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文艺报社与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的文学类型化及类型文学研讨会日前在黑龙江省大庆市举行。吴秉杰、张陵、孟繁华、贺绍俊、白烨、陈福民、王干、徐坤、王松、李美皆、崔曼莉、韩云波、夏烈等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评论家,与于茀等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教师们聚集一堂,展开热烈的对话和讨论,就文学类型化倾向及类型文学的发生发展、类型文学的内质特性、类型文学的经典可能性等问题展开深入研讨。研讨会得到了中共大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共大庆市委副书记、市长夏立华会见了与会全体代表。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赵毅和中共大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郑新英在研讨会上分别致辞,并同与会代表和大庆作家进行了交流。研讨会由《文艺报》总编辑阎晶明和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冯毓云共同主持。
新世纪以来,类型化写作发展迅猛,已成为当前重要的文学现象。无论是通过传统的纸质媒体发表、出版,还是通过新媒体传播,类型文学都在不断改写传统的文学创作、接受和批评观念。对于类型化写作兴起的原因和动力,与会专家认为,科技的发展构成了文学类型化最根本的物质基础,新媒体的出现、便捷的网络传播和电子书阅读改变了文学的传播和接受方式,进而直接推动了类型文学的发生和发展。大众文化的兴盛也是文学类型化的动力之一,类型小说其实就是通俗文学或大众文学写作的另一说法,是把通俗文学作品在文化背景、题材类别上进行细分,使之具有一定的模式化的风格与风貌,以满足不同爱好与兴趣的读者。类型小说的兴起与持续,至少有写作、阅读与市场三个方面的因素在合力主导。而阅读就是需求,就是市场。阅读方面的趣味发生分化,分化的趣味需要满足,这是类型小说所以勃兴的根本所在。当前包括以文学期刊为主导的传统型文学、以商业出版为依托的市场化文学(或大众文学)和以网络媒介为平台的新媒体文学(或网络文学)并存。而支撑起“市场化文学”和“新媒体文学”并使之成势的,主要是类型小说。而且传统文学或纯文学因为类型文学的兴起与强势,也有了较量的对象与生存的压力,也会在这种有形与无形的竞争中,不断进取和发展,在类型小说与它们的作者分化与深化的发展中,从写作追求和后备作者的两个方面受益。要深入探寻文学的发展,当然应该包括对类型小说的关注。也有专家站在更大的历史背景上看待文学类型化现象,认为类型文学古已有之,新文学之前的众多通俗文学,甚至十七年文学的农村题材小说和“新时期”的官场小说、反腐小说都可以视为一种类型文学,只是进入新世纪之后,文学类型化倾向越来越明显。也有评论家认为,相对于传统的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互联网是一种新的文明类型,由此也必然将有一种新的文学形态与之相适应,类型文学便是文明类型的转型的产物。
与会者认为,对比“五四”以来的新文学,类型文学的基本功能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类型文学的基本功能由“五四”文学和“新时期文学”的启蒙意义和审美功能,转变为娱乐性和消费性,因此丰富的情节、突出的故事性和想象力是类型文学最引人注目之处。类型文学的结构、叙述、情节都有一定的类型和套路,便于复制、传播和读者的阅读接受。此外,大量的类型小说所描写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提供给读者的某些门类的专业知识,使得类型文学也具备了一定的认识功能。这一认识功能不仅关系到对社会现象的认知,也关系到对当前大众审美文化意识和价值观的认知。然而,与此同时,大量类型文学作品精神价值的缺失也引起了与会代表们的忧虑。在这些作品中可见的所谓超越现实的乌托邦、异托邦,却大量借用陈旧的价值观念和精神资源,限制了读者对现实思考的深度,从中难以见到我们寄望于文学的更为复杂和独特的审美思考,模式化的写作消解了文学探索和创新的动力。对此,专家们呼吁,类型文学的写作者们应该增强其写作的责任感、道德感和人文精神,应该具有将一种文学类型不断发展完善的决心和毅力。
对于类型文学的评价和经典化问题,专家们认为,经典意识在类型文学中依然存在,一些类型文学从经典中汲取了营养。然而,类型文学与传统的精英文学创作是并行不悖的两种文学形态。类型文学应该有自己的评价标准,重视类型文学并不是要把精英文学的种种标准加到它身上,也不必用精英文学的标准去改造它。我们完全可以批评一部类型小说表达的思想价值不健康,但也要防止以教伤乐的倾向,因为娱乐性是类型文学的主要价值。
与会代表还从具体作品出发,分别探讨了武侠小说、侦探推理小说、职场小说、谍战小说等类型文学的演进规律、核心要素,以及对传统文学的化用和借鉴等多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