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是苏中大地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一条无名的小河游蛇般从屋后逶迤而来,又逶迤远去,河两岸长着蓬蓬勃勃的青竹,偶有惊悚的鸟叫传来……孩提时在竹林里捉迷藏、掏鸟窝,砍下竹子做钓竿,农人用它编竹篓、织竹席、做竹篱……竹的坚韧、竹的气节便烙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如今,每每回到老家,总要去看看记忆深处的竹林。有了竹的情结,竹便成了我永恒的记忆,在我的内心长成一片如诗的竹歌。
离开家乡,竹在视线里渐行渐远。但幼小心灵烙下的竹的情结,一直在我心中肆意妄为地生长,滋养出“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的精神信仰。扳指头算起来,进入组工系统工作已经近20个年头,随着年岁的增长,越发觉得组工干部更要像竹一样,拥有凌云挺拔、刚正不阿、不为名利的人格境界。人们常说,组织工作单调、繁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断的是伏案笔耕的辛苦,固守的是人淡如竹的清贫,但我依然苦守着这块精神家园,不管身边桃红柳绿,窗外燕歌莺语。板桥先生的话时常在耳畔回响:“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常常勉励自己,干事创业一定要打牢坚实的基础,有着竹的坚韧,我把这种坚韧看作是一种精神指向,只求靠近,不企到达。
也就是靠这种精神,我走过了人生的年轮:从中心活动借用、组织部借用、调进组织部门工作,从副股级、正股级、副科长、科长、区委组织员、区委“两新”工委副书记……一路走来,跨越了人生一个又一个阶梯。选择了组织工作,就是选择了物质的清瘦,心灵的丰盈。这种选择就是靠这种长在心灵深处竹一般的精神和竹一般的坚守。
新篁初发,竹箭向天,竹子的根却深深扎进了大地……像竹一样扎根,就是要把“为民党建”落到实处,骨子里流淌着百姓的血液,性子里浸润着群众的温情,心坎儿里盛装着农民的冷暖,就是从平民视角思考问题,用仰角镜头聚焦百姓。这些年来,我先后在党管科、办公室、电教中心等多个岗位工作,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时时告诫自己:做人要像家乡的竹一样,守住做人的底线,把握做人的规范,占便宜的事退后一步,吃亏的事向前一步;顺利时不放松自己,多找问题;受挫时不削弱意志,抬头挺胸;始终保持充沛的干劲,保持“遇水架桥,逢山开路、日夜兼程”的精神状态,踏踏实实地做人做事,这样人生才会多留赞叹、少留遗憾。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心中时时交织着“党建情怀”,从事党管工作期间,我先后探索推出“党员素质报告单”“流动党员双联双管双服务”“党员阳光服务快车”等一批党建品牌。“先锋社区行”活动中,尝试开展了月度广场服务、专业特色服务、挂钩结对服务,形成了覆盖全区、立体交叉、纵横交错的服务网络。从事电教工作以来,紧扣目标形势,我探索推出了“远教彩虹工程”、远教“菜单式选学”。特别是在办公室工作期间,除负责文字材料,还兼顾信息宣传,有一年仅中组部就采用信息5篇,名列全省第一……从事文字工作,赶写材料往往通宵达旦,每当疲惫之时,家乡的竹便幻化成一个个质朴无华的同事,迫使我不敢懈怠,让澎湃的激情流泻笔端……
前几年,我转岗到“最光辉的行业”,服务最需要服务的人,从事这样的工作,也是在为人生“积德”。无论在什么岗位,竹的信仰始终支撑着我。由于工作的原因,特别是看到一双双期盼的眼睛,我不仅读懂了什么是怜悯,更读懂了什么叫服务。也许由于年岁的原因,没有了以前的激情和斗志,但始终为民的情怀没变,真诚做人滚烫的心没变……
徜徉在家乡的竹林里,仰望挺拔的翠竹,仿佛看到了刚直与坚韧、责任与担当,不禁滋生出颇多感慨:当年竹林里的嬉戏打闹的孩童如今已人到中年,故乡的青竹啊!你是我人生的见证人和记录者,你滋养了我做人的操守。我敬佩那些内心有着竹一般境界的人,即使生活清贫,地位一般,却活出竹的潇洒,竹的自由,竹的气节……又一批新竹冒出了新绿,在这片朴实的土地上焕发着无边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