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记得是上初一时,因学习了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后,就产生了一个愿望:去绍兴瞅瞅,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探寻美女蛇之谜.
流火的七月,有幸出差,路过绍兴,便掩不住那份内心的窃喜,我要在绍兴住下来,去兑现三十多年来的梦想,要把多年前的一种激情寄存在这里,与诸多向往的事物同在:山水与风月、田园与老屋、小桥与乌蓬船、绍兴老酒与翰墨之香、越语的呢喃与沈园的遗风……
绍兴,素有“山清水秀之乡、历史文物之邦、名人荟萃之地”的盛誉,又有“酒乡”、“桥乡”、“书法之乡”的美称,难怪人们都说江南风情看绍兴、江南古城看绍兴、江南文化看绍兴。
在绍兴,任何一件古旧的事物,诸如堂上的字画、窗栏上的雕刻,就像在这里土生土长的一样,没有人为的痕迹,这里呈现出的生命雍容、质朴,与小河、石桥、乌蓬船、树木、梦境,浑然一体。
绍兴,是内向的,与奇迹保持着距离,尽管她孕育着大禹、越王勾践、王充、贺知章、陆游这些古代的伟人,而且还涌现出辛亥三杰徐锡麟、秋瑾、陶成章、“学界泰斗”蔡元培、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我们的好总理周恩来……可以说,绍兴的名人对绍兴,乃至全国的影响力都是巨大的,也为绍兴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在绍兴,几乎所有的事物都是磨沙的,诸如小巷石板、老瓦青砖、小溪拱桥,习习的晚风从上面吹过,都能够感受到它的摩擦力,古城绍兴,不属于那些具有夺目的新生事物,这里没有一处是刺眼的,她的色彩是岁月赏赐的,并因适合自然的要求而得以持久,她是谦卑的,她把最华丽的一面,深深地隐在她的质地中,越王陵、会稽刻石、兰亭遗址、沈氏园、鲁迅故居……星罗棋布的绍兴风情,在曲径通幽的溪水中,在碧水的皱褶里,飘逸着黄酒的悠香,如茴香豆饱满、含蓄。
到了绍兴,最急切的是想与鲁迅先生见上一面。在与一个人力三轮车大哥交谈后,感受到绍兴人民对绍兴文化自豪与陶醉,我被人力三轮车大哥绍兴文化的底蕴感染了,高兴地坐上他的专车,一路观光,一路听人力三轮车大哥的讲述,一袋烟的功夫,我们来到“鲁迅故里”,老远处就看见了鲁迅先生右手香烟燎燎……
我清晰地默诵着,那曾是我记忆中的乐园。首先来到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青瓦粉墙,砖木结构,正屋为四进五开间,大门上六扇杉木实榀,外钉黑漆细条竹片,据说是当时上等人家的建筑规范,有一“翰林”匾挂于此处;第二进是德寿堂,当地俗称“大堂前”,是为周氏族人提供公共活动的场所,用以周氏人家的喜庆、祝福、宴会及待宾之需,左右柱上的一抱对:“品节详明,德性坚定;事理通达,心气和平”;第三进是香火堂前,左右各有一个大房间,内有阁楼,前有廊厦,据说是祭祖和处理丧事之用,香火堂左边为书房、卧室,右边为佛堂、餐厅;第四进为座楼,是周家的主要生活起居区;第一进到第四进的左右,均建有对称性的侧厢和楼房,皆为花格门窗,石板地面,各进之间、正屋与侧楼之间,都石板明堂和走廊,据说周家老台门是目前保存最完好清代台门建筑之一。
周家自始祖周逸斋后,经过几代的努力,至六世祖周煌时,为周家赢得了第一块“文魁”的牌匾,挤进了士大夫的行列,七世祖周绍鹏一代(太学生),获“诰赠奉政大夫。例晋中宪大夫,同知街,加二级”的殊荣。咸丰年间,太平军攻占绍兴,周家人外出避难,周家老台门成了太平军的宁王府,在太平军退出绍兴后,周家人又回到城里。1959年经政府批准,征购周家老台门为国有,现鲁迅祖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观过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之后,思绪还定格在那里的白墙黑瓦、人字屋顶、竹丝台门的韵色中,不觉间随着人群,来到鲁迅故居(周家新台门),周家新台门曾是鲁迅先生青少年时代生活的主要场所,周家新台门分三进,由台门斗、大厅、香火堂、侧厢房和杂屋等,桂花明堂、鲁迅卧室、鲁迅母亲卧室和厨房保存完好。从竹丝台门的大宅门进去,不知道拐了多少道小门,或许遗漏过深藏的华堂,鲁迅的故居是典型的、层层叠叠的那种江南宅院,高大的正堂,并不嚣张,木墙柱与檩条,被岁月的烟熏火燎之后,古色古香。带着一种崇敬,一种神秘,我浏览了鲁迅故居的,终于有了近距离接触鲁迅的机会,没有敢忘记用小数码相机,留下永恒。
