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山东省鱼台县王庙镇有一处被人们习惯称作“古庙台”的炳灵宫遗址,人才辈出的炳灵村和周围由四个村庄组成的管区因此得名。南北大干渠和宽阔的道路像一束彩带从炳灵宫遗址东边轻轻拂过,联结起幸福河、348省道和东鱼河。世传炳灵宫是一处道教宫殿,是专门为道教法门中重要神圣威雄大将军、炳灵公神明所建。炳灵公是何方神圣?偌大的神州大地为何在此地建筑炳灵公宫殿?斗转星移,岁月蹉跎中,炳灵宫古庙台在苍茫天地间演义了什么样波澜壮阔的故事?炳灵公君见证了怎样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作为小学、初中都在炳灵宫遗址古庙台上“炳灵联中”学习,走出故里从事教育工作多年而又有幸添加教授行列的附庸风雅的“文化人”,这些疑问时常在我心头萦绕。年届花甲之年,从繁忙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走进退休人群行列,更让我有时间、有精力抒发情怀,更想进一步深入思考、感悟和探究炳灵公的美丽传说和不朽英灵!寻觅沉封的历史踪迹,遍查文献古集,叩问苍天大地,我多么想有一双洞穿古今的慧眼,能一睹当年炳灵宫大殿的巍峨,能双手合十虔诚地向神武威雄的炳灵公君奉上一杯美酒!我多么想尽些对故里乡情的惦念与感恩,对炳灵公君的仰望和膜拜,用责任和担当点燃一束火把,让炳灵公神明的光芒照耀苍穹,驱走黑暗,送上保佑父老乡亲和黎民百姓幸福安康的祈祷!
二、说文解字炳、灵、宫
让我们先看炳灵宫三个字的基本意思。“炳”是形声字,最早见于《说文》小篆。从火,丙声。本义为明亮;由明亮引申为清楚、显明等义;由清楚引申为明白;由显明引申为显现、照耀。出自的文献有:“炳,明也”《说文》;“其文炳也”《易·革》;“炳炳,明也”《广雅》;“大汉之文章炳然与三代同风” 《班固-两都赋》。“炳”字有人写作“丙”,丙是天干中的第三位,是象形字,在甲骨文和金文里‘’丙’’的字形是个有两只脚的青铜器,里面可以点灯。有阳功已就入内避藏之义,又有炳燃通明的意思。丙和炳有同样的意思。但是在后世的字典里丙字都按照会意字来解了,比如《康熙字典》里丙归‘‘一’’部,从一从内,就是把丙字拆成上‘‘一’’下一‘‘内’’。‘‘一’’是道体称为‘‘元’’。一字的外像可以横写也可以竖写。一划分阴阳,是横着写的“一”,这是宇宙能量横向的分布,它可以分布不同维度的空间。纵向垂天地是竖着写的一,是宇宙能量的纵向分布,它是生命之气的流动,我们讲的“元气”、“太乙”都是纵向的一,是生命之气的流动。下面的“内”又读作‘‘那’’,是真一之气流入体内赋予生命以动力成为生命火,所以丙在五行里又称为丙火。《说文解字》里说:丙位于南方,万物成,炳然,有文明之象。丙在十个天干中排第三位,居南方,属火,所以在汉语里付之以炳就是把东西烧掉的意思,那么“授人以柄”是让人抓住了长毛的杆子。因为丙的外形在象形字里还类似个扁铲,铲是古代兵器的一种。此外丙这个音通病,是同音,阳气不足就是病的开始。病这个字《说文解字》里说:丙的象是阴气初启,阳气将亏,体内一阴生,阳始亏,病初启。所以音通病。后世把疾病两个字合成了,其实病是内伤,疾是外伤。疾这个字疒字头加矢,矢就是箭,是被人射中一箭的意思,郭沫若研究认为丙字是鱼尾巴,这是根据《尔雅》里:‘‘鱼肠谓之乙,鱼尾谓之丙’’来的。只是汉朝以后就不用这个意思啦。炳是有彪炳之意,明亮的火光,常用作人名。由此可见炳灵公之炳应写着炳。
灵字最早见于春秋金文。基本含义为巫,古时楚人称跳舞降神的巫为灵;引申含义为神灵,聪明、通晓事理。灵的部首为火,作名词为灵验、灵魂、心灵、精神等,作形容词为灵活、灵巧、灵机等。“阳之精气曰神,阴之精气曰灵”《大戴礼记·曾子问》。
宫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基本含义为房屋(封建时代专指帝王的住所):宫室;引申含义为神话中神仙居住的房屋:天宫。宫与殿经常连在一齐使用,二者在建筑形式上没有明显的分别,都是指高大巍峨、宽敞的房屋。区别主要在使用的功能上。“国事为殿,家事为宫”。宫是属于皇帝和嫔妃住的地方,殿是上早朝、开会,举行各种仪式的地方。宫的代表有乾清宫、宁寿宫,东西六宫是嫔妃居住的地方。清朝的殿的代表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道观中供奉神仙的殿有三清殿、玉皇殿、三官殿等。还有很多宫,如万寿宫、太清宫等。
从以上繁琐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到,能够把炳与灵合用在一齐,又用作人物(神仙)名称,又专门享受宫阙待遇的,不会是凡夫俗子或一般人士。那么名字为炳灵公者到底是何方神圣?
