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征稿 >>  业界 >> 《上海文学》8月号:地域书写中的文学之美
    《上海文学》8月号:地域书写中的文学之美
    • 作者:文讯 更新时间:2010-07-30 07:21:15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852

     

      《上海文学》2010年8月号已印行。范小青中篇《嫁入豪门》与石舒清短篇《韭菜坪》,都立足在作者熟知的地域文化背景中,前者是苏州宅园,以平民女子与“豪门”夫家种种细琐的生活为冲突,围绕鸡翅木小茶几的归属,各方人物极尽表现,最终的真相出人意料。语言节奏含有苏州评弹韵味,温婉细腻又不失戏谑,人生况味蕴于日常琐事之中。后一篇取材于宁夏故乡。围绕“金骨”的转移,表达了生存和信仰的艰难,作者笔下,锲而不舍的心灵追求,风土人物诗意温情,平静细致之中,更含激越博大的精神世界。

      杨宁短篇《小安的世界》,通过一位父母遗弃随外公生活的小女孩,见证人类的普世情感,文字细腻,语言动人;吴君《地铁5号线》是现代化进程中城市人与外来者的冲突;何芳芳《河边》,强调人物和叙事的独特性;牛余和中篇《油纸灯》,着眼于民国年间的传奇。

      冰心之女吴青的特稿《最好的妈妈——冰心》,回忆童年成长中的点滴往事,勾勒出冰心伟大的母爱,以及充满爱的家庭观与教育观,饱含人格的魅力。

      “海上回眸”栏目是曹山《事如春梦了无痕》,1950年代上海长乐路一带市民生活即景,一弄一户如数家珍,人生与历史,点滴于心,日常对话更是体现出时局变迁下普通市民的甘苦,重现逐渐淡出的老上海俗语。

      本期“文学访谈”《痴心肠要在葫芦里装宇宙》,既是作家宗璞的写作心得,也披露了父亲冯友兰在“文革”期间一些鲜为人知的情况。夏榆《“三松堂”前主冯友兰》,对冯友兰晚年的生活、思想作了较详尽叙述。

      理论栏目刊登胡平《新世纪文学形势的变化及应对》,通过详尽的数据资料分析,对各种影响新世纪文学境况的因素加以考察,试图整体把握当下的文学形势,并提出应对之方。杨庆祥《“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和“现代化”文学叙事》,以80年代黄子平、陈平原和钱理群的“三人谈”出发,梳理了“现代化”文学史话语的建构过程。

      本期刘心武“红楼探佚”专栏《贾探春之谜》,推断贾探春远嫁的背景和去向。专栏“笔梦依稀”刊登袁鹰《发热年代中的发热文章》,剖析“大跃进”年代的舆论背景,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深刻的反省与真诚的内疚。专栏“若曦自述”刊登陈若曦的《革命理想和生活现实》,作者“文革”伊始初回大陆的见闻,归侨视角别具一格。专栏“菩提花语”刊登王春鸣的《危言与华章》,探讨题壁文化。

      “人间走笔”刊登沈飞龙《忆乡人》。“新诗界”刊登李刚《日夜之曲》、谌宁生《与釜同歌》、王锋《冰冷的宽恕》。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