不用因为忙着挤公车而跑步前进;她们不用因为买不到新鲜的菜而赶去排队;也不用担心今天这里交通阻塞了,接孩子晚了,回家做饭老公给自己脸色看了;小城的女子,只需从容就好。
简单,平实的生活方式,让仙居女子的性格里多了一份含蓄的美,这样的美仿佛就像那款素素的青瓷,即使不言不语,亦渗透出几分素雅之气。
不过这样的素又是清凉的,沉着的,没有张扬舞动的神色,似陌上那株野生的植物,与深山里长成一片品性淳朴的光芒。
喜欢那些走在街头的女子,着装淡雅,既不夸张又不失时尚,有着都市女子特有的风韵,又透着小城女子素朴的质地来。逛街是那些女子的最爱,闲散时便携上三五好友,解放街,酒坊巷、下赵巷、到处逛,即使一个下午的时间也买不到一件称心的物件,双脚累的生疼,脸上依然是透着清亮亮的喜悦。
她们不胡乱花钱,尤其是花在自己身上,多余的闲钱她们宁愿给自己的孩子买,给自己的家人买,所以曾有人说仙居的女子是传统的中国女人,所有用来形容美德的词汇都能够在她们身上发现。尤其是那些在外地做生意的女子,个个聪明能干,讲起话来柔韧有余,做起事情来干脆利落,让许多男人都叹服。
到过很多地方,可是走来走去,我还是喜欢小城的安然和素朴,喜欢做这里的女子,也许就是因为这里静简,素雅的气息让我迷恋。
我愿意就这样随着这青山绿水一起慢慢变老,即使时光沧桑,旧了容颜,我还是喜欢做一个仙居的女子,从容,淡泊,纯粹却又透着素青瓷一般的雅意,像一本书,读完了之后,还想细细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