真正让我心动的是周家新台门后的菜园----百草园。这里,曾是鲁迅先生童年的乐园,也是诱感我三十多年的一块净土。菜畦依旧是碧绿的,石井栏依旧是光滑的,那棵皂荚树并没有我想像的高大,紫红的桑椹却也错过了季节,我屏气聆听,也没有听到鸣蝉在树叶里长吟,书上的那只肥胖的黄蜂与轻捷的叫天子却早已无了影踪……
带着丝丝的遗憾,沿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记忆,又来到了“寿镜吾故宅”----寿家门台。这是经过整修后的故宅,与三味书屋融为一体,寿镜吾,“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他就是鲁迅的老师,你听:“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我仿佛又看见了老先生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垂虹玉带门前事,万古名桥出越州”,绍兴,水多桥也多,八字桥、广宁桥、东双桥、题扇桥、菜市桥、谢公桥、宝珠桥等等,真是龙生九子,各的千秋。
“东越相逢几醉眠,满楼明月镜湖边”。与三轮车大哥告别后,时近黄昏,我便无目地在街上转溜,忽地想起,我的行程忽略了沈园,于是叫上taxi,直赴沈园。绍兴,像夜色一样,饱含着生活的秘密,夜是黯哑的,它总是默默的行进,夜也许是万物的开始,今夜,或许是认识绍兴的开端,我们在白天观察的绍兴,车水马龙、亭台楼榭、流连忘返,游人快门闪动,我却独亨漫长的空白。夜晚,应会比白天呈现的东西更多,在百草园里没有聆听到的东东,这里一定会有弥补。今天这个夜晚,我进入了绍兴的内部,可以换种方式,静静地洞察绍兴,比如:倾听、呼吸、想象、感知。
走进沈园,沈园的夜是朦胧的,正如美女修长的背影,令我迷恋。几百年来,沈园数次易主,现在的沈园,由诗境园、古沈园遗迹区、东苑、南苑四部份组成,诗境园位于沈园之北,“断云石”、“诗境石”、“问梅槛”等亭廊楼榭,古沈园遗迹区在诗境园之南,也是园内的核心区,内有六朝井、葫芦池、宋遗小丘山、孤鹤轩、双桂堂、八咏楼、钗头凤碑等等,这些建筑或雄浑古朴、或秀丽典雅、或婀娜多姿。
走进沈园,沈园的夜是湿润的,正如墙头上的碑文,令夜风哭泣。在沈园的堂会上,一曲千古绝唱,蘸和血泪,演员声声如诉如泣的唱道:
红稣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如今的沈园,成了人们追思这种至死不渝真挚爱情的千古名园。沈园的今夜,轮廊鲜明,弥漫的夜色,浮现出海市唇楼一样的美,沈园的今夜,以隆重的形式进行中,荷塘、轩斋、古井正在与夜色相互渗透,夜色中的我,与树木、草虫一起,做一个虔诚的听众,今夜,我拥有一个最厚重的夜晚,我要敞开胸怀,感受一下夜的温度。
带着对沈园的眷念,我回到宾馆……
美好的事物总会含有某种无端的寂灭,这也或许是悲剧的动人之处。也曾对某些事物怀有一种绝望的爱,对绍兴便是其中之一,我爱绍兴,可我必须要离开绍兴,收拾行李时,心里有点酸楚。曾自以为自已冰冷铁肠,此时,我才发现,我还是一如既往的脆弱,多年来毫无进步,也曾劝说自已,要努力适应世界的变化,也许是很艰难,或像蝴蝶要习惯那死亡的蛹壳。
我还会再来绍兴吗?我不能回答自己,此次绍兴之行,收获多多,遗憾还是有的,我是男人,不会带着泪不辞而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