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中国 >>  业界动态 >> “青春回眸”诗会回顾诗歌30年
    “青春回眸”诗会回顾诗歌30年
    • 作者:文讯 更新时间:2010-08-28 04:16:01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3035

      作为诗刊杂志社的品牌活动,“青春诗会”到今年为止已走过了30年历程。26届“青春诗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一大批青年诗人提供了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也推动了我国当代诗歌的繁荣和发展。为回顾30年来“青春诗会”活动取得的丰硕成果和其间我国诗歌的发展历程,8月17日至19日,由诗刊社主办的首届芦芽山“青春回眸”诗会在山西忻州宁武县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新老诗友相聚风景秀美的芦芽山,畅叙情谊,作诗吟赋,共同怀念悄然逝去的美好青春岁月。

      “青春回眸”意在不忘青春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高洪波在“青春回眸”诗会开幕式说,诗歌本质上是属于青年的,因为年轻人拥有才思如泉涌般的诗情。因此,我们要对青春回眸,要对人生、自然、命运甚至宇宙有所思考。他还以“青春岂堪再回眸,折柳赋诗几春秋”、“青春不负登临意,唯叹诗友皆白头”、“人虽老去关山在,来路细察自扪心”等即兴创作的诗句表达了自己的感慨之情。

      雷抒雁、王燕生、唐晓渡、刘希全、周所同、王小妮、徐敬亚、张学梦、大解、杨牧、孙晓杰、贾真、郭新民、华万里、孙武军、刘向东、张新泉、车延高等参加了本届诗会。《诗刊》常务副主编李小雨介绍说,“青春回眸”诗会意在不忘青春,与“青春诗会”相呼应。参加者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曾经参加过“青春诗会”的诗人,另一部分是虽未参加过“青春诗会”、但现在保持着旺盛创作力并在诗歌领域卓有建树的诗人。通过回眸青春,30年来的诗歌发展轨迹将得以展示,老中青三代诗人队伍亦将借此得以凝聚。据悉,“青春回眸”诗会今后将每年举办一届,诗刊社希望将其打造成为继“青春诗会”之后又一具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诗歌活动。

      当代诗歌30年值得回顾

      本届“青春回眸”诗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举行了当代诗歌30年座谈会。与会者愉快地回顾了当年自己参与“青春诗会”的情景,并就诗歌现实与青春的关系、当代诗歌30年的发展变化等话题各抒己见,展开了深入的交流讨论。

      作为首届“青春诗会”的参与者,王燕生谈到,当代诗歌的30年是值得回顾的。“青春诗会”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聚会,标志着中国诗歌已经进入了一个多元化发展的时代,中国诗歌的创作队伍开始向知识化转移。他希望诗人们能以真诚的态度面对世界、社会、历史和人生,写出自己对生命本身的感悟,同时继续倡导诗歌传统中美好的因素,从而给人以启迪和暖意。孙武军表示,无论是回眸还是前瞻,诗都使人青春无边。当年的诗人们对诗歌虔诚的热爱、对思想的追求、对诗歌语言艺术形式的探索,这一切永远都不会过时。杨牧认为,当代诗歌的变化与时代的发展是吻合的。我们对诗歌要充满期待,但诗歌创作一定不能急躁,要再认真一些、慢一些、稳一些。王小妮着重论及社会环境对诗歌发展的重要性。她认为只有保护个体、保护不同、保护异己,才能促进诗歌的发展。

      大解将当代诗歌30年的变化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诗歌精神变得更加内敛,逐渐收缩到个体。从朦胧诗为一代人集体发言,到之后诗歌个人意识、生命意识、身体意识的不断增强,个人从精神上被彻底肢解。二是诗歌的表达方式从抒情向叙事转变,但值得注意的是,抒情诗在社会属性层面还尚未向个人回归的时候就被中断并走向了私密叙事,诗人浪漫的情怀并没有得到完全释放。三是诗歌的语言从书面语向口语转变,鲜活的口语为诗歌注入了活力,也使得叙事成为可能。徐敬亚指出,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开始出现诗歌的热潮,甚至到现在都未完全结束。为什么这种热潮恰恰是诗歌而不是小说、戏剧等其他文学体裁?这是值得思考的。现在的很多诗歌缺乏诗意,写诗和读诗的人往往都心不在焉,使诗歌降低为普通的信息,失去了原有的深刻性和感染性。

      关于诗歌的现状、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诗人们有着不少相同或相近的看法。张学梦认为,从现代主义的角度看,当代诗歌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很多诗人表现出不在场、不担当、不言说等特点。但当代诗歌30年的发展过程总体上可以看作是一种颠覆、探索和实验。孙晓杰谈到,当今社会所具有的人类生活的快节奏化、文化消费的快餐化、精神生活的粗俗化和浅表化等特点对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同时也为诗歌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可能。今后诗歌的创作应该更加精短、直截了当、易于读者理解,打通自我与他我的隧道,以适应时代发展对诗歌的新需求。刘向东强调了诗歌的二手创作问题,认为诗人在创作过程中没有深入生活、深入实际,而是用现成的二手资料构筑自己的经验,这样的诗歌只是“纸上诗歌”,不贴心、不感人,缺乏生命力。车延高认为,诗歌发展的最好状态是形成一个高地而不是顶峰,这样繁荣的时间才会更长久。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