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小说• 散文 >>  散文• 随笔 >> 凃俊明:善良不老
    凃俊明:善良不老
    • 作者:凃俊明 更新时间:2024-09-27 07:34:59 来源:原创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4219



    龙年,吉兆之岁;新年,万千气象;

    新事,层出不穷;新景,满目皆春。

    这不,新年伊始,在常州溧阳市上黄老家就迎来了一桩新鲜且感人至深的“陕西女娃跨省省亲,专程谢恩常州大大”的喜事——


    A.题 记


    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救人于危难,这些善行壮举,源自中华民族血液里的祖脉。

    “铭心镂骨,感德难忘;结草衔环,知恩必报”。(明·程登吉《幼学琼林·人事》)。

    见义勇为,文明善行;

    知恩必报,赓续文明!


    B.20年前救命恩


    “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好传统,更是咱中国人世代文明赓续的传统好品行。这不,陕西安康市紫阳县这位打工女张开梅与常州村民方田金一家那段“救命恩之缘”就是一则生动注解。如今“打工女娃跨省省亲,他乡得救感恩永远”的故事连续在《常州日报》《常州晚报》《常州网》《溧阳日报》《融溧阳》《中国乡村网》等媒体报道后,皆成街头巷尾美谈,名闻遐迩。

    2024年2月2日,农历癸卯年腊月廿三,是中国传统小年。

    上午,一辆黑色轿车驶进常州溧阳市上黄镇山下村山下东组,寻找到“91号”户牌的两层农舍前停了下来。早在门前等待的老太秦凤敏走上前,呼喊一声“我的开梅伢”!便与下车来的中年女子紧紧拥抱,嫣然似一对久别重逢的母女,嘘寒问暖,互道问好。老头子方田金乐乐呵呵地笑着,又是端茶,又是摆放糖果,欢迎着这位远方来客。中年女子放下大礼包,紧紧地握着老人的双手,情不自禁地连声说:“大大(爹爹、爸爸,陕西安康方言),我好想您!”

    这对农民夫妇都是年近耄耋的老者,老汉方田金,75岁。“我比老头子大2岁,是77岁,开年78岁啦”老太秦凤敏快人快语,自报家门。

    中年女子叫张开梅,属鸡的,今年43岁,是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洞河镇香炉村二组人,这位“三秦人家”之女现在湖南省怀化市务工。几天前,她几经辗转托人找到老人家里的电话接通,说是“马上过新年了,我一定要来给常州老大大(老爹爹)拜个早年!”于是,就有了眼前的场景。

    方家客厅里,一场辗转千里跨省省亲的感恩情景暖融融的。

    厅堂里,不是父女,且胜似父女;不是母女,又胜似母女!原来,今天张开梅千里迢迢赶来常州溧阳这个山乡里的方家,是为报答二十年前那场救命之恩!


    C.溺水重生那天


    时光之页,回翻到二十多年前。

    常州溧阳市上黄镇的这个山下村,坐落在宜兴、溧阳、金坛交汇处,北邻常武平原,南望浙苏天目山翠屏,也是溧阳“天目村落”群里一个历史古村。张开梅携儿子随丈夫来到常州这个山下村里打工,主要从事轧石子、运石料等建材行业生产,租住在山下东组。

    那场溺水险情,就发生在2004年的8月3日下午。

    那天,时约三四点钟光景。刚从工场下班的张开梅拾掇起一家子的换洗工装,挎着竹篮子来到村后的山下大河码头洗衣服,4岁的儿子吴汶林屁颠屁颠地尾随身后。就在妈妈蹲下洗刷不长时间,“哗啦啦”“呼噜噜”一串落水声,顽皮淘气的儿子小汶林不慎滑落河里。

    四岁的娃儿溺水!本不会游泳的旱鸭子张开梅本能而慌忙地拽拉,不料她着急忙慌之中脚下踏空,开梅一骨碌跌进河里。

    水中的她,奋力而慌张地拼命挣扎着,一心想着拽拖儿子,又想着要爬上坡岸,怎奈身体在水流里漂荡却不能自我。

    山下大河,宽深的水域,岸长坡陡,根本没法立足借力,在水深流急的河床里,溺水的母子俩越飘越远,若隐若现。

    对岸的叔子吴庭举看到这一幕险恶情景,一边朝着出事点急奔过来,一边声嘶力竭地呼喊:“救命啊,救命啊,开梅母子淹河里啦!”

    这条自西向东奔流的山下大河,上游与长荡湖泗陆港相接,下游链接蒲玕荡,向东流入太湖水系。是太湖水网中一条重要的泄洪大走廊,河床里常年水流湍急。

    宽泛险峻的河面上,忽沉忽浮的张开梅母子随着水流向下漂移,两人拼命挣扎着的头手时隐时现,已经距离他们落水的码头朝下游淌过百十来米,母子俩性命危急。

    肩膀上刚刚扛着一袋化肥,正准备下地的老伯方田金忽然听到呼喊,立马抛下化肥袋子,朝着呼救的出事地点急奔过来。他一边紧张地奔跑,一边沿路观察对面的河面,瞪大眼睛努力搜索水面动态。忽然,方田金看到一只小手忽上忽下地在水面上慌乱地抓狂着,老汉来不及绕河埂转路程,朝河心直蹦哒着步子,向着河心急冲下去,只身汆入河里,凭着自幼习练成的凫水功夫,勇猛彪悍般地行进在水流中,很快奔游到近身施救的位置,伸手拼命一把拽,牢牢地抓住了小手,气喘吁吁地洄游岸边。

