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征稿
  • 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在场 >>  百家争鸣 >> 刘伟:辩证看待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刘伟:辩证看待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 作者:刘伟 更新时间:2025-04-21 07:16:49 来源:原创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3757


    在当今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AI)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教育领域也不例外。近段时间,人们研发推广的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成为基础教育系统的热点话题。加之领导与教研部门的启发引导,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重视与运用多媒体和AI技术的融合(AI自动生成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重塑人机协同的课堂教学生态,重构认知模式与教学关系,显著提升了课堂互动性、个性化学习体验和教学效率。

    AI自动生成的多媒体课件含有视频、音频、动画、图表、互动等元素,具有虚拟与增强现实(VR/AR)功能,确有直观生动形象有趣的沉浸式学习场景特点。高度融合的多媒体课件都是几经研讨修改完善后的精品,所有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应该注意应用辅助教学。

    事实上,领导与教研部门利用培训班、示范课等形式引领中小学教师在如何融合制作、运用场景、怎样使用等方面的确下了很大功夫,但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他们普遍没有提示、强调在运用过程中所要注意的事项,即便是公开发表的铺天盖地的理论与应用文章,对此也只字未提、鲜有涉及。据观察了解,好多一线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时候,出现了喧宾夺主、顾此失彼的极端现象,老师只顾操作演示,而忽视了解释说明与板书。多媒体课件替代了老师的讲解、板书和实验,老师的这种注意力转移现象,实际等于课件的辅助角色代替了老师的主导地位,消减了应有的教学环节与要素,并没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们认为,中小学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事项:

    1.要把语言表达和课件演示有效结合起来。

    老师不能只顾语言表达而耽误了课件演示的时机,也不能只演示不解释不表达不说明,应该做到据情使用,演示与讲解协调推进,缺一不可。同时还要注意多媒体课件的操作时间不宜过长,常规教学环节不能缺少。

    教育的本质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中小学教育是师生的生命、情感的相互影响。教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言行举止,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与社会化起到十分关键甚至无可替代的作用。学校教育中的知识学习看似只是机械的传授,但传授过程中也充满着师生的生命交往。这其中语言表达的作用十分突出,不可替代。因此,AI只是在教学过程中起辅助作用,教师仍是不可替代的“灵魂工程师”。而“灵魂工程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在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语言和文字(板书)。

    2.必要的板书不可忽视。

    观察发现,目前不少老师完全依赖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置黑板弃之不用,老师在黑板上不写一字一字母,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技术的进步导致教学技能的退步,这不是我们期待的,应该引起老师们的重视。

    板书作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承担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互动性的重任,板书能激发学生的听课欲,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因此,必要的板书不可或缺,课件演示和板书应该同步协调运用,把学习重点、难点等主干内容简洁地板书在黑板上,有利于学生弄清知识脉络,抓住重难点,以便及时复习与巩固。

    3.年龄偏大老师要注意学习与跟进。

    观察发现,年龄偏大些的老师不用或不常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甚至对多媒体课件存有抵触情绪,这肯定也是不对的。主要原因是这部分老师缺乏学习热情,不主动接触学习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操作,有的老师甚至不会使用电脑和多媒体设备,对多媒体课件制作、修改、使用等方面不熟悉不习惯,出现了落伍现象。

    在此提醒这部分老师,当老师一定要有终生学习意识。在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大趋势下,应主动学习接触多媒体课件制作与操作技术,做到与时俱进,以适应智能时代、数字时代的新形势新要求。从学生层面来说,不少学生已经习惯了多数老师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而对少数不用多媒体课件的老师的教学反而感到不适应,从而降低了学习兴趣,因而影响了学习效果。由此看来,从会用达到能用,以至常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这是对包括年龄偏大老师在内的全体老师提出的新要求。

    4.应同等对待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和真实环境下的实验教学。

    目前从AI技术开发和应用的趋势上看,普及之快,远超人们的想象。有理由相信,一旦AI技术全面进入课堂,老师不会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了,因为老师在屏幕上即可操作虚拟实验,利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太方便了。但请注意,虚拟实验终究不能替代真实环境下的演示实验。如何解决这一对矛盾?这是摆在中小学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妥善的做法是,操作虚拟实验后,要尽可能再做真实环境下的演示实验,使得虚拟实验和真实演示实验齐头并进,让学生加深实验印象,进一步理解掌握新知识;或者,有演示实验的课堂,老师干脆不操作虚拟实验,只做演示实验。同时还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到实验室做分组实验。

    为什么这样做?这是由自然科学(理科)学科的属性所决定的。它要求知识教学和实验教学同步、协调推进。实验教学是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规定的重要教学内容,是学生获取新知识、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动手操作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素养和意志品质,虚拟实验无法起到这些重要作用,也因此不能替代演示实验。

    当今中小学教师在对待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方面存有两种极端倾向,要么完全依赖多媒体课件,要么拒绝使用多媒体课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多媒体课件的直观生动形象有趣,老师仅靠自身的口头语言或肢体语言肯定达不到理想效果;多媒体课件毕竟仅起辅助作用,单靠多媒体课件演示而没有适宜的讲解说明板书,演示实验也被视频或虚拟实验替代了,同样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完美的做法应该是恰如其分的运用多媒体课件,辅之生动细致直观的解释说明板书及必要的演示实验,做到同步推进,相辅相成,教学效果就会好上加好。这样做,才不至于被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干扰了课堂应有的环节与要素。

    技术赋能教育,行动塑造未来。对于“人工智能+教学”,从大的方面(宏观)讲,技术再先进,也替代不了老师;从微观(课堂教学)上看,部分老师确有过度重视技术而忽视讲解、说明、引领、板书、实验等常规教学要素与环节的现象。提醒老师们注意,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日益流行的当下,请老师们辩证看待、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融合各种教学要素与环节,突出巧舌如簧的语言、守住图文并茂的黑板、做好万千气象的实验。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
  •    
  • 资讯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