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征稿
  • 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在场 >>  百家争鸣 >> 刘天阳:玄珠经
    刘天阳:玄珠经
    • 作者:刘天阳 更新时间:2025-04-22 07:09:16 来源:原创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7432


    本经以周易说卦传为蓝本,以世间流传文王八卦图为根本盘,修订邵雍造伏羲先天八卦图,构造孔圣中天八卦图,合此三者,琢磨一颗三维三天三易八卦球,称之为玄珠。


    玄珠之名取自庄子造黄帝故事,原文如下:


    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离朱索之而不得,使喫诟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黄帝曰:“异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


    用其名有三义。一曰珍视之,如黄帝爱玄珠。二曰玄体之,乃巫术之大成。三曰曾失之,如象罔之得失。


    李零言说卦传藏三易之序。取其说。摘录如下:


    第三章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第四章


    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烜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


    第五章


    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洁齐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兑。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李零言,第三章乃周易之序,第四章乃归藏之序,第五章乃连山之序。周易之序,乾卦第一。归藏之序,坤卦收尾。连山之序,艮卦终始万物。今采其言造玄珠。


    文王八卦图,昭昭乎说卦,不可易也。后人流传千古,闻八宫图未闻后天也。至宋邵雍出,推演伏羲开天之意,造伏羲先天八卦图,遂名之曰文王后天八卦图。邵雍所造图亦本乎说卦传,乃第三章精神也,创新之处是其加一倍法,自谓出乎天然、本应如此。今观之,似有未谐。加一倍法乃二进制也,其之进位选择为从上至下,似与周易之序爻之法自下而上相违背。或谓周易与连山精神不同。今否决之,因周易之用卦,实用连山序,以此而论,两者似应相顺而不忤逆,故以自下而上进位法改造之。其二,古今千载,俱知文王八卦图为平面结构,因说卦传有方位也,而邵雍所造之伏羲先天八卦图亦布置为平面结构,大谬不然,因周易卦序昭然若揭——天地定位也!故今以垂直于平面之纵深面为伏羲先天八卦图之卦面,将坎离二卦作为两卦图耦合之节点。


    古人云,周易之成书也,世历三古,人更三圣。至今只有伏羲先天八卦图与文王后天八卦图,微夫子之易图。后生慕夫子之盛德玄素,借两图而补成一图,名之曰孔圣中天八卦图。且以前两图之乾坤为上下节点、震兑为左右节点,以人体面南直立平面为卦面。引儒家四德以记四节点——取诚于中庸,记坤卦之盛德,取仁于论语,记震卦之盛德,取义于孟子,记兑卦之盛德,取谦于周易,记乾卦之盛德。诚如大地之实,谦似苍天之虚,仁者爱人而动人,义者律己以悦神。此外仍有四卦浮游,取四方文明之精粹以充之、镇之、光之、正之。


    于斯之先,再弄古玉。今人称山海经、黄帝内经、周易为中华文化三大奇书。窃以为,似恰可对三易矣。山海经之叙群山连绵不绝如出云,不亦恰对连山欤?黄帝内经之描人体经络藏象之历历分明如宝藏,不亦恰对归藏乎?周易对自己,亦所谓周览天地之变化、演绎人世之兴衰,观乎天文以皇建其有极而成人文之大统,故谓之大道之原、群经之首也。结合今之科学,或可谓曰,


    连山——外在环境之学问,如山川地理风俗人文,向外驰求,故游行天下而未足穷其奇;


    归藏——内在人体之学问,如生理变化病理传变,向内体验,故不能内观隧道则终浑沌;


    周易——社会秩序之学问,如政治道德伦理法律,上下求索,故中华重视历史而写梼杌。


    故前之三图亦可谓之,伏羲周易先天八卦图,文王连山后天八卦图,孔圣归藏中天八卦图。下详述之。



    文王连山后天八卦图如下:


    离-南


    巽-东南       坤-西南


    震-东                        兑-西


    艮-东北       乾-西北


    坎-北



    伏羲周易先天八卦图如下:


    乾-上


    兑-后上       巽-前上


    坎-后                        离-前


    震-后下       艮-前下


    坤-下



    孔圣归藏中天八卦图如下:


    乾-上


    坎-左上       离-右上


    震-左                        兑-右


    艮-左下       巽-右下


    坤-下



    合此三圣三天三易八卦三维球为一玄珠。



    丕传


    三易之说有二,一为经名,连山归藏周易之谓也,一为义名,变易不易简易之谓也。今采天竺文明体相用之言而释读之。


    连山以简易为用。


    系辞传,其首章云,“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其末章云,“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


    归藏以不易为体。


    老氏云,“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又云,“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今归藏之体归为人体,归藏之归七返九转。得至圣之德而返真空家乡,渊黑混沌,无为无知。乾首也,坤腹也,震左手,兑右手,艮左腿,巽右腿,坎左肩,离右肩。坎离,日月也,坎离在肩,肩扛日月也。艮巽,动静也,山足风腿,用行舍藏也。


    周易以变易为相。


    黑格尔云,纯有为先,反为虚无,有无相生,变易流行。周易亦云,“云行雨施,品物流形,乾道变化,各正性命,含弘光大,品物咸章,安贞之吉,应地无疆”。系辞传云,“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又云,“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故伏羲先天之周易,从上至下,从乾至坤,减一下行,不亦极简之变化乎?文王后天之连山,从帝所出,与帝偕行,终始于艮,上承大禹之道统乎?孔圣中天之归藏,道通天外,德匡世间,藏器于身,正为君子之琢磨乎?承古圣之道统,识变化之可用,而能琢磨自身,不亦君子之盛德哉!


    邵雍造伏羲先天八卦图,其序似为,


    坤-艮-坎-巽-震-离-兑-乾


    爻变以上接天光为动力,始于纯阴,层层递进,至于纯阳。


    今所改伏羲先天八卦图,其序实为,


    乾-巽-离-艮-兑-坎-震-坤


    爻变以阴气上扬为动力,始于纯阳,层层剥蚀,至于纯阴。


    诚仁义谦,立地十字架,基督荷之,吾人亦荷之。坎为月,亏复盈,离为日,放光明。亏复盈,复活也。放光明,长生也。离表无穷之觉,觉宇宙之无穷。坎表虚无之识,识盈虚之有数。有数有限,归于虚无。无穷无量,生生不息。艮为山,为径路,巽为风,为求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求索存在之意义,求索心灵之境界,求索人生之目标,求索神圣之理想。理想如花易谢,目标如烟易散,境界在雾中隐现,意义在天上闪烁。故将艮表存在,存在于一指,存在于一井,存在天地人神四重奏,意义就是游戏,境界可以静观。将巽表求索,生命不止息,求索不止息,求索成了人生的状态,目标总未固执,理想终未实现。静如山岳,动如长风,虚无复活,无穷长生。是为孔圣中天八卦图。虚无,佛家之奥旨。复活,神教之信仰。长生,仙家之修炼。无穷,数学之基础。求索,科学之精神。存在,哲学之奥秘。六门开阖,中天枢纽。


    黄帝游赤水失玄珠


    黄帝铸鼎,烹炼仙丹,丹成乘龙,得道成仙。仙道贵生,黍米之珠。


    玄珠开黄花结朱果


    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彤彤朱果,皆是法身。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玄珠既成,帝入于其中,及其出也,绕连山而行,至艮乃止,降于地下,复从震出,节节上升,至于碧落,通天彻地,道泛左右,诚仁义谦,树十字架,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肩担日月而长生复活,修炼大道而踏平坎坷,履道坦坦而上下求索。往来井井,无丧无得。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
  •    
  • 资讯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