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征稿
  • 您的位置:首页 >> 小说• 散文 >>  散文• 随笔 >> 黄深厚:戚继光鲜为人知的文化身份
    黄深厚:戚继光鲜为人知的文化身份
    • 作者:黄深厚 更新时间:2025-01-09 08:19:07 来源:原创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1713


          在国人的印象中,戚继光是抗倭立下奇功伟绩的民族英雄,他南平倭寇,北镇胡虏,创立的戚家军百战百胜,所撰写的兵书《纪效新书》和《练兵纪实》,被喻为千古第一军事实操宝典,是当之无愧的伟大军事家。但真实的戚继光,还有另一面,那就是他不仅有武将之风,还有文官之才。套用现在的话说,他还是一位跨界文人──作为风沐儒雅的文化名士,他不仅善诗文,善书法,还善文,在各个不同时期,起草了大量呈报朝廷的秦疏和条议,撰写创作了大量“杂文”体裁的文章,包括散文和小说等;在文化领域,他也颇有成就。综观中国历史,他跟任何将帅比起来,都绝对称得上是名将堆里的博士后。


           过去,由于我们偏重宣扬他的抗倭事迹,而忽略了对他文化身份的研究。《山东省志》诸子名家系列丛书《戚继光志》,是一本研究戚继光很好的参考书,但由于当时客观条件限制,书中也没有单独介绍戚继光的诗作和文化艺术贡献,不能不说是种遗憾。好在这几年,人们越来越重视这块“短板”的研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正在逐步填平这方面的缺口。研究戚继光,不能缺少这一块,否则,我们就不能更为真切地走近和全面地评价这个重要的历史人物。

           应当说,戚继光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和伟大的民族英雄,而且还是古代兵儒文化结合的最完美、最具有代表性的兵书集大成者。书与剑伴随了他戎马一生。后人评价他说:“少保诗文,有《止止堂集》。其在浙则有《纪效新书》,在蓟则有《练兵实纪》,兵家奉为金科玉条,可以垂之百世者也。”这系世人对他允文允武、功绩彪炳的称赞。这也从一个侧面,折射了晚明文化视阈下“武臣好文”的社会现象。本文侧重就戚继光文学作品和文化艺术贡献,粗略整理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在明代中叶,以模拟抄袭古人为能事的诗风笼罩诗坛,戚继光的诗却独树一帜。他的诗歌,贯穿了爱国主义和杀敌报国的壮志豪情。2018年5月28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就引用了戚继光《望阙台》中两句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诗句:“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诗人的报国热血,仿佛凝结成浓厚的秋霜,染画成一幅绝美的壮卷。这首诗被搬上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栏目播出,影响极大──这歌声如同戚继光的声音,又回荡在神州大地上,这是传越时空的声音,他穿越了历史,找到了我们,和我们一起见证我们这个伟大的新时代。

           戚继光经典诗句很多,我们熟悉的就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男儿铁石志,总是报国心”,“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等等,这些撼人心魄的佳句,具有穿越时空、衔接现实的力量,引发古往今来许多热血男儿,矢志报国的情感共鸣,也向世人展示了一代民族英雄真实的思想境界。今天,当我们朗诵这些慷慨激昂的诗篇,仍可想见这位历史名将的雄风和英姿。

           戚继光文集《止止堂集》中的《横槊稿》,分为上、中、下三卷。中卷和下卷分别是赠序、祭文、誓文、墓志铭一类的应用文,而上卷则为诗歌,足见诗歌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为什么要把书名叫作《横槊稿》呢?这是因为“横槊”一词,出于苏轼《前赤壁赋》诗中──“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横槊的意思就是指横持长矛或形容气概豪迈。这首诗,描写的是曹操作《观沧海》时的情形。戚继光以“横槊”作为书名,具有双层含义,不仅暗喻自已的武将身份,也自喻是文能执笔安天下的文才。应当说,他的诗文集,是他展示个人性格、思想学识、精神特质的渠道。这部文集中共收集有题名的250余首诗,是他晚年调任广东总兵官后,大量删拔后重新整理出来的──乃“复取《纪效新书》仇校,梓于军幕之中;及所撰《止止堂集》等书,亦得删拔其四五。”这些被删拔的近半数作品中,无疑也包括诗歌。据此,我们可以断言,这些删除的文章,绝非质量问题,而是鉴于当时的政治背景和自身处境,是不得已而为之,由于没有收录,这些作品,尤其是诗作早已经散失不存了,留下历史遗憾。

