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5日《今日头条》东方文化专栏卜一先生诗作《谁的快乐都不容易(外二首)》,凸显了诗人的悲悯情怀,这情感的血脉在诗作的流淌中,诵唱着沉郁的悲悯之歌。
关于卜一诗作的悲悯情怀,2023年11月20日《东方文学》董华先生的《卜一诗作的悲悯情怀——读<花的身子雪的命>》中已谈到,如丝剥茧,淋漓尽致,语意饱满。
一朵故乡的云——在诗和远方的天空里,游弋,徘徊,这是我近两年读卜一诗作所产生的意象勾连及语境幻化,卜一是故园的游子,更是乡村的赤子,我也是,先生是大我几岁的诗歌兄长。30年前 ,我开始涂鸦写诗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他已是名扬天下的乡土诗人,《星星》理事及《诗刊》理论栏目编辑。鱼台是他的故乡,我的故乡鱼山,一个“鱼”字——我和先生千里有缘,我这条大山的鱼,在千里之外的鱼台展现我大山诗歌的鱼,或许是命中注定,两个与鱼有缘的诗人走在了一起。
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年龄,不同的世界,不同的诗写向度,不同的创作经历,但有一点我俩是相同相通的——那就是都有共同的执念叫乡村,共同的诗心叫诗魂!
随着近些年新农村小城镇建设速度加快,山区移民搬迁等众多因素的大时代背景下,乡村特别是边远山区的中国乡村,日益破败消失,把根留住,留住乡愁,成了一个时代的呼唤,也成了一个民族的隐痛!乡村振兴伟大战略在这样的呼唤中——把根留住·留住乡愁!大美中国,美丽乡村,我的中国梦!
所以,卜一先生和我近些年的诗作,都表现了这一共同的诗歌主题,在面对“古老村庄”的时候,充满了无限的留恋与心痛——深层次的痛,无可言说的痛,无语的空荒!在古老的村庄里,唱歌人的痛,村庄的痛,诗人的痛,异乡人怀乡的痛!
这是我第一时间读《谁的快乐都不容易(外二首)》,最先从他诗歌世界里跳出的诗歌内核“故乡的云”,之所以有这颗诗魂的闪现,因为我也是一个乡村儿子、诗歌赤子。近两年一系列的乡村诗歌,从《村庄的梦——致正在消失的乡村》《空下来的麦场》到《1970的狼(外二首)》等30余首诗作,几乎都是我走回乡村的所见、所闻、所感和远去记忆里的现实呈现,一个乡村的儿子、一个诗写者一步步走回乡村,走回村庄,走回庭院……
在故乡的天空,俯瞰山川河流和村庄,诗人是故乡的魂魄,故乡的天空永不飘散的云,深情地望、深情地唱、深情地歌——这歌声仿佛来自诗和远方,仿佛来自天上人间,又好像不是,好像乡村的一缕炊烟袅袅升起,好像一轮明月静静倾听大地的乐章!
“有一扇柴门/就得有一把锄头 几把镰刀/还得有一双望儿的眼睛/比如鸡啊 羊啊/一面镜子/挂在堂屋的墙上/照拂粮食和良心”,这些乡村的物件和庭院的老屋,分明都是实实在在的场景,可在卜一诗语中却又不是亲眼所见的现实,仿佛梦境中一双望乡的眼睛,隔着时空看到的乡村物语、乡愁诗语——这就是一双望儿的眼睛!“只有故园的灯火/先我照亮/那些看不见的东西/我们多久没见面了/刚才看见的云/已不是原来的那朵”——原来那是故乡的云,游子故乡的执念!“就像我把你放在心里/秋风把自己挂在树叶上”,自此,诗人和故乡融为一体,“你看 暮色中的那块石头/因为爱上一抹晚霞/长跪不起”——这是故乡的诗魂,故乡的游子,故乡的诗人!——“谁的痛苦 我都敬畏/谁的快乐 都不容易”,诗的主旨得以彰显。
这种看似虚实相间实乃白描虚无缥缈的朦胧诗学美,远不是朦胧诗那种深奥晦涩难懂,而是花非花、雾非雾的诗歌神韵美,妙不可言又呼之欲出的诗味美!这需要诗人一生的修炼打造,也未必能到达的一种诗歌表现艺术,诗歌境界。在诗歌的领地,卜一无论在诗学的深度、高度、广度,还是在诗歌理论、诗歌观念,都有自己独立于他人的探索与思考,所以才能写出一首又一首,与时代同行与时代同歌的鼎力之作。
在《哪种白能终老一生》中:“告白的落日与晚风/迷离在一个村庄/想到你我/将成为彼此的背影/内心的灯盏/忽生一种悲凉”,这何尝不是一朵故乡的云,在看到村庄冰雪破裂消失的伤痛,看到“老家墙外那树梨花/白到令人心疼/白到让人无语/说好不哭/却又泪流满面”、“盘旋山峰迟迟不愿离去/欲言又止的夕光/情愿被夜色划伤”、“悲自己要悲/爱自己要爱/祖国啊 没有一种忧伤/比得过我/此刻的隐忍和坚持”——您看到了吗?祖国啊我的乡村!云在悲伤里飘来飞去,最终化作一场雨、一场雪,飘落乡村、大地、祖国、山河!
面对渐行渐远的故园,作为乡村的儿子,在大地上哭泣;作为故乡的诗魂,在天空长歌。倾听来自故乡的歌吟,面对新鲜的泥土,弯下身子!
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