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长时间没有回老家了,趁着清明节祭祖的契机,让我终于得以重返故土。
一路上,花开了,柳绿了,四周却静悄悄的,仿佛大自然也在为这个庄重的节日而肃穆。
我们在路旁的商店里购买了上坟祭祖所需的纸钱。纸钱的花样繁多,令人目不暇接,什么金元宝、银元宝,还有数额大小不等的“冥币”等,应有尽有。这些纸钱,虽是虚幻之物,却承载着我们对先人最真挚的思念与祝福。
清明祭祖,于我而言,意义非凡。它不仅让我们铭记已故的亲人,更在无形中强化了亲情的纽带。平日里,兄弟姐妹们各奔东西,各自忙碌,难得一聚。然而,清明祭祖便是那根无形的线,将我们重新串联在一起。大家从四面八方赶回老家,围坐在一起,倾诉着彼此的近况,分享着生活的喜怒哀乐,亲情在这样的交流中愈发深厚。
回乡的路上,车水马龙,一辆辆车从我们身旁呼啸而过。我深知,其中定有不少人和我一样,怀揣着对先人的思念,急匆匆地赶往乡下祭祖。其实,早在清明节的前两三天,城里一些离家遥远、不便回去的人,便已在十字路口上开始“烧纸”,以此祭奠逝去的亲人。那袅袅升起的烟雾,似乎承载着他们无尽的哀思,飘向远方的故土。
依旧是那条再熟悉不过的老路,每一块石头、每一棵树都似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去村西头墓地上坟,有条很窄的小土路,但这条小路并不是我们这些上坟人踩出来的,而都是种地人踩出来的。正是这条小路,让我想到了从前故乡的模样。
我们拎着纸、香等,怀着对祖先的敬仰和怀念之情,来到了祖坟前,摆放了祭品,点燃了纸钱,看着它们在火光中化为灰烬。大姐和几个妹妹嘴里念叨有声:“娘,我们给您烧纸来了,烧了许多钱,您到了那边,不要太节省了,该花的花。”我们双膝下跪在地上,虔诚地叩首,仿佛能听到先人的声音在耳边回响,那是岁月深处的低语,满含着对我们的叮嘱与期望。
返程的路上,我的思绪如潮水般汹涌。回乡祭祖,是一次心灵的旅程,是一次情感的释放。它不仅仅是对先人的怀念,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感恩,感恩先人的养育之恩,感恩他们为我们创造的一切;我们学会了尊重,尊重生命,尊重传统;我们学会了如何去爱,去爱身边的人,去爱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因为正是这片土地给了我的童年以滋养。我们承诺,将这份爱与敬仰,这份对传统的坚守,传递给下一代。
岁月流转,但这份情感,这份传统,将永远流传下去,如同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永不干涸,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