           戚继光现存的诗作中,抒情的居多,也有叙事诗。有学者做过详细分类,除咏景、咏物、抒情、怀古等诗外,交游诗作占了95首,涉及人物100多人,除与文官、武将唱和者居多外,还有不少与当地的山人、文士往来的诗作,也有僧侣、道士以及一般平民人等为对象的诗篇。这其中,他跟当时文坛领袖人物的交往诗最为醒目,反映出他与汪道昆和王世贞的诗剑之交。汪道昆官至兵部左侍郎,不仅是著名戏曲家,也是抗倭名将;王世贞官至南京刑部尚书,是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世贞亦尝贰兵部,天下称两司马。” 汪道昆和王世贞与张居正都为嘉靖二十四年(1547年)同年进士,其中王世贞与李攀龙、谢榛等人并称后七子,又与李梦阳、何景明、李攀龙同为四大家。李攀龙死后,王世贞独领文坛20年,声冠海内。明代文学家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云:“至隆万间少保继光为蓟帅,时汪太函、王弇(音眼)州,并称其文采,遂俨然以风雅自命。幕客郭造卿辈,称之为元敬词宗先生,几与缙绅分道扬镳。”明清时的许多杰出文学家和诗人,如钱谦益、沈德潜、王世祯等人,都对他的诗歌给予了极高评价,其中王士祯把戚继光列入古今武将能诗的十一人之一:“宋沈庆之,梁曹景宗、北齐斛律金、高敖曹,唐王智兴、宋曹翰、岳飞,明郭定襄、汤绩、戚继光,凡十一人。” 《四库全书总目录提要》也盛赞他“继光有平倭功,当时推为名将,诗亦伉健,近燕赵之音。”评价甚高。

           毫不夸张地说,戚继光挥毫写下的每一首军旅诗篇,都彰显了我们民族精神的凛然风骨,至今仍打动着每一位读者的心灵。此时此刻,我不禁想起他写的“戚家军军歌”:


                万人一心兮,群山可撼。

                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

                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

                赴水火兮,敢迟留!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

                杀尽倭奴兮,复我神州。


           这首名为《凯歌》的军歌,是戚家军的军魂所系、军威所在,是戚家军冲锋的号角,更是戚家军胜利的凯歌。明嘉靖四十一年,戚家军攻克横屿,凯旋回师。他和全军将士一同赏月,当时军中无酒,戚将军即席口述《凯歌》一首,教全军将士一起唱歌,以歌代酒,激励士气。这首歌词收录在《横槊稿》中,自序道:“清秋报夕,皷角初严,余集吏士数百人于庭,摭其实素,口授〈凯歌〉一章,使众士歌之,而节以皷音。一唱三和,声震林木;兴逸起舞,上下同情。抵掌待旦,浩然南征。遂书壁以纪岁月。”

