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无处不诗意》是作家郑永涛的第二部散文集,大多是其亲历的过往,作者用细腻的笔触、独到的视角描绘了人生旅途中的种种情境,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丰富体验、深刻理解及独特的致敬情怀。
《人生无处不诗意》共收入134篇散文,篇篇值得品鉴。其以诗情画意打底,共分六个专辑,每个专辑均有各自分述的特点,且皆以两字概括:直抒胸臆、全情在线的《诗意》,瞬间抓取、娓娓道来的《絮语》《故人》,况味杂陈、情怀涌动的《旧梦》《戎装》,淡泊有度、平和无华的《素笺》。辑录的文章,每篇都不长,多则如二三千字的《麻婆豆腐》《春天小炒》,少则如《飘过苏州》《剪一段时光给丽江》,均是作者在过往时光中的浅唱低吟,其情感的宣示不在长短,而是行文笔触是否到位、火候的拿捏程度。
能否给人“留有更多的敬佩和深深的启迪”,是书写小体量文章的核心所在。录入《故人》专辑中的短文《胸怀》仅326字,然文微而意宏,将一个被责骂的僧人以淡定从容、平静谦逊的态度轻描淡写,既无评论,亦不贴标签,仅让读者的目光在掠过这个场景时能跟着作者一起“莞尔一笑”,从而释怀心结,萌生诗意,不经意地领略美好与感动。
发现美好,或许只是一个不经意的微笑,一次偶然的邂逅,或者是一段静谧的独处时光,如书中的《吃茶去》《书香女孩》《小木屋》……在一些不起眼的瞬间,构成了我们生活林林总总的曼妙,也就是本文使用率最高的词汇:诗意。通过诗意的描写,作者不仅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还激励读者去发现并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美好瞬间。这不仅仅是对生活的描绘,更是对生命的思考与哲理的探讨,同时揭示了人生的本质与意义。
郑永涛对诗意的理解,并未远离现实,无论是人际关系中的真挚与深情,还是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亦或日常生活中的小美好,都能让读者感受到诗意的存在。如《戎装》专辑中选录的散文,均是作者在曾经的两年军旅生涯中的工作、学习、训练历程。若以常见的军旅文学作品走向而论,其文路应以“大江东去浪淘尽”之类的豪迈来勾描铿锵军营的横平竖直,或铮铮军人的挺拔英姿,但作者却反观常态,通过《绿色的树》《悠悠的军号》《军装情结》《一副不同寻常的肩章》中点点滴滴的微小发现来进行《军旅岁月里的激情回忆》,表达对军营岁月的《一种感情》,没有华丽的辞藻,却以朴实的叙述来证明自己对军旅时光的朴素感情:“就像我们家,当这种感情成为家族的一种传统、化为亲情的一部分时,这种感情就再也无法从你的生命中分离了,而且还会一代一代地传下去,直到永远。”“人世间,有些感情与时间无关……”这,难道不是一种平凡之中见诗意的表达方式吗?
“诗意是从任何一种生活里都可以发现的美和浪漫,是从每个人的人生中都可以升华出的人生况味。”郑永涛在以文章标题为书名的《人生无处不诗意》中写道。他认为只要拥有了一颗浪漫的心,就能无处不诗意,但我还觉得,他的浪漫情怀皆表现在从不经意的小事情、小发现中提取的美好情愫,比如一碗白米饭就豆腐乳的午餐混搭,在别人看来可能就是不伦不类的奇葩,但他便能将其誉为《极简餐饭》,并通过当时的饥饿与滑稽的吃相,钩沉出对童年往事的追忆,寥寥几笔,意境重重,将“餐饭如此,这世上的很多事,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轻松托起,不示意,不说教,不带节奏,却又哲思缱绻,发人醒悟。而另一篇更短的(也是本书中最短的一篇)文章《温暖与感动》,将大场面事件过后的一个关切镜头,锁定在“我”视觉中的画面上,截取了最值得点染温馨的镜头,将其定格在了不经意的诗意空间里,仅206字。
除此之外,分布在其他专辑中的短文《学会生活》《仙人掌》《最温暖的等待》等等,都是以四五百字的轻盈叙述而将感悟与明理精巧地表达得明明白白,意味深长。
总之,郑永涛的《人生无处不诗意》通过一个个平凡的人生片段或刹那捕捉,揭示了生活的本质与诗意所在。这本书不仅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诗意人生的真谛,还让我学会了在平凡的日子里找到快乐与满足。
致敬平凡,致敬诗意人生。
作者简介:宗红,本名曲宗红,女,中共党员,祖籍天津静海,生长于河北邯郸。1995年开始文学创作,其中原创散文作品见于《散文百家》《唐山文学》《当代人》《中国书画报》《北京青年报》《四川经济日报》《河北经济日报》《河北法制报》《燕赵都市报》等报刊杂志,有多篇在各级文学大赛中获得等级奖。邯郸市作协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