    就在方老伯吃力地拖拽孩子就将上岸时,才发现水下还有个大人双手死命地吊扣着小孩双脚。

    年已56岁的老汉方田金竭尽全身劲力,死命地踩水凫游拽拖,历经二十几分钟的水上营救努力,终于把溺水母子拖上了河岸,又将昏昏沉沉的张开梅母子一一背到南岸边的农舍屋檐下,继续展开脱水施救。

    “他们有呼吸了”“睁开眼了,救过来了!”此情此景,老人放心地停住救援动作,朝着天空四野里欣喜若狂似地呼喊着。

    苏醒过来的张开梅、吴汶林,就在那天那时那地那河里溺水重生,母子两人实实在在地经历了一场生死噩梦。


    D.“常州大,好想您”


    “万幸的是方大大从‘鬼门关’救了我们,要不是他的见义勇为,哪有我们的今天?2017年,我们因为孩子读书回了原籍,离开常州时大大家还没有电话,就这样中断了联系,这次好不容易联系上,赶来常州第二故乡省亲谢恩。看到你们的生活身体都很好,我真开心哦!”怀恩于心的张开梅述说着这些年间的离别思念之情。

    “如今,儿子吴汶林已经大学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我们一家子幸福和美,这一切都是方大大帮我们从‘水里拽上来’的,你们就是我们的再生父母。‘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方大大救了我们母子两人,好人善举有好报,我们没齿难忘。在老家这些年,我们不敢淡忘这场救命之恩,不敢辜负大大的再生之重。我经常对着这边的方向念叨‘常州大,好想您’!这次跨省省亲,我们真的是要感恩永远啊!”说到这里,张开梅嗓音哽咽,潸然泪下。

    一场二十年前的救人壮举,已经沉淀成一个精彩故事!老汉当年的见义勇为之举流传乡里。“陕西女跨省省亲,他乡得救感恩永远”!张开梅不远千里,风尘仆仆地远道而来感恩、报恩,倒是使方老汉有点不好意思起来,他喃喃自语:“当时我来不及多想,见人落水,就该行动。跳河救命,理所应当,也是我们常州乡里人的本能。”

    他所说,是大实话;他所行,是大无畏!

    陕西女,是大忠孝,她感恩,是大美德。

    常州站里,开往西安的高铁鸣笛起航。归程的张开梅目睹车窗外的常州情缘物景,一种眷恋与感恩融合的心动悠然而生。两眼饱含着泪花的她,目送着窗外后移的常州,口中默默地唸叨着:“常州好地方,叫我如何不想念?救命之恩怎能忘?常州大,好想您!”


    E.善良不会老去


    见义勇为跳河救人的常州乡民方田金与他的老妻秦凤敏世居山下河畔,一生勤勉劳作,生儿育女,都快八十岁的老人了,腰背挺直,身体依然健实。他们俩整天价笑眯眯的神态,总是给人一种善心善意善作善为的“善感”气质。

    春夏秋冬的光阴中,老两口都喜欢咪一口小酒,夫妇俩同桌对饮的餐食习惯延绵几十年生活里。夫妻两个性情开朗,是一对说说笑笑的恩爱“乐天派”。村里人哪家哪户有点啥事,随时随地出手相助是“家常便饭”。乐呵呵的他们应验了这句坊间民俗民风俚语:“善心人面不老,善良不会老去”。

    年根岁头,媒体人都奔波忙碌在“新春走基层”的当口,我们却一头扎进了这段尘封20年的“陈年故事”里。

    拂去年月沧桑的时光尘埃,常州人金灿灿的那种见义勇为的精神之光,“唰”“唰唰唰”地照亮了我们的心灵:这位非常普普通通的山乡老农民的所作所为,不亚于一本震撼心灵的现实版善行、善心、善意、善举“教科书”!

    参访告一段落,我们返程。从这位见义勇为的常州老汉方田金家里出来,回头看着老夫妇俩口子那对年迈健硕的身影,令人特感心动:“常州大”那种对于自己的勇敢、决然跳河救起溺水母子的过往“不以为然”,且说“我们这些乡里乡亲的农民,哪有见死不救?看到险情来不及想得多,根本不会去想自己会不会被淹死,快快抢救落在水里的人命最最要紧嘚!”

    哦,见义勇为跳河救人之举,对他们来说就是“普普通通的人该做的平平常常的事”!  

    是啊!那些“高大上”的口号式“英勇”言辞,从来不会从这些朴实的善举勇为者口中吐出,却会看到他们在危难时刻的纵身一跃、拼命伸手施救的“本能”“自觉”之举,“常州大”那股崇高浩气,那种伟岸大气,那脉上品正气,便将真正的“高大上”彰显演绎得淋漓尽致!

    作别了采访地常州溧阳市上黄镇山下村这家“91”号农舍,我们怀揣着敬意仰望的心境返程。乡间宽阔笔直的水泥路上,我按下半个车窗,再次浏览这个民风淳朴的村庄。

    窗前,来来往往川流不息的是各家忙年的村民。时日虽是腊月小年,季节却已“大寒”尽“立春”到。饱饱地吮吸着老树营养的新芽已经露头吐绿,延续着新生命的又一番繁衍,点缀起再一个春夏秋冬的轮回承继。我回味“常州大”那场两条人命默默的施救,目睹老人乐呵呵的乔健身影,感悟由衷地生发:纯朴友爱的乡村民风里,这样的善心、善举精神就像那吐露的早春之芽,一茬茬地不息赓续着,一代代地轮回传接着。因为,善良永远不会老去!


      涂俊明,江苏科普作协会员、江苏溧阳市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农民日报》《中国周刊》《农村工作通讯》《中国文化报》《新民晚报》《江苏地方志》《钟山风雨》《华人时刊》《常州日报》《常州晚报》等省内外报刊。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