           有人说,戚继光所处的16世纪,西方的古典音乐正在起步,他能用“现代曲式架构”,写出动感的进行曲《凯歌》传世,岂不伟哉!据考证,这首军歌是中国历史上见于史册的最早军歌。有人拿这首歌词和岳飞的《满江红》作比较,认为它远不及《满江红》出名,我认为这种比较是不恰当的。《凯歌》词掷地有声,简洁明了,它将团结忠义,兵将融洽,军纪严明,赏罚分明以及保家卫国的责任完美地结合,唱出了古代军人的气势。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实为佳作。歌词虽辞藻朴实但气吞山河,这雄视八方的威风,辟地千里的气概,表现了戚继光激励将士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和理想人格的塑造;表现了面对侵略者,戚继光和全体将士誓死捍卫国家安全,以及面对困难毫不退缩的坚强意志。我在电视剧里听过这首战歌,也在短视频上听过武警男声合唱团唱过,每每听过,都让人热血沸腾,心中唤起彻骨的震撼。应当说,这首军歌和岳飞的《满江红》一样,都是豪情万丈、光耀千古的佳作。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戚继光巧妙利用“密码诗”击败倭寇,解救被掳百姓三千余人的故事。嘉靖四十一年(1662年),倭寇得知戚继光率军回到浙江后,再次卷土重来侵扰福建,并且截获广东总兵刘显军中书信情报,伪造书信混进城里,一举攻占了兴化府城(今福建莆田)。明政府急忙提升俞大猷为福建总兵,起用谭伦为福建巡抚,并令戚继光率军由浙入闽剿倭。接到命令的戚继光,急需在第一时间与福建的谭伦和俞大猷取得联系。但当时的倭寇奸诈狡猾,鉴于倭寇伪造书信混进城里的惨痛教训,怎样才能把书信安全送到谭伦等人手中,成了戚继光心头的大事。他苦思冥想,计上心头,写了两首诗,一首是:“柳边求气低,波他争日时。莺蒙语出喜,打掌与君和。”另一首是:“春花香,秋花开,嘉宾欢歌须金杯,孤灯光辉烧银缸。之东郊,过西桥,鸡声催初天,奇梅歪遮沟。”他命人将一封整篇为数字的信件,分别送到福建谭伦和俞大猷手中。早已熟知戚继光“密码”思路的谭伦和俞大猷,他们收到信件后喜出望外,开始紧锣密鼓的部署,等待戚家军的到来。1563年4月,戚继光率军抵达兴化城东,作为中路军主攻,与当时福建的各路明军一起配合,一举歼灭了长期盘踞在许厝一带的倭寇,救出被掳百姓三千多人。

           只有数字的信函与这两首诗有什么关系呢?原来,戚继光用这两首诗,创造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用于军事情报的“反切码”。他取第一首诗上的十五个字的声母,以此编号1到15;取第二首诗上的三十六个字的韵母,以此编号1到36;再将当时的八种声调依次编上1到8的号码,这样就形成了完整的反切码体系。比如数字5-25-2,切出来就是“敌”字。因此,即使这些书信落到倭寇手中,他们也一定想不到这样一堆数字是用于军事联络的信函。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密码的国家,而最难破解的“密电码”,正是戚继光发明的。他还专门编写了一本《八音字义便览》,作为训练情报人员、通信兵的教材,为中国乃至世界军事的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现代密码使用的鼻祖。

           戚继光不仅擅诗,也擅长散(杂)文,甚至还写过小说,反映出他不仅是一位杰出诗人,也是一位文化大佬。上面我们提到,诗文写作构成了戚继光业余生活的重要内容,这些诗成为他个人思想的传播载体,用现代观点看,具有审美价值、社交价值和史料价值。但综观戚继光一生所著所写,其文章内容十分丰富且多样,所著《横槊稿》中篇主要是序类、纪事、墓志铭等日常行文,下篇主要是祭文、告文、盟誓文;所著《愚愚稿》上卷主要是经解、铭文、解题一类的文章,其儒学思想学养,也主要体現其中,记录了他践行“知行合一”的深切体悟,也是他对儒家修身致世纲領条目思想所作的解析和诠释。他的老部将李超、胡守仁都曾说过:《愚愚稿》“尽皆谈兵秘诀,治心做好人龟鉴”。特別是《愚愚稿》上卷中的《〈大学〉经解》《〈武经七书〉摘題》《策问》等几个部分,是他以兵家视角对《大学》(不仅限于《大学》)这一儒家经典著作学习的心得体会。下篇主要是短篇小说和杂论,前者记录了亲历或耳闻的罕见奇事,含阴鸷神怪的色彩,内容驳杂,篇幅较短,非一时一地之,具有鲜明的神怪色彩和道德批判倾向,这不仅与明代后期社会出现较大转变有极大关系,也有其内在的原因,不管是他利用因果报应规劝人们向善,还是从宗教的角度来方便管理军队,均是他基于现实的需求进行的文学创作。

           有学者认为,明代无一人能在战功卓著和文学成就上超越戚继光,这个评价,一点都不为过。军事贡献暂且不说,就讲他的文化贡献,也是功不可没。如果说,戚继光为古代文学和宗教典籍的传世做出了积极贡献,一些人一定觉得闻所未闻。但史实告诉我们,这些都是事实,绝对不是胡编乱说。嘉靖四十五年,戚继光就与福建道监察御史胡维新主持刊刻宋代文学总集《文苑英华》。有人讲,那只是得到他和巡抚徐泽民的赞助,这种表述是极不严肃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万明先生就明确说过,“自宋编辑以来,总共只刊刻过两次,第一次是在南宋宁宗嘉泰元年至四年(1201——1204年)的周必大江西刻本,第二次就是明世宗嘉靖四十五年至穆宗隆庆元年(1566——1567)胡维新、戚继光刻本。今有明隆庆元年胡维新、戚继光刻本,隆庆六年、万历六年、三十六年递修本传世。这部古代文学总集,幸赖明版得以完整保存下来。”

