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征稿
  • 您的位置:首页 >> 小说• 散文 >>  散文• 随笔 >> 王慧明:孔子生前身后有影响的事件
    王慧明:孔子生前身后有影响的事件
    • 作者:王慧明 更新时间:2025-01-19 08:09:57 来源:原创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2715


    孔子的真实生活,和普通人一样,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儿子出生时,鲁哀公给送来了一条鲤鱼,他高兴得不得了,给儿子取名“孔鲤”。季孙氏八佾舞于亭,超越礼法行事,他愤怒地说:“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得意弟子颜回去世后,他悲哀地说:“噫,天丧予,天丧予!”(《论语.先进》) 唉,上天是要我的命啊,上天是要我的命啊!到齐国去听韶乐的时候,陶醉于音乐之中,“三月不知肉味”(《论语.述而》),忘记了享受肉食的味道。在工作和生活中,他率真地表达着自己的真性情。

    老子对孔子的影响。作为同时代的人,孔子对老子是非常尊敬的,曾向他请教“礼”。鸟,吾知其能飞;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矢曾。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论语.子罕》)如果是只鸟,我当然知道会飞;如果是条鱼,我当然知道会游;如果是只野兽,我当然知道会跑。是鸟,就可以用箭射它;是鱼,就可以用线钓它;是野兽,就可以用罗网捕它。至于一条龙,我就不知道它是怎样乘着风、驾着云遨游太空的。所以说老子是龙啊。他认为老子具有超凡的智慧、卓越的学识,如同龙一样高深莫测。自己无法理解老子如何能够乘风云而上天,表达了对老子学识的敬佩。同时,孔子也表现出了谦逊的态度,认为自己相比之下,就像是一只小虫。这些,不仅体现了孔子对老子的极高评价,还反映了他对道家思想的深刻理解和推崇。但老子对孔子却不是那么包容,曾告诫孔子说:“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史记.老子列传》)抛弃你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以及做作的情态神色和好高鹜远的志向,因为这些对你没有什么好处。

    墨子对孔子的影响。墨子对孔子的尊崇礼法表示不满,说“繁饰礼乐而崇尚无用的孔某”(《史记.孔子世家》)。认为在战乱时期,儒家只注重礼法而不从事生产,导致百姓忍饥挨饿。批评孔子过于注重身份和命运,强调等级和礼仪,这些在墨子看来,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不利于社会进步。他指出,尽管孔子有些观点是合理的,但整体上,儒家学说与墨家的理念存在很大的冲突。墨子极端地认为,儒家的繁文缛节非常不利于社会发展,他本人甚至身先士卒,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庄子.杂篇》)。信奉墨家学说的人,大多不像儒者那样注重礼仪,生活当中更为随性和自由,行走于江湖,以裘褐为衣,以跋骄为服(《庄子.天下》),倡导诸侯贵族也要像民众那样穿粗布麻衣,行春秋劳作,才能更深刻体会民众的疾苦,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如果说儒家适用于朝堂,而墨家则适用于江湖,或许更加符合墨子的理念。

    当时的隐士对孔子的影响。一些人对孔子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进行嘲笑,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指责他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嘲笑他东门有人,其颡sǎng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犬。(《史记.孔子世家》)东门有个人,他的前额像尧,后颈像皋陶,肩部像子产,可是从腰部以下比禹短了三寸,疲惫的样子好像一只丧家狗。对他潦倒不得志的样子进行描述。《庄子.德充符》中记载,一个肢体残缺名叫叔山无趾的人,向孔子求教并进而论道,最后使孔子甘拜下风,自惭形秽。《列子.汤问》中,记载了两小儿辩日的故事。通过无法判断两个小孩的辩论,对孔子的博学进行讽刺。

    人应该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即使失败了,也应当坦然面对,因为毕竟努力过。为什么要在意别人怎么看。世界不存在绝对的公平,需要改变的是我们自己。有好的德行,不一定拥有相应的地位;即使有好的才能,不一定拥有施展的舞台。很多的人就这样被埋没,就这样在平庸中度过。只有拥有博大胸怀的心灵,才能包容得下天地万物。谁都想活得舒心,但也得给别人以心灵的自由。

