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文学》举办的“人民大地·行动者”非虚构写作计划研讨会上,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李敬泽宣布:该杂志将启动名为“人民大地·行动者”非虚构写作计划 ,吁请海内作家和写作者,走出书斋,走向现场,探索田野和都市,以行动介入生活,以写作见证时代。《人民文学》将向全国公开征集12个写作项目,各提供1万元资助经费,并且自本年起,在年度茅台杯人民文学奖中增设两个“非虚构作品”奖,奖金各1万元。据悉,目前已有一些著名作家提出参与这项计划。
李敬泽呼吁我们的作家和那些有志向、有才能的写作者,离开电视机、离开报纸,离开那些第二手的东西,走向民间,走向这个时代丰富多彩的生活内部。他指出,文学的整体品质,不仅取决于作家们的艺术才能,也取决于一个时代作家的行动能力,取决于他们自身有没有一种主动精神甚至冒险精神,去积极地认识、体验和探索世界。想象力的匮乏,原因之一是对世界所知太少。《人民文学》希望通过“人民大地·行动者”非虚构写作计划,发现一批具有强大行动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写作者,发现一批身在特定生活现场的写作者,希望推动改变懒惰和被动、甚至是以懒惰和被动为荣的风气,希望推出一批角度独特、理解深入、表达确切的书写当下中国人生活的优秀作品。
当被问到这是否是“深入生活”时,李敬泽说,这当然是深入生活,但是,《人民文学》不会给你联系车子和饭店,不会给你联系采访单位,遇到困难你自己想办法,这是你自己的选择,是一个写作者工作和生活的题中应有之义。
在研讨会上,与会的评论家和作家就“非虚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今年初《人民文学》杂志开设“非虚构”专栏,陆续刊发了一系列非虚构作品,引起了广发关注。在大学任教的评论家梁鸿,回到家乡,对农村生活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写出了《梁庄》;小说家慕容雪村隐姓埋名在传销团伙中卧底二十三天,写出了《中国,少了一味药》;在深圳长期打工的萧相风写出了《词典:南方工业生活》,被认为是近些年来罕见的对工厂和工人生活的深入的第一手的表达。而图书馆员李晏的爱好是拍摄戏剧演出现场,这次他拿起的是笔,以亲见亲历记述了牟森、孟京辉等先锋戏剧编导们的戏剧人生和人生戏剧;第九期的《梁庄》发表后,编者接到很多热情的短信和电话,认为读这样的作品比读很多小说过瘾,甚至有作家表示,也要收拾行装,回到家乡去,深入地看看记忆中的家乡变成了什么样子。梁鸿、慕容雪村在会上介绍了各自的非“非虚构”写作历程。
目前,国内文学界对 “非虚构”这种世界通行的、主流的写作方式的探索还局限在狭窄的领域。在会上,陈晓明、孟繁华、李炳银、王树增、赵瑜、邢军纪、李云雷等学者和作家就非虚构的文学性、艺术特点和工作方式,它与报告文学、纪实文学的关系,它与小说、散文的异同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专家们表示,非虚构是一个广阔的的艺术领域,它包含着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对非虚构的倡导和推动,将为中国当代造就一个新的充满活力的生长点,由此,将推动文学更有力地重建公共性,重建它与时代、读者和社会的紧密联系。
李敬泽就此表示:《人民文学》的非虚构计划将保持充分的开放性,我们期待报告文学作家的加入,我们也期待着小说家、散文家、诗人、评论家的加入,我们更期待来自社会各个层面的,具有独特生活体验和出色写作能力的普通人的参与。有兴趣的朋友都可以从人民文学网站下载申报表格,经过评审办公室评估审核后即可开始行动。
与会的评论家表示,面对中国当下复杂多变的现实,开启非虚构写作风潮,将对文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法国著名作家萨特曾对非虚构文学作出预言:不久之后它将成为文学最重要的形式。《人民文学》非虚构写作计划的启动也许正在开始实现这一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