           我查阅过相关资料,《文苑英华》是北宋四大部书之一,古代汉族诗文总集。收文上起南朝梁末,下迄五代,以唐代作品为多,收录2200人的约2万篇作品,分赋、诗等38类,各类中又分若干门目。胡维新、戚继光刻本,这是自宋代编辑完毕后的第二次刊刻,明隆庆元年(1567年)正式出版。隆庆朝只有6年,传世善本极少,《文苑英华》刻本十分罕见。这是现存最早的完整本,后人的各种翻印本多出自此本,也是《四库全书》本、中华书局影印本的祖本。该书于2009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是国家珍贵古籍善本。

           另外,戚继光还主持刊刻了不少佛经,万明先生就说至少有五部之多:《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四卷;《维摩诘所说经》六卷;《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四卷;四是《楞严经》四卷;《大佛顶如来密因修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会解》十卷。

           这里,我们再插一段史料,大家都知道明代海防巨著《筹海图编》,许多人都一直认为,这本书是总督胡宗宪辑议的,但其实上,这部书的实际编纂者却是明代军事家、测绘家郑若曾。现在史料越来越清楚,这部书是在胡宗宪倡导下,戚继光、谭纶、俞大猷、归有光等人都参与了此书的增补、编辑和校订工作。可以说,它凝结了抗倭英雄们的集体智慧,达到了近代以前中国海防研究的最高水平。需要说明的是,《筹海图编》中,还收录了戚继光《纪效新书》等兵书的内容。现在百科上也说:《筹海图编》共十三卷,由郑若曾、邵芳绘图并撰写,胡宗宪亲自担任总编审定,得到抗倭名将谭纶、戚继光等人鼎力支持 。成书于1562年(嘉靖四十一年)。北京图书馆善本特藏阅览室有是年初刊本。这是符合史实的描述。

           戚继光在中晚年,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成功把自己塑造和确立了文人(儒生)与武将的双重身份。他写诗为文,与文人交;他横戈立马,与将士交;他纵情山水,与隐者交。他还与佛结缘,与佛家交。他与佛教相关的活动事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与僧侣人士有交往;二是参与修建佛塔;三是刻经。四是参与佛事活动。汪道昆弟弟汪道贯在所著《仲淹掌录》就有明确记载:“元敬至歙居千秋里,欢饮数月,同建肇林禅堂。请峨眉僧晓公举圆通忏,为薰修礼拜威仪。开忏之日,拈香膜拜者近万人,一时传为盛事。”

           戚继光虽不以书法名世,但其书法极富个性,非一般书家能比。无论是山西省博物馆珍藏的《送李小山归蓬莱诗》行书作品,还是台北胜大庄美术馆展出的“明戚继光楷书长卷(建德珍藏)”作品,无论是他在南方抗倭时所留下来的题刻遗迹,还是他在镇守北方重镇时的各类题刻,其书法造诣都得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尤其行书体势开张、气势奔放,用笔长枪大戟,深受黄庭坚书风影响,透露出他内心的沉静与刚毅,而棱角分明的粗线条,也勾画出他不受拘束的英雄气概。民国书法大家于右任先生,不仅喜欢戚继光的诗,常手书赠送好友,还非常喜欢戚继光的书法,他集历代名家墨宝编著而成的《标准草书千字文》里,就收集了戚继光写的“树"字,并注释道:“戚继光—明代名臣墨宝。”近几年辽宁省档案馆发现明代档案中,有许多戚继光批语手迹,极为罕见,弥补了戚继光墨迹少的不足,不仅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而且对研究戚继光的书法艺术,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我们在谈论戚继光文化身份的时候,还有个重要历史人物绕不过去,那就是他和《西游记》吴承恩的交际,虽然这方面的史料太少,网络上即便有,也是零零散散,我们只能窥视一斑,但我们还是能拨开历史迷雾,发现真相。

