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立真:鲁迅的文学是软弱的文学
- 作者:严立真 更新时间:2010-07-22 02:03:29 来源:互联网 【字号: 大 中 小】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2539次
我最近读完卡夫卡的《美国》,从主人公卡尔和两个随从身上才认识到人性的善良、贪婪和软弱之间的意义。
卡夫卡的《美国》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软弱是人性的抱怨者,贪婪是人性的强盗,善良是人性的自由者;人只有让自己的善良摆脱自己的软弱和贪婪,才能在寒冷的世界里找到自由。”
然而,鲁迅的文学却只有抱怨而没有自由,只有黑暗而没有光明。他站在不宽恕和绝望之中。他留给当代中国文学的影响,是软弱的人性在抱怨中的绝望。一个个作者的文学只有抱怨声和绝望声,而没有自由的声音。
记得前些时候看过沈睿先生一篇杂文《越念越没劲的中国当代文学》,沈睿先生说:“从中国作家电影人的眼睛里看中国,非常无聊,一团漆黑。”她认为:“中国的小说都是批判现实。在中国写小说似乎很容易,反正是批判现实的,就写现实怎么不好,编个故事表达同样的主题思想。这些主题也不是他们想出来的,而是鲁迅替他们想出来的。中国有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叫鲁迅。中国只有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叫鲁迅。他替后来的人拟定好了他们写作的主题:批判现实,现实黑暗。八十年代的当代中国文学,就是罩在鲁迅的影子里了,全是关于黑暗的。难道中国人的生活中就没有明净美好的时刻?”
这正是那些作家的软弱人性所造成的恶果,当代中国文学基本上只有两种文学:一种是软弱的文学,也就是抱怨和绝望的文学,比如充满抱怨和绝望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另一种就是贪婪的文学,也就是作家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写的瞒和骗的文学,比如“歌功颂德”派和鸳鸯蝴蝶派的文学。
鲁迅的文学是抱怨和绝望的文学,这是软弱的人性蒙蔽了善良的人性所产生的恐惧恶果,在这样的文学中人性的善良是软弱的奴仆,只会抱怨或悲悯。当鲁迅把社会最黑暗的现实批判在读者的眼前时,读者看到的只能是抱怨和绝望。
其实这是作家的无知,是作家被庸俗的思想蒙蔽了寻找自由之路的眼光。在鲁迅的文学里,是没有找到自由之路的“卡尔”。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