    要着重说说庄子对孔子的影响。以前有本连环画册子,叫《柳下跖怒斥孔丘》,这是从阶级斗争的角度去说的。去掉其阶级属性,单从这件事本身看,其实是庄子虚构的一个故事。当年坐怀不乱的柳下惠,是鲁国大夫,实际上比孔子大80多岁,在这个故事中,庄子把孔子作为同时代的人,并说柳下惠有个弟弟,是奴隶起义的领袖,叫柳下跖,又被称为盗跖。盗跖指挥的奴隶起义军有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扰诸侯。挖墙壁破门户,抢夺人家牛马,掠取良家妇女。一味贪求货财,抛弃亲戚,不顾父母兄弟,不祭祀祖先。所到之处,大国坚守城池,小国退进城堡,黎民百姓也深受其害。为了救万民于水火,孔子挺身而出,决定去说服他,让其弃恶从善。

    孔子见到柳下跖时,也试图因材施教。先是夸他长得好看,能力强,会带兵,有实力,然后劝他与其整天打打杀杀,不如占领一个地方后休养生息,做一方诸侯。还没等孔子把话说完,盗跖便大声喝道:你只能劝说那些没有识见的平常人。至于身形长大,俊美无比,人见人夸,都是父母遗传给我的品质。你就是不来赞扬我,难道我自己不知道吗? 而且我听人说,好当面奉承人的,也好在背后说人的坏话。

    柳下跖越说越激动,现在你修治文武的做法,把持天下的舆论,来教导后来的人。穿着大袍子,系着小带子,装腔作势,迷乱各国的君王,想着借此来捞取富贵。盗是没有大过你的,天下人为什么不把你叫做盗丘,却来管我叫盗跖呢?你自以为是个有才干的人,是个圣人,却两次被赶出鲁国,在卫国难以立足,穷困在齐,被围在陈、蔡,在天下不能存身。你教子路遭受这样的祸害,上不能保全自己,下不能存活别人,你的做法有什么可说的呢? 世间所推崇的,谁也比不过黄帝,可黄帝不能保持德行,在涿鹿打仗的时候,血流百里。尧不慈爱,舜不孝顺,禹私有天下,汤赶走他的君王,武王把纣杀掉。这六个人,是世人所推崇的,认真评论一下,都是为了利益而迷乱了心性,违反了他们的本真。他们的行为,才是极其可耻的呢。

    柳下跖接着说,凡是不能够使其心意愉悦、颐养天年的,都不是明白事理的人。你所说的那些,都是我已经抛弃的东西。快点走开,不要再说了。你那疯子似的急于求成的做法,都是一些欺诈奸滑、虚情假意的玩意儿,不能够表达本真,哪里值得讲啊。

    遭到柳下跖怒斥的孔子,依然不失礼节,再次叩拜后,走出门外。回想整个事情的经过,简直像做梦一样。上车的时候,连缰绳都拿不住,竟三次从手中掉落;眼前也一片茫然,面色如同死灰;按着车上的扶手低着头,只感到胸闷呼吸困难。回到鲁国东门外的时候,正好遇见了柳下惠。柳下惠说,先生去见盗跖了吗,他是不是像我先前所说的那样,违背了您的意愿了呢?孔子叹口气说,是的。我这就如同没有病去针灸,没有事去挑弄虎头、撩拨虎须,结果差点被老虎吃了,真是自取其辱啊。(《庄子.盗跖》)

    作为一个奴隶出身的柳下跖,当然没有能力和水平去那么完整地批驳孔子,并且是句句说到痛处。柳下跖口中的一切语言,都是庄子替他说的。他在《庄子》一书中,多次提及孔子,通过各种角色和情境,对孔子进行讽刺和批评。还通过其他寓言故事和对话,表达了对儒家学说的怀疑和批评态度。认为儒家学说存在虚伪性和欺骗性,过于强调礼教和道德规范,忽视了人的自由和自然性。他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其本人崇敬老子的道家学说,认为儒家与道家学说存在一定的对立和冲突。庄子本身才华横溢,其著作《庄子》的影响力也很大。他这样做,客观上对儒家学说、对孔子起到了贬低和打击作用。

