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三年十月二十日,南京。
昨夜的一场秋雨,把天空刷洗的湛蓝。早晨起床,己是旭日东升,晴空万里了。晨曦散步,朝霞映江。这景色,自然给人一种秋高气爽、心胸宽松的感觉!
人常说“雨过天晴太阳红”、“天高云淡精气爽”。可我今天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依照几天前安排好的计划,今天要去的这个地方,是一个让人伤感、催人泪下的红色纪念地一一雨花台。
雨花台,这个在历史上曾被人们称作“断头台”的地方,它带给人们多少哀情与怀念、留下来多少泪水和悲伤?无数革命先烈、志士仁人为了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了对国家光明未来的追求、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不畏生死,浴血奋战,在此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据统计,壮烈牺牲的共产党员中,仅有名有姓的就达一千伍佰壹拾玖名……!悲壮的历史场景不需要过多叙述,先烈们可歌可泣的英勇风范早已记录在册。我想说的,是散落于雨花台附近的一块块光彩斑瓓、清色闪亮、形态各异、赏心悦目的雨花石。在这些雨花石中,记载着的故事,折射出的往事,几十年来,总是会若隐若现的在我的心里激起阵阵波澜。现在说来,雨花石的故事,已经在我的心里深藏了将近六十年之久了!
网约车在宽阔的高速公路上飞驰。随着车轮的飞转,望着道路两旁的绿叶翠花,那些与雨花石有关联的人和事,再次渐渐地涌上了心头……!
我己经不是第一次到过雨花台了。每次来到雨花台,我的思想都会得到洗礼,心灵都会得到震憾。而给我印象最深的,自然是在上初中时的那次大串联。上世纪的一九六六年秋天,我在山东省郓城八中刚刚升到初中二年级,一场史无前例的革命大风暴席卷共和国的每个角落。“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的口号声震天价响,各种各样的标语、海报、声明铺天盖地。更让人终生难忘的,是各地迅即兴起的“红卫兵”大串联。经风雨、见世面的号召使我们这些中学生情绪激昂、热血沸腾。初中二年级的教课书没学几页,我们就被红色的浪潮卷入了“大串联”的洪流之中了。一九六六年的十月下旬,我们郓城八中八级二班的二十多位同学在王修身老师的带领下踏上了“大串联”之路。我们徒步三十多华里到郓城县汽车站,然后坐解放牌敞蓬汽车到兖州。乘火车南下到浦口,轮渡过江,便来到久负盛名的六朝古都南京。到达南京后,被南京市红卫兵接待站的人员安排住进南京四牌楼一所小学里,由在邻近监狱执行任务的解放军某部队解决生活问题。那个时候,解放军指战员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一日三餐送给我们,菜美饭香,非常可口。人民解放军的高大形象,从那个时候起就在我们的心灵里高高树起来了。我印象中当时来南京串联的同班同学有陈庆银、王勤增、祝仰文、吴德智、张留义、杜明锋、宋振坤、孙文科、周广钦、马德居、周传相、杨广金、周效新、樊东存、李效宾、李金荣(女)、李玉臣(女)、王银玲(女)等。
来到南京,自然而然要到红色革命纪念地瞻仰、凭吊、祭奠一番。我们这些十五、六岁的孩子,怀着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心,首先来到了雨花台,接受坚定信念的教育,经受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熏陶。革命先烈惊天地、泣鬼神的斗争精神,在我们年轻的心灵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一句句震耳发馈的讲解,一幅幅坚毅靚丽的照片,一件件经风见雨的历史文物,凝聚着一种精神,昭示着一种信仰,展现出一种初心,显现出一种使命!我这次来到雨花台,怀着对先烈的敬仰之心,在纪念馆的电子留言薄上,挥笔写下“革命烈士永重不朽”八个大字,以表继承先烈遗志、赓续红色基因的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