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0年举行首届青春诗会,素有诗坛“黄埔军校”之称的青春诗会走过了30年,这一活动也成为当代诗坛生力军代表的集中展示。8月7日至11日,诗刊社第26届青春诗会在浙江文成县举行。青年诗人许强、慕白、黄芳、李山、赖廷阶、东涯、泥马度、柯健君、刘畅、扶桑、唐不遇、俞昌雄、刘小雨参加了本届诗会。王巨才、李小雨、王家新、张清华、树才、柯平、荣荣、池凌云等同青年诗人共同探讨新世纪诗歌发展之路。
诗歌要追求对现实表达的有效性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当下诗歌有了较好的发展生态,在诗歌表达的技术层面也到达了相当的高度。新世纪十年,诗歌发展呈现出更加明显的多元格局。不少诗人认为,不能简单满足于诗歌表面的繁荣和进步,而应认清进步中隐含的问题。一是当下诗歌是否有效地回应了现实。诗人们认为当下诗歌创作环境是自由而健康的,但诗人并没有合理使用写作自由的权利,也不乏滥用写作权利的现象。诗人们需要反省是否承担了自己的责任?二是当下诗歌是否参与了当代公共经验的创造。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每个年代都能找到见证一个时代精神的诗歌和诗人,不少作品有效地记录了他们所处时期的精神空间的状态。诗人们认为,诗人与文本应该具有互文性,从精神和品格上互相建构。柯健君说,青春诗会是青春与庄重为主题的诗歌盛会,我们不仅感受到了诗歌的力量,更要让诗歌的力量渗透到当代生活中,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诗歌的美。三是日益繁多的诗歌活动如何才能促进诗歌生态的优化。当前诗歌活动非常丰富,为诗人们搭建了交流的平台。但如果活动过于频繁和仓促,则无益于良好诗歌生态的发展。
诗歌的个性来源于经验的生长
网络的发展让诗歌的写作变得越来越容易,也让诗歌艺术进入了复制时代。当下诗歌复制性和类型化倾向日益显著,诗歌文本和主题出现了高趋同性。不少诗人认为,当下诗歌普遍缺乏个性,缺乏生活的粗粝质感和细节;诗歌活动现场很热闹,导致不少人热衷于诗歌生活而忽视了诗歌精神的追求和表达。
李小雨介绍说,针对这一现状,本次诗会坚持选拔最优秀的青年诗人的前提下,尤其注重诗人的个性和个性化表达。比如本次入选的诗人中,泥马度的《花椒树的红与黑》可称独特的生命体验和认知的内化的文本,作品使花椒树这一意象具有了命运感、烟火气和独具个性的历史表达。
以诗歌作为自己打工生涯的精神拐杖的许强有着深刻创痛的底层打工经验,这次向诗会提交的《打工者生存白皮书》组诗,既有自己的真实的生存体验,也有自己在使命感和责任感激荡下的思索。他告诉记者:“对于打工诗人来说,我们经历了什么就该说出什么。对于我们来说,汗水泪水血水永远是写作坚实的大地。”威海诗人东涯的一组写给大海的诗让人眼睛一亮。东涯告诉记者,四五年前,她的诗歌也曾没有特点没有个性,于是她转向了自己的生活经验。海边常会听到有人遇难的消息,这种生命的痛感震撼了她,给了她纯正的文学感受,让她明白了什么是诗歌的尊严和精神的力量。她认识到大海不是简单的呈现,而是个体命运个人经验的呈现。于是她的诗歌寻找到了一种安静的表达姿态,来表现生命在时空中的孤独、苍茫和焦虑,这让她的诗有了生命意识和生命的痛感。她认为,诗应表现生命的境界,诗人要进行人性化的写作。
一些诗人还谈到,最近三十年,中国诗歌积极探索,文本上表现出很大的丰富性。当前诗歌对个性的表达太过于依赖想象,而真正的个性应该是从个体的书写中体现出人类生命的经验。在未来的发展路途上,中国新诗还会不断面临新的问题,无论如何,坚持母语文化的传统,是首先应该持有的文化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