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在场 >>  百家争鸣 >> 王冰:雪落春江水——卜一诗歌赏析
    王冰:雪落春江水——卜一诗歌赏析
    • 作者:王冰 更新时间:2024-12-23 08:11:42 来源:原创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4274


    走进一个诗人的文字,先从走进他本身开始。初识诗人卜一,我好奇于他为何以“江雪”作为笔名。其让人很容易想到柳宗元的古诗《江雪》里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中,柳宗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冬日寒雪纷飞、万籁俱静之时,江上孤舟一翁独钓的场景画。后渐渐读到卜一的诗歌,才知其以“江雪”为笔名,因为其偏爱雪,且爱得厚重,爱得深情,可谓“笔落之处,处处有雪”。

    但在深入其诗作之后,我认为卜一以“江雪”为名,还有一层更深的意境,那便是他恰如柳宗元诗里的那位乘坐孤舟,泛游江雪之中的“蓑笠翁”。他虽隐于闹市,但心境明澈,如于风雪里静观山水烟波般于嘈杂俗世中静观人间烟火。

    诗人卜一独爱雪。在他《献祭》一篇中,第一段写:“遇见你之前/没有一朵雪花/敢言生死”。此处,诗人建构了一个极具艺术性与时空性的诗歌场域,带领读者进入其中。“遇见你”是一件美好且宏大的事情,因为 “遇见你之后”,雪花才开始有了喜怒,有了人的情绪与感触。接下来的两段,他将客观意象与主观意象相结合,从自然的集体经验延及到细微的个人经验,从而营造出了诗歌整体的氛围——孤独与感动。“星辰”、“草原”、“风”引出了浩大的孤独,但诗人又否定俗世所说的这种孤独,他认为“虚无与浮生/可以用一个动词/‘爱’”。接着第三段,他写:“我们都是时间的过客/只有这漫野的雪/燃烧着蝴蝶的翅膀/真实地成为这个世界的影像”。此处,诗人巧妙将人从万象中抽离出来,把世界还给了雪。

    作家朱光潜说“诗是一种惊奇”。诗人的一个重要写作任务就是要颠覆语言的规矩,恢复语言的生命力与新鲜感。卜一善于大胆且巧妙地构造主观意象,让诗变得鲜活、灵动且具有跳跃性。因此在《献祭》的第四段中,读者一下子进入了诗歌的高潮部分,真正感受到了文字所带来的辽阔与自由,以及给人浩渺无限的想象空间。他写:“雪跑起来/没有什么能追上/仿佛一块岩石/被史前的流水/冲刷成一头豹子/雪花一呼吸/石头就心跳”。“雪”不仅可以“跑起来”,而且会“呼吸”,雪跑起来像“一头豹子”,且呼吸时让“石头心跳”。短短几行中,引入了大量的意象,“岩石”、“流水”、“豹子”、“石头”,它们都为“雪”来服务,让“雪”为主角,再一次把世界给了雪。

    《献祭》最后一段,可谓回归。回归到了诗人的创作背景——读乌峰先生书法后所感,也回归到了本诗的主题“献祭”,它一定是跟死亡相关的东西。“真的舍不得离去/一松手,我们就会消失/和大地平行/闭上眼睛/神一定也会原谅……”,我们在诗人笔下感受到了一种纯粹,一种超脱,以及与死亡的和解,处处带有某种诗意的哲学。这是诗人对生命的探寻与对永恒的追问。读卜一的诗歌,我们像读到了一个孩童的双眼,纯净自然且美好。同时,又像读到了一个智慧的老者,看见他在生命的末尾,最终坦然地选择与世界握手言和。

    在《献祭》一诗中,诗人所提及的 “孤独”、“爱”、“死亡”等具有哲学话题的词语是能足够引起读者陷入无限沉思当中的。可以说,这样的思辨性带给了诗歌以高分量与高价值的能量场。我们没有被过多强抓硬拽于诗的情绪之中,相反,诗引发了我们的理性思考。

