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声哥哥你快回来,你快回来……”,当我们再次捧起《平凡的世界》时,耳旁不时响起电影《人生》里这首优美婉转的主题歌,路遥至今离开我们已经17年了。泪眼朦胧中,我们无法忘记1992年11月17日这个冬天的早晨,在清冷的寒风中,路遥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土地和人民,独自远行了。路遥一生紧握着陕北的那双大手松开了,一个欲于诉说的声音归于缄默,一个苍劲的手势在半空中戛然而止。然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不但没有因为岁月的风尘减色,恰恰相反,历经时光的无情淘洗,反倒使它成为当代小说之林中一株质朴伟岸、绿叶纷披的梧桐,成为文学史中永恒的风景。路遥的生命还活在他的作品里,他的生命在他的作品中得以再生和延续。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理想、良知,在读者中永远焕发出顽强的生命和力量。
去年是路遥诞辰60周年之际,十月文艺出版社1月推出迄今为止最完整的《路遥全集》。六卷本《路遥全集》它收录、囊括了目前所能搜集到的路遥全部作品。清晰、完整地呈现了一个作家的成长历程和发展脉络。该社再版的三卷本《平凡的世界》,不足一年销量已逾12万;去年4月再版的简装本《人生》,迄今已售出11万本。全国20家网络、平面媒体联合举办的“我与《平凡的世界》”读者征文活动,共同缅怀这位用生命来写作的作家,再一次倾听来自读者的心声。
据悉,由著名导演刘惠宁执导新版30集电视连续剧《平凡的世界》。引起了观众极大的关注,目前还正在剧本的改编和创作阶段。全新配乐长篇朗诵《平凡的世界》将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长篇小说连续广播》栏目中播出,路遥家人与友人参与拍摄的记录路遥生前的纪录片也将面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平凡的世界》广播剧编辑叶咏梅说,路遥的作品表现了真、情、美三个特点。当时《平凡的世界》广播剧先后播出3次,直接听众超过3亿人。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60部来自古今中外名著改编的广播剧中,《平凡的世界》排名第八。
在近几年进行的多次读者调查中,不少大学生更是将《平凡的世界》列为自己最喜欢和最珍爱的文学作品。众多网友自发聚集在网上建立“路遥吧”、“平凡的世界吧”,缅怀路遥,畅谈着对路遥的怀念和追忆,探讨着路遥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路遥的大幅照片赫然挂出,同时还有名为“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路遥”的怀念专题。在百度路遥的贴吧上,有网友发起一个“有多少80后喜欢《平凡的世界》”、 “看这本书的90后有多少人?”的调查,令人惊讶的是共有1万多人参与了调查,其中不少人是1985年、1991年、1993年出生,他们仍然重温着一代代读者曾经的温暖和感动。路遥书写着生命的感动和敬畏,引发了这个世界关于他如此持久的怀想与敬意。路遥依然活在千千万万个热爱他的读者的心中。这正应了博尔赫斯说,文学与其说取决于作品本身,还不如说取决于阅读这些作品的人的看法。
《平凡的世界》在1975年到1985年十年间广阔背景上,以陕北黄土高原双水村孙、田、金三姓人家的父、子两代人的人生遭遇为主线,表现了社会的历史转型给中国农村带来的震荡和以及人民生活的升迁沉浮,展现了农民艰辛的大义和宽阔的悲悯情怀。全景式、深层次的探索了中国农民在改革新旧交替深化艰难曲折的历史进程中,农民的人格、人性以及农民精神困境中的出路和命运走向,真实表现了在生活变迁中农民的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反映了极其复杂、艰辛的生活历程中不可回避的矛盾纠葛。小说充满了对农民艰辛的汗水浇铸理想家园的困苦的深刻同情,热情讴歌张扬了在困难、挫折中与生俱来的不甘沉沦的意志和坚强的韧性。小说主人公孙少安在遭遇人生挫折和困难面前,紧紧扼住命运咽喉的勇气,自强自信、奋斗拼搏的魄力、执着、隐忍、善良的个性,对我们起着非常潜在的深远的精神鼓舞作用。
