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小说• 散文 >>  散文• 随笔 >> 想起父亲的那部电话机
    想起父亲的那部电话机
    • 作者:陈兵浪 更新时间:2010-07-22 03:08:48 来源:原创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3149
              

           进入e时代,手机已不是什么稀罕物了。从领导、大款到平民百姓都有了不同牌子的手机,只是手机的功能和价位不一。好点手机带有GPS系统,可以上网看电视、听音乐;中等的手机也有拍摄和录音系统;差一点的起码可以通话、发信息。老农拿着手机与在外打工的儿子通话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事了。
         象我这样的普通人用的手机也是第五部了,款式由大到小,功能由少到多,牌子由国内到国外,手机的价格越来越便宜,但话费却是越来越高了。带着手机出外不觉得孤独,听音乐、看信息、查新闻,都可以解除旅途的单调;亲人之间分离也不觉得遥远,只要手指一按,心与心便可沟通,人与人便可交流。一天,我摸着手机,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起了老家的那部电话机,那部父母视为宝贝的电话机……
         八十年末,父母退休,子女外出,家中两个老人形影孤单,生活孤寂,唯一的心情是惦记子女。而子女又在工作之余经常惦记年老多病的父母,尤其是患有心脏病的父亲每天的情况成了我们的牵挂。信笺成了父亲与子女沟通的唯一方式。父亲有病,写信吃力,往往很久收不到他的音信,不免着急。有一次,我骑摩托车下乡出事,摔得难以动弹,无法写信也不愿写信告诉父母,父亲在家听不到我的音信,似乎有些心灵感应,不顾自己患有严重的心脏病,依然搭班车来跑到我单位找我。看到我的受伤的样子,他说果然应证了他和母亲的预感。见我只是肢体受伤,没有大碍,放了心。没有吃午饭,便要回县城去。望着风烛残年的父亲离去背影,我心一颤:原来不管子女离家有多远,永远没有走出父母的惦记。我想假如家里装有电话机的话,父亲也就不需要这样担心了。
        1992年底,我调到市里工作了,与父母的距离更加远了,经常惦记着父母的身体状况,通讯十分困难。1993年春节,哥哥建议家里安装一部电话机,父亲也有这个想法,可就是缺钱。那时,一部电话机的初装费要两千六百多元,这是一笔大数额的开支,父母的积蓄是不够的,我和哥两人分摊三分之二。现在不觉得困难了,但当时我的工资只有一百多元,也是一个大数目,欣慰的是妻子理解。装电话还要登记排队,等待邮电局派工架线,还要烟酒招待这些安装的工人。由于工作忙,寄出钱后我忘了此事。有一天,办公室的电话铃响起,我一接电话,耳边响起了父亲亲切的声音。父亲头一句话说:“兵浪,家里电话通了!”接着聊了装电话的情况,然后母亲又接着说话。听到父母的声音,激动的心情难以形容,还没有答话,眼中似有泪涌,令同事惊讶了一阵,不知道我为何动情。那时,电话还是摇柄式的,需要接线员接通,有些费时。不久的日子,父亲又给邮电局布缴几百员的费用,改成了直接拨号式的程控电话了,方便了许多。
        电话通了,相互间的挂念没有那么的沉重,子女与父母之间的距离不再遥远。有时父母轮流接话,把我们五兄妹的情况传递,把他们一天生活的琐碎唠叨,把身体状况通报。我和妻子、女儿也将近期的学习工作情况和喜怒哀乐情感向父母悠悠倾诉,仿佛一家人依然团聚在一起,没有分离。
        日子如水淡淡去,生活如蜜浓浓来。当第一部大哥大出现后,手机由身份象征逐渐普及成日常用品。遗憾的是父亲已经作古十余年了。父亲四1995年的重阳去世的,临终也没有见到“大哥大”,也根本没有想到会有手机的诞生。父亲闭眼离去的时候,脑海里的记忆依然是那部宝贵的电话机。
       闲时,我拨弄手机,时常想起家中的那部电话机,想起父亲的晚年生活,想起父亲慈爱的声音……   

          作者:陈兵浪  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http://blog.sina.com.cn/jagscbl(博客)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