    其实庄子又何必这样做呢?盗亦有道,连强盗都有强盗的逻辑,何况是孔子的儒家学说。通行于世的,并不一定就是真理,对不同的学说和见解,并不一定必须口诛笔伐。让万物在太阳下自在地成长,让一切生命在天地间自由地呼吸,不正是自己提倡的逍遥和自由吗?推动人类前行的,并不只有一种力量。不合世俗的,却往往是历史的真正推动者。名利是驱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推动人格走向完美的内在动力。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不论从事什么工作,只要全身心地去做,一旦养成了习惯,生活也就会随之而改变。

    对孔子身后有重大影响的,还必须提到一个人,那就是秦始皇。“焚书坑儒”这件事,在客观上打击了孔子的地位。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了对六国的统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古风》)而摆在秦始皇面前的问题,是这个庞大的帝国应该如何管理,采取什么样的制度。这时候丞相王绾wǎn提了一个建议: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史记.秦始皇本纪》)诸侯国刚刚被击败,燕、齐、荆等地距离秦都咸阳较远。如果不设立王侯,就难以有效管理这些偏远地区。请秦始皇立自己的几个儿子为王侯,以镇守这些地方。秦始皇觉得这个问题值得商讨,就召开了一个专题会议。讨论时,大部分人都支持实行分封制。然而,这一提议却遭到了廷尉李斯的反对。李斯认为,分封诸侯王会导致诸侯之间相互攻击,类似于周朝时的情形,最终会削弱中央集权,不利于秦朝的稳定。最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废除了分封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然而,原来六国一带的儒生,总是希望恢复周代的礼乐制度和等级秩序,包括实行分封制、井田制和世卿世禄制等。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在咸阳宫大宴群臣,这时候,一些儒生又旧话重提。博士淳于越,建议秦始皇学习商周,实行分封制,以便战乱时有子弟相救。秦始皇为此再次召开会议。这时的李斯已经当上了丞相,再一次反驳了儒生的观点。他认为时代是不断进步的,不需要效仿前朝,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史记.秦始皇本纪》)五帝和三代各自以不同的方法治理天下,并非他们之间相反,而是因为时代变了,制度需要随之改变。

    李斯将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了儒生。认为他们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不学当代、只学古代,并且用古代的知识来批评和指责当代,迷惑百姓,造成社会动荡。建议秦始皇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史记.秦始皇本纪》)除了博士官署所掌握的之外,天下有收藏《诗》、《书》、诸子百家著作的,全部送到地方官那里去一起烧掉。同时还规定,有敢在一起谈论《诗》、《书》的,处以死刑示众;官吏如果知道而不举报的,以同罪论处;下令后三十天仍不烧书的,要判以重刑;医药、占卜、种植之类的书,不在取缔之列。最终,秦始皇同意了李斯的建议,实行焚书。导致大量诸子百家的著作和六国史书被毁。以至于西汉初期的学者,都在寻找各种典籍,《尚书》就是靠儒生的死记硬背,记录整理出来的。但六国的一些史书,已经很难找到了。

    在秦朝历史上,这并不是第一次焚书。秦孝公嬴渠梁在位时,商鞅就主张禁止儒家思想的传播,将儒家的礼乐、仁义、诚信、孝悌等称之为六虱shī”。他放弃儒家以“仁”治国、为政以德的思想,倡导严刑峻法,实行重奖重罚。后来,韩非子也将儒家斥责为五蠹dù”之一。商鞅、韩非子、李斯,都是法家的代表人物。法家主张顺应潮流,变法图强,反对儒家言必称尧舜(《孟子.滕文公上》)、法先王的复古思想。法家的思想,迎合了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的想法,因而得到了重用。实行分封制,是不利于中央集权的,最终被否定也是理所当然。

    但有的儒生还没有醒悟,依然抱有幻想。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因为被术士卢生、侯生欺骗,非常生气;并说咸阳的学士有讽刺自己的行为,让大家自行举报。结果举报出了460人,其中大部分为儒生。秦始皇便下令坑杀这460人,引起了朝野震动。太子扶苏当时劝说秦始皇,结果遭到贬谪。由此可知,秦始皇还没有彻底从打天下转变为治天下。当时秦朝徭役繁重,应该推行儒家的仁政或者道家的休养生息,如此才能缓和社会矛盾,实现长久治安。由于秦始皇大兴土木,导致秦朝灭亡的迹象已经出现。秦始皇去世的第二年,秦朝就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三年后,秦朝灭亡。

