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读者,大版图”可谓是近几年图书出版行业的显著特征,各类童书牢牢占据整个中国出版行业的最大板块,成为出版界“火力”最集中的领地。面对“繁花盛开”的少儿出版,如何实现持续发展、良性竞争、占据国际市场成为出版界的热点话题。8月26日,由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主办、人民文学出版社、天天出版社承办的“畅言发展,筹谋未来——少儿图书出版走向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新闻出版总署、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相关领导及近二十位国内知名儿童文学作家、经销商代表、行业资深媒体相聚北京,共同探讨少儿出版的未来走向。
机遇前所未有,内容与科技都需提升
研讨会上,不少专家认为,中国少儿出版即将迎来空前的发展机遇,无论从国家层面的高度关注,还是中国儿童实际需求的角度,都期待少儿图书行业的跨越式发展。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潘凯雄认为,“最大的机遇是两条,一条是党和政府目前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对出版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为整个文化产业和出版产业发展创造了非常好的环境和条件。应该说党和政府对文化产业和出版产业的重视是前所未有的,我想这应该是我们做好这件事的一个最大的保障。还有一个不能不讲的机遇是中国特殊的人口政策,特殊的国策,决定了中国的少儿出版拥有了一个巨大的发展空间。”
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副司长陈亚明认为,少儿出版要加强科技创新,拓展少儿出版的发展空间。随着数字出版等新业态的快速发展,数字阅读等新兴阅读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特别是受到青少年的喜爱,如今电子书包已经在一些地方进入了校园课堂,预计2010年电子书等移动阅读的终端将超过500万台,所以有条件的出版社应该积极开发适合少年儿童阅读需求的数字内容产品,切实将出版社的科技创新水平转化成出版力。
“也许有若干出版板块由于数字出版的介入有所变缓,但是无论数字如何进展,内容是它的核心。”中国出版集团总裁聂震宁强调说,在儿童文学创作方面,或者少儿文学创作方面,应该说创新能力较强,新产品拉动市场的能力较强,可以说是出版业几个大的门类里面做得最好的。
“无痕”教育更需“有序”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文化的发展,强调“润物细无声”的“无痕”教育观念越来越受到教育界和家长的认同,而文学作品在其中承担的责任将更突出。长期关注语文教学的儿童诗人金波认为,“无痕教育”如果从阅读的角度来讲,就是需要有序的阅读,校园的阅读教育目前最大的问题正是无序的状态,所谓的“自由”阅读缺乏应有的指导。在儿童和我们的作品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桥梁,就是教师。这个工作如果我们做得不够,那么他也无法有序的指导孩子们去阅读,儿童文学如何走出去的问题实际上也很困难。
曹文轩认为,孩子们的阅读与成人的阅读不一样,应该有专家、校长和家长介入,介入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阅读从“自在”状态抵达“自由”状态。曾经有人说小孩的阅读状态小时候没有弄好,一旦搞坏,需要用一生的时间来加以纠正。所有的出版社在出版儿童图书的时候,都应该有这样一个高度。他说,我始终认为图书分两种,尤其是儿童读物。第一种是用来打精神底子的,第二种是打完底子之后再来看的。目前广大的中小学普遍存在的状况是第一种书没读,却在用第二种书打底子,这是一个本末倒置的情况。
水到渠成走出去
虽然引进版图书压倒性的优势近几年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观,但是如何在占据本土疆地的同时能够走出去,是不断发展的少儿出版业更高的追求。
作家葛冰认为,虽然不断有中国童书版权输出的好消息传来,但是原创童书真正走出去尚待时日。他认为,仅仅版权输出不是目的,印数太少,不能在输入国产生影响力,而引进版在国内市场的影响力却非常巨大,这才是真正的差距。
“不要着急”,这是作家张之路对那些急于走出去的出版社和作家的提醒。他认为,中国作品出不去有各种原因,有整体经济状况的原因,有文化隔阂的原因。关于中国作品走出国门的心态一定要冷静,现在暂时走不出去就走不出去,水到渠成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