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是、十二世纪北宋首都汴京水陆运输和市面繁忙的景象。
图中所展示的,是一段中华民族三百多年前的辉煌历史的见证,《清明上河图》是一幅举世闻名的绘画杰作,它不仅是一件艺术瑰宝,而且也是重要的历史人文画卷。从建筑、服饰、人物、动物、植被、交通、风俗、河流、科技方面考察,每一个细节都十分重要。从文物考古学的角度考证《清明上河图》,有助于对其的深入研究。
近日来,网上热传某网友PS《清明上河图》的局部,原图里街上的人物和商贩全部不见,只留下建筑物和满地凌乱,这一景况被网友称为城管来了。不少人给予“太牛了”的惊呼:“城市管理者早诞生几百年,就没有清明上河图了”。但没有城管就能够天下太平了吗,没有城管就能促进整个社会的经济繁荣了吗?这是一个值得让人深思的问题:……
我的家乡盛产荔枝,这段时间正是荔枝丰收的季节。大街小巷都布满了摆卖荔枝的小商小贩,市民疯狂地抢购,随购随吃,随吃随丢,满街满地都是丢弃的荔枝壳,和小商小贩们用来装饰的荔枝叶,那情形就很象《清明上河图》被恶搞版一模一样的场面,面对这样的场面,让我想到的,不再是城管来了,而是:城管走了。
我差不多走遍了中国所有的省份,这样的场面见过不少,应该说见过很多。这又说明什么问题呢?
当然,人要生存,所以就有了小商小贩的街头经营,这是一种求生本能的基本理念,也是一种促进经济繁荣的生产方式,但在我们做生意的同时,我们都应该想到两个字,两个很普通的字:“自觉”。
城管只能管得住人们的经营方式,却管不住人们心中的内心意识,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自觉地管住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被别人来管。
“没有城管,城市就会陷于无政府状态,就会又脏又乱,严重影响城市形象”。这是我们习以为常的一种权威的说法。但这种说法颇有感慨。城管执法特定的管理对象注定了城管执法的矛盾性、冲突性和逆反性,因此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也是执法保障的基本面。究其原因,主要是执法人员自身摆位不正,执法理念出现偏差,执法部门或执法人员首先把自己定位在管理者的位置,自觉不自觉的将行政相对人作为了对立面,致使执法工作容易诱发矛盾甚至是冲突。要解决城管与商贩的问题,首先要求我们从和谐的角度出发,用人性执法,体现真正的城市文明。把管理和关心合二为一,转变治理思路,这样才能彻底让城管与小贩的“猫鼠游戏”熄火。
但这仅仅是开始,路还长。
很多人都认为,许多发达国家都没有城管,但人家的城市也一样整洁,一样繁荣。我完全相信这是事实,因为这也原自于一种觉悟,但中国如果没有城管行吗?不行,至少现在还不行,我不是说我们就没有那种觉悟,但事实上,我们的觉悟真的还没达到人家发达国家的水平。
一个国家的发展,靠的是全国人民的努力,同样一个城市的发展,靠的是全市人民的努力,“城市是我家,建设靠大家”这不单纯是一句空话,也是一种人生写照,我们试问,我们──都做到了吗?
但愿有那么一天,我们能用我们的觉悟,去取代城管这个编制,而不是用拳头和嗓子……
也但愿有那么一天,政府和老百姓之间能够少一点磨擦,多一点理解,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我不是圣人,更不是什么伟大的思想家,所以也就没有什么胸怀大志的举动,更没有什么救国救民的伟大理论,我自认自己只是一个小人物,全世界最小的就是我了,所以我并不企求我能改变这个社会,这只是我的一个愿望,但我相信,这也是全体人民的一个共同的愿望。
我们没有办法返回到昨天,也没有办法能够改变今天,我们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做好今天,期待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