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有个猜想,“的确良”是个翻译过来的词;如是,则音义兼顾,好得跟“ 奔驰”有一比了。今天早上,我百度了一下,得到的答案是:的确良由英语 dacron翻译过来,指涤纶织物,是一种人造纤维。猜想得到确证,呵呵。 我读中学时,的确良开始流行,比之当时的棉布,它挺刮、软滑而不易起皱。 如印成花布,色彩尤其鲜艳;就是纯白的,也胜过棉布的白中带黄,显得透亮而清爽。拥有如此之多的优点,也不枉它叫这名了。在那个年代,穿上一件的确良衬衫,怎么也算得上是时髦吧。无怪乎它的价格,远远高于棉布了。考其原因,除了它本身的优点外,或者含有一种对工业文明的崇拜?因为,的确良产自大型石油化纤厂。当年我写作文,经常讴歌厂房和烟囱,曾这样写道:一排排厂房,鳞次栉比;高高的烟囱,浓烟滚滚,这是多么宏伟、多么壮观的景象啊! 中学有个物理老师,姓刘。这老师,不但喜欢穿的确良衬衫,还喜欢在衬衫口袋里,插一张贰元人民币;贰元纸币每每绿透衬衫 ,原形毕露,无声地替刘老师宣告:咱是不差钱的!——这是说笑了。其实,这反映出的确良又一特点:透明。由此形成湖南男人夏装上的一大特点:穿衬衫,一定穿个背心在里面。后来我到广东,发现穿棉衬衫的广东男人,从来不穿背心,从此理解湖南男人的苦衷:是怕露点! 我那河街上,有个伢子叫建军,自然也穿的确良衬衫。有一天,建军很神秘地说,晚上脱衣服时,衬衫会一闪一闪,放出火星;并且告诉我,那是静电。建军大我两岁,是我崇拜的对象。他说的话,包括“静电说”,我都深信不疑,同时又不以为然:夏夜里,我随便捡块瓦片,在河街的石板路上一划,也能划出火星呢。 小时候,我十分地不讲卫生,被我那姨外婆唤做“补锅匠”。这直接造成了我的一个坏毛病:不肯穿新衣。很多年以后,母亲还津津乐道一个故事,说,当时做了一件新衣,给我穿,我却不肯;母亲很生气,打了我一顿,我才勉强穿了。 我之不肯穿新衣,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当时,你要是穿件新衣上学,身边肯定围一大堆人,把你当稀罕物看。甚至有人伸出手来打你,说:穿新衣,打三下!我宁愿穿别人穿旧、甚至打补丁的衣服。到了现在,我这种喜旧厌新的穿着作风,居然被发扬光大。每每上街,看到70后、80后的姑娘小伙,穿着洗磨得破旧的牛仔裤,有的还故意剪个小洞,心中不免暗暗以先驱自许。 上中学时,我是学校乐队成员,具体负责拉二胡。有一年,学校排演一个小歌剧,演出时需要乐队上台,充做教室里听课的学生。上台露脸,于别人是高兴的事,于我则不是,因为我不肯穿新衣。到了彩排时,导演孙倩老师见我穿的旧衬衫,发了一道指令,叫我回去跟家长说,一定要做一件新衣,且必须是白色的确良的!我抗旨不遵,直到最后才跟母亲说。母亲无可奈何,却又急中生智,去邻居家借了一件新衣,把这天大的漏洞给补了。学校排练数月的小歌剧,终于有惊无险地参加了汇演。 那晚的演出效果如何?自然好得没法说。别的都不讲,仅凭我那借来的行头就知——那可是,的确良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