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道路,便是由少年到青年,再到中年,直至老年,期间的人生历程大同小异,期间的阅历大致相同,最终的结局便是殊途同归。
说起阅历,经常有人说,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要长。即使现在桥少了、路宽了、路长了,但是一个人的阅历,和经历过的事,不能复制,不能重来,更无法改变,这正是晚辈们成长的财富,逐渐变得成熟的比对。特别是人到中年,自然、洒脱、稳健、成熟、世故,便是形成通达的基础。
前段时间,碰到原来和老爸在一起工作的要好朋友,一见到我,便流露出一脸的惆怅。他的孩子都有了像模像样的工作,娶妻生子,其乐融融。只是儿子一回家,便守着父母哭诉,絮叨自己工作的不如意,包括人际关系的难处、与顶头上司的不和,以及手下人员的不理解。说者无意,在一旁静听的老人却早已觉得,孩子的工作累、烦,不省心。实际上,不管孩子多大年龄,哭了,父母揪心;笑了,父母宽心;累了,父母担心;乐了,父母舒心。这是自然的规律。
少时,我们总是围坐在父母跟前,倾诉衷肠;稍大些,我们有时将委屈不由自主地往肚里咽,怕是惊动父母;人到中年,是不是就到了不该撒娇的年龄段,应该是我们的成熟所致、对人生的通达所致。
中年的通达,表现在,对于自己高兴的事情,可以对父母说说,与父母共享欢乐,享受事业成功的喜悦,我们过得好,事业发达,会使老人们感受养儿育女的成功,会对我们的成就心满意足,逢人讲话就有资本,闲谈也会有兴致;我们过得好,事业发达,这是对父母最好的安慰,最重要的尊重,应该是大孝。
中年的通达,表现在,对烦恼的事情最好不说,这样,会减少老人们的牵挂、挂心,有助于老人的睡眠,这大概就是人到中年的成熟、稳健的标志。
中年的通达,还表现在善于换位思考,以及对人生悟性的理解,和明了。中年,身体强壮了,有了自己的思想、思路和方法,有了超乎少年的想象力,有了超乎青年的判断力,能分析,辨是非,这些优势,都应该表露出来呈现在父母面前,呈现于世人面前,以无愧于我们的年龄、知识、能力和阅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