    掌握过去,不一定就能控制未来;而控制现在,则可以掌握过去。打江山时,难以用儒家的中庸之道实现大一统,而法家的思想却能收到这样的效果。打下江山后,民生凋敝,生产遭到破坏,应该运用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休养生息,以恢复经济,发展生产;当国家稳定,走上正轨后,不能再实行严刑峻法,而应以儒家思想的思想来治理天下。秦始皇嬴政是信奉法家主张的。因为法家反对空谈仁义,主张强化国君的权威,依法治国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自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正是践行了法家的主张,才成就了霸业。然而,就如老子所说,世间万物都有对立面且相互转化。历史的发展往往不可思议,曾强大一时的六国,却逐一被秦国吞并;而强盛一时的大秦帝国,却在农民起义面前不堪一击。

    “焚书坑儒”事件,无论对秦始皇,还是对孔子,造成的影响都是深刻的。秦朝灭亡后,西汉初年的“文景之治”,使国力得到恢复和发展,到汉武帝时,已经是一个强大的帝国了。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孔子和儒家学说的地位开始上升,逐步被人们推向神坛。但帝国的兴衰、王朝的更替也在一直上演着。中国历史上的历次农民起义,都是社会矛盾激化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农民阶级对压迫与剥削的反抗,对土地、生存权利以及社会公平的渴望。由于儒家思想是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成了维护统治秩序的工具。此后的一些农民起义,也把矛头对准了孔子,一次次地把他从神坛拉了下来。

    对孔子影响较大的农民起义,有金代末年杨安儿、杨妙真兄妹领导的红袄军。他们活动在山东、河北一带,杀贪官,打土豪,受到广大民众的欢迎。其中,由农民起义军将领郝定率领的一支红袄军队伍,转战山东,攻占兖州、曲阜等地。金宣宗贞祐二年(公元1214年),起义军攻入了曲阜,打进了孔庙。他们来到大成殿前,把孔子的牌位、殿中的祭品捣成碎片,烧毁了殿堂和东西两侧的厢房。孔庙中有三棵桧树,是孔子亲手栽种的,起义军一把火,也把这三棵桧树给烧了。

    明朝中期,明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河北爆发了刘六(刘宠)、刘七(刘宸)兄弟领导的农民起义,这是当时最大的一支农民起义军。他们的足迹遍及八省,曾经三次打到北京附近。他们领导的起义军,队伍雄壮,声势浩荡,提出了“重开混沌之天”的战斗口号。起义军所到之处,没收地主的粮食和钱财,分给贫苦农民,受到民众的欢迎和支持。人们纷纷参加起义军,不到一年,队伍就发展到十多万人。在山东,起义军先后攻破了日照、沂水、兖州、曲阜等十个县城;又在运河上截获了朝廷运送物资的1200艘船只,起义军民心大振。明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二月二十七日,起义军攻进曲阜,火烧官衙,捕杀贪官。当晚,起义军冲进孔庙,把庙中的祭品打了个稀巴烂,还在大成殿前喂马。孔庙中的奎文阁,藏有历代皇帝钦赐的书籍,这些被奉为金科玉律的“圣人之训”,被起义军扔进了污水池。

    明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徐鸿儒在山东巨野发动农民起义,队伍很快发展到十多万人。先后攻占了郓城、滕县、邹县。在夏镇截获了官府粮船40多艘,运河的交通顿时阻塞。起义军打到曲阜的时候,知县孔闻札派官兵抵抗,最后曲阜失守。起义军还打到邹县,捣毁孟庙,杀掉孟子的后代孟承光。在这同时,还有以刘灿领导的农民起义队伍,先后数次打到曲阜,杀人放火,沉重打击了孔子的后人。

