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小说• 散文 >>  散文• 随笔 >> 周天红:遥寄无边月
    周天红:遥寄无边月
    • 作者:周天红 更新时间:2010-09-20 02:23:54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329

      明月慢慢地升起来,山村的夜晚整个儿变得晴朗、空灵。独自坐在川南山区的小镇寂静的空间里享受着这一轮皎洁的秋月,时近中秋,思绪也随之飘然而忧伤起来。

      这里并不陌生,我的三年中学时光就是在此度过的。记得那时候教我们语文的老师是位女的。她最拿手的便是讲解古典诗词。大概算是课余爱好罢,我们一帮喜欢语文的学生总爱从课本之外的书上找一些诗词求教于她。常常被她引着进入诗词的意境中无限地拓展着自己的思维和情感空间,乐此不疲。

      至今让自己铭记的那个晚上,当我轻轻敲开那扇半掩的门时,她正斜倚窗前,望着天空中那一轮圆月,呆呆的。屋里那张桌子上放着一个男人放大了的黑白照片。我知道,那位男人是她的亡夫。一年前于一次车祸中不幸去了。屋子静得让人感到有些冷。我捏了捏手中的书,轻声咳了咳说,老师,我有首词想让你给我讲讲。

      哦,拿过来吧。她仍就望着窗外。

      我走过去,拿出手里的宋词三百首,翻到苏轼的那首《水调歌头》递过去。她慢慢地转过身,看了看词,头摆了摆,终就没说什么,便一词一句地讲了起来。她用心地讲着。随着讲解的深入,我第一次看见那张平日里慈祥可亲的脸上布满哀伤。当她讲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时,泪水竟然迷失了她的双眼。回到宿舍的床上,这一幕久久地在我眼前浮现。对词的大意,我依然蒙蒙胧胧的,当然更蒙胧的,就是老师为什么要泪如泉涌呢?不过是首较好的词嘛,白纸黑字的没什么大不了。至于词的最后那句,还是句表达祝福的话嘛,为什么会勾起她无尽的伤心呢?这些疑问一直在我心底深处埋藏了好多个年头。

      在长江沿岸的另一个城市的学校里,那个离开家乡离开父母的第一个中秋的夜,也是一轮明月。同学们都出去了。我静静地趟在床上,望着窗外如水的月光,寂寞与孤独瞬间爬上心来,隐隐约约中耳边响起了一位老者的吟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不是那首《水调歌头》吗?紧接着又传来李清照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还有张若虚的: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随月华流照君、、、、、、吟唱声忽远忽近,此起彼复,若有若无,时而在林间黑影处,时而又在回廊黑暗的角落里,时而在城市夜空中徘徊。穿过月光顺着歌声来处望去,模糊中眼前出现了那样的场景:夜深了,屋外月华如水,屋里母亲正用她那瘦小的身体吃力地把一大筐猪草倒进那口大铁锅里。父亲正把一根柴火送进灶堂。不知是月光还是火光的映照下,二老两额的白发清晰可见,而桌上那封打开的月饼还完好未动、、、、、、

      就在那时,我恍然领悟了当年那位老师的伤悲,也深刻地体会了一回“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境。诗人不就是巧借月光给朋友、亲人、爱人寄去一份思念、一份祝福、一份爱吗?

      秋夜有些微凉的风轻轻把我从万千思绪中拉回现实。此刻,在这一方小镇,在这个满地月光的夜晚,因为工作而不得不隔着亲人和朋友,望月,望乡关,望过去和未来,穿越时间和空间,这轮圆月还会是旧时的那轮吗?我想,此时此景,能传递我最真最诚祝福的信物,也只有月光了。那些与我有关的亲爱的人儿,顺着窗外桂子的花香,就让我寄一缕细如婵娟的月光给你,好吗?

      独望窗台,转眼间,小镇之上,我眼前的月色便更多加美好起来。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