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呐 ——哟吼嘿哟——加把劲呦——哟吼嘿哟……”
熟悉的号子声重又响起,振聋发聩,令人振奋。
岁月的沧桑,让我从青葱少年变成白发老翁;生活的磨砺,令我少了往日的激情。战友微信群里的一次“云聚会”,又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让我想起激情燃烧的岁月,想起南国崇山峻岭中那一道道凌空飞架的银线,那一条条撒满架线兵汗水布满苔藓的山路,尤其是那响彻山间此起彼伏的号子声……
在战略导弹部队的行列里,有一支鲜为人知的特殊部队——输变电中队。他们常年奋战在崇山峻岭之中,为“祖国骄子”输送光和电。他们的作业场所虽然不像炮火纷飞的前线那样硝烟弥漫,也不像导弹发射那样扣人心弦,却也是一场惊心动魄壮怀激烈的战斗。上世纪70年代初,我从团部辗转千里来到南国崇山峻岭中的输变电24中队挂职锻炼。在没有进入大山之前,我实在想象不出莽莽群山的气势。当汽车一点点被山脉吞噬,我们连人带车都已经扑进大山的怀抱,坐在解放牌敞篷卡车上举目四望:左看是山,右看是山,抬头望山立于头顶,低头看山卧于脚下。雾从身边绕,云打脚下过。那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几近荒寥,依稀传来的鸟鸣兽吼又显得极其神秘。寂静的群山,让导弹架线兵的吼声震破了。幽幽林海,让导弹架线兵的脚步踏醒了。
输变电线路要翻越座座高山,横跨峡谷激流,穿越巍巍群峰。官兵们跋山涉水肩扛背驮铁塔钢材,翻山越岭将一根根500多公斤重的水泥电杆抬上山顶,将一卷卷钢丝电缆绳背上塔台。深山老林本来就没有路,硬是让架线兵的双脚踏出了一条条路。不少路段山峰陡峭得连山羊也难以登攀,而负重前行的官兵只能手脚并用,一寸一寸地向前移动。 “号子么喊起来哟,哟吼嘿哟,同志们呐把杆抬哟,哟吼嘿哟,杆子往上顶哟,哟吼嘿哟,脚下千万要踩稳喽,哟吼嘿哟……”抬电杆的官兵,前后一呼一应,号子连天,步调一致一点一点往前移,汗水摔成了八瓣。
大山里郁郁葱葱的野草疯长,群草百结,遍山荆棘,山路荒芜,搬运电杆和放线的官兵真是寸步难行。三区队毛区队长,是一位粗壮敦实的山西汉子,总是一马当先挥起砍刀在前面开路。大家争先恐后,斩荆披棘,全然不顾手、脚、衣服被刺破划伤。肩磨烂了,脚扎破了,手和膝盖磨破了疼得钻心,但没有一个人喊疼。渴了,捧饮潭水,清冽甘甜;饿了,馒头就咸菜、粗粮加萝卜干是家常便饭;累了,一起“喊山”,高歌一曲将寂寞驱散。上山汗湿衣,下山泥裹身,没有一个人叫苦。那1.5米深的电缆沟,完全是靠大家一锹一镐掘出来的。岩石坚硬,一锤砸下去,只能留下一个小白点,手上虎口部位被震裂流血,缠上纱布条继续干。那一排排输变电线路诗样蜿蜒走进大山深处,走进神秘的导弹阵地。
最为艰难的是六月盛夏,身居亚热带森林可以说是湿热难耐。午后地表气温超过40℃,官兵们身体内的每一滴水都在呐喊。但工地就是阵地,施工就是作战。每一项工程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前竣工。在炎炎夏日浇灌电缆头,既是个技术活也是个危险活。熔化绝缘胶、环氧树脂和浇灌电缆头的人员,在这种大热天还要“全副武装”,戴上防护手套、口罩、防护眼镜,穿上防护鞋作业。在电杆上高空作业的官兵,身系安全带,脚登脚扣,汗水几度打湿了军衣又被风吹干了。山区的天是猴子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是烈日炎炎,转瞬乌云翻卷,色如泼墨,满目青山变得忧戚而昏暗。那隆隆的雷声伴着急踵而至的风雨摇撼着千山万谷的树木枝条,让你感受“风刀雨剑”的威力。