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走进岱崮,总会激起我无边的联想。从孟良崮战役到沂蒙红嫂,从燕窝村的老作家到卧龙崮,从马子石村的红色文化到老军工徐志本老人,从三线军工基地到劳模公茂田,每一处景观,每一个人,都引起我诸多联想……
“百名作家写崮乡”采风团在岱崮采风合影
1
驱车经沂水往北直行一个小时车程,便有路两侧连绵的群山映入视野,苍苍莽莽,由远及近,越走越显突兀,越近越显雄壮。
水泥路两侧是开满不名小花的花树,有手指粗的样子,各种小花张舒着花瓣在风中翕动着,如孩童调皮的小嘴唇,好象在说“欢迎你……”
路西侧的村庄是干净的,似乎家家门前都载满了花树,有的含苞,有的怒放,红的如火,粉的似霞,映衬着洁白的墙壁红色的屋瓦,一如人在画中……
晨起时红日初升,霞光万道,绵延的岱崮群峰错落有致。
沿着旅游路远远望去,仙人崮、卧龙崮、鏊子崮…维妙维肖,从崮上至崮底通体清翠,红色的桃花如火焰一般摇曳,在崮与崮之间有瀑布如白练一般倾泻而下,水流落在山石上溅起水花沸沸扬扬着落入崮底汇成清澈的河流。
山与山之间的丛林间,有袅袅炊烟升起,似白非白,若黄非黄,在微风中漫漫地沿着青翠花红的山体攀升,渐渐消散,有欢快的羊群若蘑菇云般缓缓游走,在由远极近的轰鸣水声中,有羊在“咩咩…”地叫着,山底的路上时而蹿出隐藏在丛林中的小汽车,让我才知这是真切的现实…
汽车在旅游路上走走停停,均镇兄指着卧龙崮、大崮小崮、獐子崮、卧龙崮……引经椐典地讲着燕窝村久远的传说,看着一顶窄檐礼帽下兴致勃勃的均镇兄,红朴朴的面庞,礼帽下稀疏花白的头发,矫健的步履与厚实有力的手掌,如数家珍般指点着群崮,言语中的熟稔与自豪溢于言表。
均镇兄从省青年作协退休后,在老家养起了蜜蜂,闲读诗书,侍蜂游崮之余,与三五文友谈诗品茗,研究养生之道,在他住处的小院门口,“燕龙山居紫气盈门清风竹影,紫燕堂前文朋诗友翰墨丹青”与门斗内”韵满崮乡清风明月汇鸿儒,情洒燕堂蜂鸣燕舞颐天年”的楹联,一种归隐田园逸然自得文人骚客的情怀让我浮想联篇,难怪他会用“崮仙翁”作为自己的网名,清风群崮之间,群蜂竹影相伴,真真神仙般的日月……
2
岱崮崮崮相连,崮险峰奇,巍峨如不屈的英雄。
沂蒙山以其独特的地质结构被称为世界第五大地貌。 崮是地壳运动和地层断裂形成,顶部大多呈圆形,山顶平展开阔,峰巅四周峭壁陡立,像斧劈刀削一般。岱崮地貌以蒙阴县的崮最为集中、典型,当地有“沂蒙七十二崮,三十八崮在岱崮”之说,这也让这里的人民更显独特。老军工徐志本与省级劳模“当代愚公”公茂田便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也印证了“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句古谚。
徐志本是一位老军工,我每一次去岱崮都会拜访他,不是他有多少光环,而是他身上透出的沂蒙人民身上的无私与坚韧的底色。
徐志本87岁,瘦小干练的身材与写满岁月沧桑布满沟壑的脸庞,让人肃然起敬。
徐志本曾在少年时,因机灵躲避日本鬼子盘查,给八路军送情报成为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小英雄。后来,在三线建设中成为三线军工企业的老军工而被各大媒体报道,一度做客央视以共和国军工人的身份接受专访。
几十年来,徐志本不贪功亦不居功,过着普通人的生活,而他的生活极为简单,从不拖累儿女,每天在山上采集一些树枝做成拐杖,还经常爬到树上选择一些具有独特造型的树枝,在他简陋的小院中堆放着一堆造型各异的拐棍,剥掉了皮的树枝拙朴清新透出自然的纹理与本色。
当军旅诗人康桥走进徐志本低矮简陋的小院时,不由得连连称奇,她掏出一百元钱选了两支拐棍,她用军人独有的方式向这位老人表达着自己的敬意。
在一次与镇党委王烈峰书记座谈时,谈到徐志本老人他颇为感慨:老人拒绝镇上的任何资助,过着简简单单的生活,还经常向党员和学生做事迹报告,身体力行地宣传红色文化,从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