    这便是爱雪到极致的那个“蓑笠翁”给我们的馈赠。

    这雪落,总是在人间。而卜一的诗文如那飞扬的大雪,落脚点也在人间。在他笔下,那些平凡的人物成为主角,他们默默的身影与悲苦的命运被看见,且被书写。

    他在《因为悲悯,所以悲悯》组诗的第一首诗中所写:“在大山面前/穷人连仰望的资格都没有” 。长焦视角之下,“大山”是一个宏大的意象,与“穷人”的渺小形成巨大的反差,让读者的眼前立刻有了明晰的跌落感,从而更易感知到诗人的情绪——对弱小者的悲悯之情。接着,他又写:“拼命活着/眼前这群羊在河边饮水/它们感恩青草,低下头/对着流水伸出滚烫的舌头” 。 “这群羊”无疑是一个非常形象化且具有代表意义的主体,它们所隐喻的对象是“劳作者”与“穷人”。“低下头”、“对着水流伸出舌头”既是情境写实,也构建了抽象与具象之间的链接,成为搭建“羊群”与“劳作者”之间的桥梁。其中,“滚烫的舌头”一词运用绝妙,让读者不再仅仅停留视觉的体验上,也让大家触到了温度。显然,诗歌变得更为立体且丰富了。

    继续往下赏析该篇,我们便会一步步进入诗人卜一诗文中“滚烫”与“私密”的部分,感受到其创作背后巨大的责任感、使命感,熟悉其诗歌所塑造群体的特性。他写:“如果一日止于百年/那么我与亲人的辛苦/就长于山河/此刻,隐入街角卖菜的母亲/皲裂的手指/称量几分良心/在街灯微弱的光里/摇晃”。读至此处,我热泪盈眶,从他的诗里,我看到了一幅画,画中的母亲如我的母亲,含辛茹苦,为了生活生计奔波于各个街角。

    台湾作家蒋勋在《文学之美》一书中谈及中国诗词,曾写:“扎根在民间,与大众对话,然后去表达大众的孤独、哀伤与追求,这是诗非常重要的一个传统。”我想,诗人卜一坚守着这样的传统。他的诗歌很有杜甫的味道,他不仅“看得见”自己身边的亲人,而且“看得见”社会上那些受苦的“不容易的人”。他有一种可以包容万千的胸襟,更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在《因为悲悯,所以悲悯》组诗的第二首中,他写给年关归家的打工人。他称他们是“被命运追赶的人”,是“苦命人”,是“讨生活和被生活压迫的人”。这首诗仍是以雪作注,诗人处处有雪,处处是心疼。

    所以,如果说《献祭》一诗中藏有一把开启读者理性思考的钥匙,那么《因为悲悯,所以悲悯》的诗组中便放着一个直接引爆读者泪点的催泪弹。

    后来,我在他的其他诗中越来越多地看见雪,而与雪所同时出现的,是他所向往的“可以终老一生的白”,是他所定义的“爱与恨的空白处的一截沉默”,是他所疼惜的“纠结的融化”与“憔悴的苍白”。

    这就是诗人卜一所给我们的独一无二的诗歌赠礼,他像他的笔名“江雪”一般,任笔下的白雪尽情而落,落在他人生茫茫的春水之上。


    附:


    献祭


    天空空了许久,梦里落了雪。读乌峰先生书法集有感。——题记


    遇见你之前

    没有一朵雪花

    敢言生死


    揣着星辰

    风从草原赶来

    最好只吹我不吹你

    或者只吹我的后背


    有人说  

    寂寞久了就是孤独

    其实不是这样

    虚无与浮生

    可以用一个动词“爱”


    把明月召唤为飞鸟

    众神在星空的溪水浣纱

    你白发的腰肢一扭一扭  

    只剩下从玫瑰到刀锋的呼吸

    我们都是时间的过客

    只有这漫野的雪

    燃烧着蝴蝶的翅膀

    真实地成为这个世界的影像


    雪跑起来

    没有什么能追上

    仿佛一块岩石

    被史前的流水

    冲刷成一头豹子

    雪花一呼吸

    石头就心跳


    真的舍不得离去

    一松手  

    我们就会消失


    和大地平行

    闭上眼睛

    神一定也会原谅……


    王冰,笔名马尾,1992年生于陕西西安。山西大学法学系毕业。作品见于《文学艺术报》《陕西农村报》《东方文学》《秦川文化》等报刊。诗歌多篇被翻译为世界语并发表于外刊《penseo》,以及由匈牙利诗人艾丽卡·戈多创建的“活跃的世界语诗人、作家、歌手、音乐家”国际交流栏目。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
  •    
  • 资讯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