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读济宁知名作家诗人商敬洲先生的《故乡》,总想起祖父烟袋锅里明明灭灭的火星。那些被月光浸泡过的诗句,像散落在田埂上的麦穗,朴素里藏着沉甸甸的生命重量。
诗人将故乡拆解成五幅长卷:泛黄的童年图景、变脸的村庄岁月、四季轮回的农事诗篇、血脉交织的生命根系,最终在自家田垄上收拢成一声叹息。这不是简单的怀旧,而是对土地与人共生关系的深情叩问。当"生锈的铃铛"摇晃时,我们听见的不仅是时光的回响,更是城镇化浪潮中无数村庄的集体心跳——那些在钢筋森林里漂泊的灵魂,谁的掌纹里没藏着半亩故乡?
最动人处莫过于"幼稚的脚印/祖先的坟墓"的并置。这看似寻常的意象碰撞,道尽了乡土社会最本质的延续:新生命踩着先人的足迹生长,坟茔里的魂灵守望着田间的新绿。当诗人看见"当年和父母共同劳作的景象"在田垄上重现,那些逆风飞扬的种子,既是土地的馈赠,也是血脉的密码。
在这个连乡愁都被流量稀释的时代,《故乡》的价值在于它守住了真实的痛感。它不美化贫穷,也不粉饰变迁,只把故乡还原成有体温的存在——会衰老、会蜕变,却永远是游子心口的朱砂痣。合上书页,仿佛仍能闻到麦秸燃烧的焦香,听见井水漫过辘轳的声响,那些被城市折叠的记忆,终于在诗行里找到了安身之所。
王冲,笔名笠翁,汉族,中共党员,山东济宁人。现为济宁市诗词楹联学会会员,济宁诗歌文化学会会员,济宁市读书协会《书友文苑》文学艺术指导、专栏作家,任城区作家协会会员,济宁市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当代文学家协会会员,政府教育督学。热爱文学创作,曾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媒体平台发表作品近三百万字,先后荣获五十多个奖项,荣记三等功一次。
附:
《故乡》
故乡
是一幅发黄的风景画
嵌在童年的记忆里
新鲜又模糊
总是念念不忘
故乡
是一个不断生长的村庄
不停变换容颜
有时贫穷有时富裕
有时人来人往有时空虚凄凉
故乡
是黄土地长出的一段故事
四季都有庄稼登场
春天油绿夏天金黄
秋天丰满冬天空旷
故乡
是人生开始的地方
幼稚的脚印
祖先的坟墓
在这里累积古道热肠
故乡
这一望朝气蓬勃的原野
驻足自家的田地
又见当年和父母共同劳作的景象
岁月播下的种子触景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