           事情还要从沈坤这个人说起。沈坤是嘉靖二十年中进士一甲第一名,钦赐状元及第,他也是吴承恩的好友加儿女亲家。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任南京国子监祭酒的沈坤,辞官回家为母守丧的时候,正巧有倭寇侵犯淮安,他听闻后,就和吴承恩召集两千多名乡勇抗击倭寇,但这种行为属于私募乡兵,属不忌。抗倭虽然获胜了,但他却被人诬陷“私自团练乡勇,图谋背叛朝廷”被捕下狱,死于狱中。吴承恩因无官无职,又是谋士,幸免于难。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小股倭寇深入明朝腹地,袭扰南京。吴承恩写信给负责抗倭的总督胡宗宪要求投笔从戎,参军抗倭,后被胡宗宪委任长兴县丞,时归有光任县令。因归有光是戚继光好友,在长兴县这段时间,吴承恩寄趣于诗酒之间,和嘉靖状元沈坤,诗人徐中行有往来,也正是这段,他也最有可能跟时任参将的戚继光有接触。网传,戚继光操练“猴兵”抗倭,对吴承恩塑造“孙悟空”这个角色就很有启发。但好景不长,到了第二年春节,归有光离职进京去朝拜穆宗皇帝时,有人趁机污陷吴承恩“贪赃枉法”,被关进了大牢,多亏长徐中行上下疏通,多方申辩,加上查无贪赃实据,才把吴承恩无罪释放。隆庆三年,朝廷给吴承恩补了一个“判府纪善”虚职,让他京城上任。徐中行是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做过云南参议、福建按察使、江西左布政使等职,他也是是戚继光好友,吴承恩去京办理入职手续后,经徐中行推荐,专门去拜访蓟镇总兵营的戚继光。这断史料是符合实情的,当时蓟镇总兵营已成为南北文化集结地之一,戚继光在戎马倥偬中进行了多项文化活动,有着广泛的文化交游圈,此时身处京师的吴承恩,地位卑微,生活拮据,去拜访在浙时就认识的戚继光是合情合理的。

           我在公众号上看到一篇题为《吴承恩写“西游记”之时,对异乡情调的取材大多来自这个北方城市》的文章,作者是“孙行者拾光”。他在文中写道:“彼时,屡试不第的吴承恩宦海之梦已灭,追随戚继光的踪迹也到了天津,并游历了天津蓟县的盘山。盘山的风景迷住了他,对他创作产生了至深的影响,尤其在他看到盘山一处处自然景观后,孙悟空随唐僧取经前的章回便构思而成。”这段话的真实性,我们已经无法考证,但民间传说,我们又怎能断然说它子虚乌有呢?更有意思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戚继光的《纪效新书》是如何促进传统武侠小说发展的?”文中写道:“在嘉靖之前,中国古代有关‘侠客’的小说,基本是没什么招数可谈的……但在《纪效新书》之后,这件事似乎有所改观——没吃过猪肉,还没看过《纪效新书》吗?抄吧。比如在《西游记》里有一个火德星君,他的法器是‘火龙火马、火鸦火鼠、火刀火枪、火弓火箭……’这些火器,恰恰是《纪效新书》中戚继光抗击倭寇过程中发明并使用过的武器。在《西游记》三十一回,孙悟空大战化身为宝象国驸马的奎木狼时,打斗中猴哥与奎木狼大战五六十回合不分胜负,于是猴哥开始卖破绽:好猴王,双手举棍,使一个高探马的势子。那怪不识是计,见有空儿,舞着宝刀,径奔下三路砍。一招见效,奎木狼不敌败走。而让猴哥获胜的武功‘高探马’,则正是源于戚继光的《拳经捷要篇》。” 这些文章,都给我们研究戚继光和吴承恩之间的交往,以及戚继光对吴承恩《西游记》写作所产生的影响,打开了新视角,应该引起我们重视。

           戚继光对文化层面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除掉上面提到的内容外,还有他还丰富了中国武术理论体系,其武术文化已成为中华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或许没想到的是,我们现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成语和词汇,竟然也是戚继光的发明,比如成语“马上房子”,词汇“操场”,“稍息”、“立正”等等,这些也是构成戚继光文化身份的重要内容,不容忽视。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