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读了当代作家李木生老师的又一部力作《民间布衣志》。
这个散文集是为民间的草根书写的,为平凡如我们的平民百姓所唱颂的文字,为那些受苦受难的中国民间人物所写的文字。这本著作,我读了四个多月,有的章节甚至读到两遍三遍,总觉得不够。这些日子,我读读停停,不敢读得太快,也没法快读,有的章节甚至读得艰难,心里发疼,读不下去的时候,就搁置几天再读。
好的文章如同美食,是要细嚼慢咽的,所以得回味、反刍,才能汲取它的营养。木生老师的这本著作就是如此,让我欲罢不能,甚至寝食难安。总觉得有东西在心里堵着,不吐不快。
这个文集,写了六十多个民间人物,有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作家,教师,文物看守人,养蜂人,茶人,武术家,贩夫走卒,方方面面,广有采录。
历史反复证明,人民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明代文学家张溥在《五人墓碑记》里强调:“匹夫之有重于社稷。”说明平民对国家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自古以来,为平民树碑立传的人其实不多。李木生老师却理解并懂得他们。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他对他们有着尊重、信任、包容、体谅和厚爱。他用慈悲的心怀,走近他们,深入了解他们,用饱含深情的笔墨,书写他们,为他们的平凡甚至卑微的人生增添了无尽的色彩。单就这一点,木生老师就值得我们钦佩和尊重,更值得当代很多作家学习。
文集里,令我感动唏嘘的比比皆是:
“一个残疾青年的文学人生”,这篇文字,读得我肝肠寸断,几度落泪,感慨万千,有着无法言说的疼痛。我相信,也是木生老师用心用情最多的。
这篇文字,写了残疾青年董业冰悲惨且又顽强的一生,痴爱文学却又屡遭生活磨难,希望又失望的短暂一生。可见董业冰在作者心中的分量之重。董业冰何其不幸,先天残疾,走路都要跪着爬着,有着文学梦,却不被理解,不被认可。在苦难和屈辱中生存,甚至被误解,被侵蚀,忍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折磨。他的文友,他的知己李木生老师,在他死后,用了五天五夜,将他苦难岁月里写下的文字,一个字一个字地录入在电脑上,历经了百折千难,收录在这本《民间布衣志》里,让我们更多的人读到他和他的文学。我相信,他如果天堂有知,定会含笑的。
木生老师有着鲁迅先生一样的悲悯情怀,他用眼睛“看到”了一些特殊的群体,为他们发声,看到他们的独特之处。除了董业冰,还有哑人赵建德,瘫行徐庆群,五厘米阳光王志锋等等。他们优于常人的地方,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都被他看见且放大。让他们感知了慰藉和光明。
“老四婶”也让我极度落泪和唏嘘。
她是一个苦命的女人,她的悲惨一生,极像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作者刻画人物技法娴熟,水平高超,刻画描写,炉火纯青。
文中写老四婶新婚时候,“两边的头发便翅膀一样,忽闪忽闪地飞扬。”新房门楣上插着“黄黄红红的一颗大柿子,还没熟透,亮着油光,还带着两片青绿的叶子,也在晨夕里放着幽柔的光。”表达了新婚的喜悦,憧憬美好的未来。
只可惜,老四婶只有新婚三天的美好生活,后来就以种种不幸结束了她短暂的一生。
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描述了老四婶被宗教思想毒害的过程。读来让我涕泪横流,感慨万端。作者直面这样的社会现实,不断叩问,沉痛疾呼,为不幸的女性强烈发声。这才是真正的文人作为。
“我的三位母亲”,写了木生老师的生母,继母和岳母。她们都是伟大的女性,温暖他,教育他,引领他,使他成为善良、正直、积极、阳光、助人为乐、宁折不屈的人。
文中写继母像母鸡护小鸡一样护着孩子们,那个场景让人特别动容。这就是善良的女性,是母性的光辉,映照在孩子的心上。
写岳母的篇幅最长,是作者倾注感情最多的。这真是让人惊叹。木生老师说,“在我的心理上,岳母似乎是天下最亲的亲人的称谓。”可见岳母在他心中有多重要。岳母,对弱者最软。哪怕对于流浪狗,也是悲悯之心。对于遭难的人,更是伸出援手,对于“反革命”家属,不懂政治的岳母,不管这么多,好心帮助可怜的“疯教师”,给她热水,送上馍馍,直至这个教师死去,岳母还在惋惜着,心疼着。
木生老师说,“这个世上,岳母是我最知冷知热的母亲了。”
木生老师不幸,很小就失去了生母,但又幸运,有了疼他护他的继母,还有知冷知热的,爱他的岳母。正如木生老师所言,“黑云压城,风雨如磐,又能怎样,我有着母亲的太阳。”
这个文集里,还有许多感人的故事,比如,用爱心为孩子们播撒艺术种子的赵明程老师;历尽千难万险保护汉画石刻的朱锡禄;为照顾父亲后半生,无私奉献的女儿国子;悉心照顾小动物的退休女工朱恩霞......
民间这六十多个人物,木生老师都是原生态书写,一个一个都鲜活在我们的视野里,向我们走来,让我们跟随着他们的故事,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事迹,激励着我们,他们的精神,涤荡着我们的心灵。
木生老师在序里说,“民间就是大地上的土壤,在尘埃里,自生自灭,却又有滋有味。他们虽然总是与平凡结缘,不在台面上风光,但是他们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泪水汗水,才是真正体现着历史的风貌与人间的人味。”
鲁迅先生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取法的人,这些人构成了中国的脊梁。”木生老师懂得这个本质,所以,他笔下的这六十多位布衣,就是中国的脊梁;因为他全身心的投入,不遗余力地爱戴、歌颂他们,所以,《民间布衣志》感人肺腑,必将流传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