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零时起,由冯小刚执导的电影《唐山大地震》在全国各大院线同步公映,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多个城市的零点首映票均被抢购一空。作为“向唐山人民交出的一份答卷”,冯小刚及电影的主创团队希望随着电影在全国的公映,能将温暖和感动传递出去。
《唐山大地震》讲述了一个经历了地震的普通唐山家庭在震后32年间的悲欢离合,根据加拿大华人作家张翎的小说《余震》改编而成。2006年7月的一天,张翎在北京机场候机,百无聊赖之中到机场的书店里看书,发现那天书架上摆满了有关唐山大地震的书,其中一本《唐山大地震亲历记》讲述了很多人对唐山大地震的记忆。她这才想起当天是唐山大地震30周年纪念日。书中的故事令张翎感动,她在想,地震不管多么惨烈,只要给予一定的时间,房子可以重盖,家园可以重建,但孩子们被残酷剥夺的童年和心灵的重创是否也能像地貌一样很快修复?于是她从这个角度创作了小说《余震》。张翎说,《余震》其实不是在探讨地震,地震在小说里只是一个背景,地震衍生了一个母亲的残酷选择,和一姐一弟在震后的命运。她真正想表达的是关于心灵的余震,以及对震后心理干预问题的关注。
张翎并不是唐山人,也没有亲历过唐山大地震。为了创作《余震》,她动用了各种资源,收集并查询了大量资料。作为作家,她关心着在地震中受伤的孩子们没有流出的眼泪,还有那些没有被深究的后来。可以说,一个作家的思考能力、想象能力和心灵能量让张翎完成了小说。张翎表示,自己已看过电影的样片,影片和原著的内容与精髓十分相似。小说对疼痛关注得更多一些,电影则侧重温暖的修复。
从之前在部分城市的首映情况看,《唐山大地震》给观众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不止一次的催人泪下。冯小刚说:“这部电影的情感特别浓烈,有点控制不住自己。对我来说,不是拍一部电影非要让观众去哭,我只是把我受触动、受震撼的感受传达给观众。这哭不是绝望的,而是温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