在那个物质和精神双重匮乏的特殊年代,在探求与思考的人生途中,《平凡的世界》护佑着、沉淀在我们的脉管之中,而不使我们的生命更加苍白、软弱、或者懈怠。有很多人几乎都是通过路遥的作品走入了陕北那一片连绵起伏沟壑土塬。在当下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消费时代,随着时间的流逝,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学一路走到今天,作家、读者的审美观念都发生了变化,文学对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弱。《平凡的世界》里反映的那个时代,小说里的那些人和事,已经离我们而去。但是在一代人的阅读记忆中,那种感觉和记忆在我们心灵上留下的烙印太深了,一辈子都挥之不去。
我们穿行在《平凡的世界》的字里行间,跟着路遥一起在陕北的黄土塬上奔走——那通向世界尽头的黄土大道上颠簸的木轮马车扬起的黄尘,那黄土崖畔上在寂寥凄清中绽放的山丹丹,那冬天苍凉的北方原野如刀枪剑戟一般指着天空的树,那黄土砂砾上顽强生长的灌木与野草,那村旁小河冰层下涌动碎裂的冰块的汩汩流水,还有美丽的润叶、晓霞的欢声笑语。而且更重要的是,《平凡的世界》使我们领略了路遥那博大、苦难、忧郁、善良的灵魂以及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憧憬、理想与坚强。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抖擞精神,这种力量来自于《平凡的世界》。从《平凡的世界》中,找到了我们希望看到的东西:苦难与抗争,理想与激情,欢乐与泪水。让我们更多看到真诚、坚强与善良的心灵力量是强大的,它可以创造伟大的爱和奇迹。
路遥在创作手记中说:“在《平凡的世界》全部写作过程中,我的早晨都是这样从中午开始的。对于我,对于这部书,这似乎也是一个象征。当生命进入正午的时候,工作却要求我像早晨的太阳一般充满青春的朝气投身于其间。”路遥把自己交给文字的书写和放逐,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善良、良知,赢得那么多的读者发自内心的热爱与敬佩,他的生命状态和写作状态饱含赤子情怀,又包容了历史的痛苦和思考的艰辛。路遥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一个作家对于生命永恒的向往,对人的价值和个体生命的自由的珍视和热爱。
路遥有一双善良的眼睛,一颗敏感的心。在苦难的忧伤中注视这个世界,却又把一道照亮心灵的曙光,一份对生命的热情礼赞贯穿其中。《平凡的世界》能具有如此广泛而持续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就是路遥在小说中贯穿着强烈深沉的生命意识和深厚的人性意蕴。对生命意识的追寻和发掘,对人生价值和生命尊严的叩问和探索,把创造精神和理想精神作为生命价值来追求。当世俗物欲不断吞噬我们生命的尊严和人性的芬芳的时候,《平凡的世界》充分展示出了人性的光芒和信念的力量,让我们感受、体味、领悟、认识到一种真实的精神力量。我们在含着泪光的阅读中,阳光打在脸上,一股温流从心底升腾,我们获取一种艰难前行的力量和勇气。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在艰辛中自强,这就是《平凡的世界》无法抗拒的魅力。
路遥当年在茅盾文学奖颁奖仪式上代表获奖者发言似乎可以为我们解释这一切:“人民生活的大树万古常青,我们栖息于它的枝头就会情不自禁地为此而歌唱。只有不丧失普通劳动者的感觉,我们才有可能把握社会历史进程的主流,才有可能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品。”
《平凡的世界》中蕴含现实主义的生命和力量带给我们强烈的震撼。路遥笔下的生活逐渐离我们远去,但《平凡的世界》体现出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立场和精神,彰显的气象、质地和品格,永远没有过时。路遥一生甘于寂寞,不跟风,不追赶潮流,他是用自己的灵魂与心灵在写作。路遥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和人民,他的创作实践证明:一个作家只有根植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中,只有在与时代、社会、人民建立的血肉联系中,他的作品才能获得丰沛的元气和鲜活的生命力,才能真正把作家自己的理想融入到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来。
《平凡的世界》属于过去,也属于今天和未来。路遥永远是理想、激情和梦想的化身。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