大家相互搀扶着,用绳子绑着身体,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仪器、转移设备。记得在遭暴风雨洗礼的那个晚上,我在陈旧简陋工棚的烛光里,曾写下一首小诗《风雨中架线》:“风雨欲来天突变,乌云滚滚罩群山。瞬时飞砂又走石,天河决堤雨倾泻。蓬间小雀慌入巢,山鹰吓得打转转。革命战士不怕苦,争分夺秒架银线。狂风为咱把扇挥,暴雨为咱把油添,狂风暴雨何足俱,战士面前无困难。雨过天晴彩虹飞,条条银线弹琴弦……”这首小诗后来发表在《工程兵报》上。想不到时隔48年后战友微信“云聚会”时,大伙你一句我一句还能背诵。
在输变电24中队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没有架线兵走不完的路,没有架线兵趟不过的河,没有架线兵爬不上的山,没有架线兵吃不了的苦!”在输变电中队施工的日子里,放电缆、抬电杆、扛器材都是重体力活。尤其是抬电杆,在上坡和拐弯时,由于受力不均,肩上瞬间的负荷可重达200多公斤,压得大家脸都变了形,周身上下的骨节都在嘎嘎作响。可大家硬是撑着、吼着,将电杆运上山。抬电杆时那响彻山谷气冲云天的号子声,仿佛不是用嗓子喊出来的,而是官兵们张开全身的细胞吼出来的。那种气势如排山倒海,那种激情令人热血澎湃,那种拼劲冲破了所有的艰难困苦,输变电线路在高亢、激昂、自豪的号子声中蜿蜒伸向远方。
为“巨龙”腾飞,架线兵付出了多少辛劳,没有人计算,也无法计算。遥远的地理位置,繁重的施工任务,紧张的军旅生活,常年鏖战在深山老林之中,他们尝尽了鲜为人知的种种自然条件恶劣之苦,有时甚至还会付出生命的代价。作为恋人,他们愧对情侣;作为丈夫,他们愧对妻子;作为子女,他们愧对父母。他们那种艰苦创业、英勇拼搏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却无愧于祖国和人民的厚望和重托。他们是“特种兵”,却没有特殊的待遇。他们是“神秘部队”的一员,当兵十几载甚至连建成后的导弹发射阵地是什么样子都不知晓,更没有机会看上一眼祖国的秘密武器了。但他们从不言悔。那一排排输变电线路,那深埋地下的条条电缆,那耸立在山巅的高高铁塔,一起伴着巍巍群山成为祖国倚天长剑永恒的守护神。当腾腾烈焰拥抱绿色“巨龙”直刺苍穹,你能说那里没有架线兵的智慧、汗水、热血乃至生命的奉献。
抹去岁月寂寞的浮尘,一晃我离开军营也已31年了。我想,每一个在导弹部队输变电中队工作和生活过的军人,都不会忘记那段不寻常的岁月。回忆与怀念激情燃烧的岁月,那震天的号子和嘹亮的军歌,也许还在大山深处回荡……
作者简介:薛宏金,1952年出生。高级会计师,工程师。1970年入伍,历任班长、保密员兼书记、区队长、参谋、副科长、参谋长、团长。曾12次立功受奖,并被第二炮兵表彰为“国防施工先进个人”和“清正廉洁先进个人”。1991年转业江苏省兴化市,先后任市计委副主任、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市政府办副主任、交通局局长兼党委书记、财政局局长兼党委书记、兴化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95年作为特邀代表赴京参加二炮工程总结表彰大会,受到江泽民总书记的亲切接见。糸江苏省第十届人大代表。江苏省劳动模范。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兴化市慈善总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