    以上这些,还不是最厉害的。最厉害的是洪秀全。他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不但是旗帜鲜明地反孔反儒家,而且简直到了灭孔灭儒家的地步。早在1851年秋天,太平军攻占第一个州城广西永安时,就鞭挞孔庙中的孔子像,把孔孟书籍扔进污秽之地。1852年攻克湖南郴州时,进城的第一件事,就是烧孔庙,砸毁孔子的牌位及其十大弟子的牌位。洪秀全的这种灭孔灭经举动,在当时是惊世骇俗的。曾国藩曾痛惜地说:李自成至曲阜,不犯圣庙,张献忠至梓潼,亦祭文昌。粤匪焚郴州之学宫,毁宣圣之木主。十哲两庑wǔ,狼藉满地。(《讨粤匪檄》)并发誓一定要剿灭他。

    洪秀全执着于灭孔,和他个人的经历有关。当他第四次考秀才落榜后,在心灰意冷的同时,心态也渐渐发生了变化。他不去反思自己的努力不够、才学不足,反而把考不上的原因怪罪到孔子及儒家学说头上。他按耐不住心中的怒火,把家乡私塾里边孔子的牌位丢掉了,把家中的灶君、土地等神像扔掉了,并扬言要彻底扫除世间的儒家著作。

    洪秀全成立的“拜上帝教”,对基督教教义进行了改造和发挥,构建了一套以自己为上帝次子的宗教理论。这与儒家思想是水火不容的,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不谈论怪异和鬼神。孔子的学生子路,曾经询问关于鬼神的事情,孔子回答: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子路又问关于死后的事情,孔子又回答:未知生,焉知死。”“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论语.雍也》)儒家相信有鬼神,但不主张去追求、去崇拜,认为迷信鬼神就是不智,就是愚蠢。这种思想,洪秀全是不能接受的。

    在古代,每个地方都有孔庙,起义军从广西金田出发,所到之处,即使是临时路过,也要烧毁孔庙,捣毁孔子像。孔庙有的被改为军火贮藏所,有的被改为马厩。南京的孔庙就被改为宰夫衙,成了屠宰牲畜家禽的场所。孟子说过君子远庖厨”“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孟子.梁惠王上》)将原来拜祭孔子的地方,改成屠宰场,这种行为,应该是其有意为之。

    除了毁庙毁像之外,洪秀全进入天京后,就颁布法令,将《四书》《五经》列为妖书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也,否则问罪也凡一切妖书如有敢念诵教习者,一概皆斩。对洪秀全的这种行为,即使在太平天国内部,也有不同意见。东王杨秀清就曾经在武昌以亲自拜谒的方式,强行保住了孔庙。进入天京后,又假托天父下凡宣布:孔、孟之书不必废,其中有合于天情道理亦多。”洪秀全被迫屈从,把烧书改为删改,重点删除了鬼神丧祭的部分。

    在太平天国后期,毁孔庙、毁孔子像的行动仍然在继续。1860年占领苏南,1861年占领浙江,从江苏的常州、苏州,再到浙江的慈溪、乐清等,无不捣毁孔庙,把孔子像砸碎,把儒家经典焚毁。一直到18655月,天京失陷一年之后,捻军在山东曹州高楼寨,打死清朝的亲王僧格林沁,歼灭全军。清朝廷急命山东巡抚阎敬铭等保卫曲阜孔庙,就是为了防止捻军发起狠来,捣毁孔子老家。

    孔子一生为之奋斗的儒家学说,努力维护的君子形象,在农民起义军面前,轰然倒塌,甚至被洪秀全恨之入骨,这是非常可悲的。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论语.雍也》) 孔子说,谁出屋能不经过正门,为什么没有人走我指出的那条正确道路呢?到了近现代,在反封建的社会思潮中,孔子更是由于承载了过多的政治信息,而遭到严厉的批判。

    圣人意气尽风中,君子何堪入众氓,碧血化作江边草,情深何必多言重。孔子由千古圣人,变成了一个任后人打扮、摆设的道具,也成为任人丑化、攻击的靶子。他才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的、无辜的、最大的受害者。如果孔子九泉之下有知,我相信,他仍然会像生前一样,容颜苍老、满腹辛酸。风从身边掠过,沙尘从旁边泛起,一切都随风而逝,还有什么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呢?也许只有他心中的那份执念和坚守罢了。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