三、天风吹旛旂,泰山神仙数风流
水有源,树有根,人有血脉宗亲。让我们来认识这几位泰山主要神仙,看看炳灵公的出身籍贯。
(一)峻极于天,赞化体源生万物;帝出于震,赫声濯灵镇东方
东岳大帝又称泰山神,其身世众说纷纭,有金虹氏说、太昊说、盘古说、天孙说、黄飞虎说等。泰山神作为泰山的化身,是上天与人间沟通的神圣使者,是历代帝王受命于天,治理天下的保护神。根据中国古老的阴阳五行学说,泰山位居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也是万物发祥之地,因此泰山神具有主生、主死的重要职能,并由此延伸出几项具体职能:新旧相代,固国安民;延年益寿,长命成仙;福禄官职,贵贱高下;生死之期,鬼魂之统。秦汉以降,泰山神的影响逐渐渗透社会各阶层,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于是泰山神作为阴阳交代,万物之始的神灵,在保国安民、太平长寿的基础上引伸为可以召人魂魄、统摄鬼魂的冥间之主。随着泰山神影响的扩大,其信仰向四周扩散开来,在全国各地几乎都建有规模不等的东岳庙,如北京淮安介休万荣等大小城市都建有规模不等的东岳庙。反映了泰山神--东岳大帝在中国传统宗教中的地位以及对社会的影响。历代帝王对泰山神尊崇有加,唐代封为“天齐王”,宋代晋为“仁圣天齐王”、“天齐仁圣帝”,元代加封为“天齐大生仁圣帝”,明代又恢复为东岳泰山神。
岱庙是祭祀泰山神的庙,也是全国各地东岳庙的祖庙。它是封建社会中供奉泰山神。举行祭祀大典的地方。现岱庙天贶殿内供奉东岳泰山之神。天贶是指上天的恩赐,三国魏阮籍《通易论》有‘‘昭明其道,以答天贶。’’
(二)碧天泽众生,霞光普社稷
泰山圣母又称泰山奶奶和碧霞元君。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神。其道场是在泰山上南天门过天街后的碧霞元君祠堂。碧霞元君全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道经称为“天仙玉女碧霞护世弘济真人”“天仙玉女保生真人宏德碧霞元君”。道教认为,碧霞元君“庇佑众生,灵应九州”“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是道教中的重要女神,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女神之一。中国民间的“北元君南妈祖”的说法,指的是泰山奶奶和妈祖娘娘之间,虽然有南北地域之差和山神、海神之别,但同样都普度众生、舍己为人,成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闻名于世的保护女神。“碧霞”意指东方的日光之霞,“元君”则带有浓重的道教色彩,是对道教女神的尊称。
(三)默识通玄开窍透,性灵神化宝凝坚
泰山三郎又称“炳灵公”“威雄大将军”和泰山三太子,传说是东岳大帝的第三子,又称为“炳灵太子”,为道教重要神仙之一。
(四)东岳安泰三千里,神府仙闾第一家
东岳大帝碧霞元君和炳灵公三者是直系亲属。东岳大帝泰山神有子,始见于《魏书》。后渐有五子、七子之说,诸子中以三郎最著名,其夫人为永泰公主 ,据此可以说东岳大帝是父亲,炳灵太子是儿子,父子关系。称作“太子”指炳灵公是东岳大帝的接班人,是储君,未来大帝。碧霞元君一说为泰山东岳大帝的女儿,一说是黄帝遣泰山迎西昆真人后修道成仙的玉女,一说为汉女石玉叶。我们信从第一种说法,东岳大帝是父亲,碧霞元君是女儿,父女关系。这样看来碧霞元君与炳灵太子就是姐弟关系,他们三位风流神仙原是一家“吉祥三宝”。
四、天时地利人又和,炳灵太子逞威雄
泰山三郎作为东岳大帝的儿子,是一位典型的官二代、富二代。他的形象和声望并非生来如此、一成不变,而是经历了几次质的飞跃,是从成长过程中一步步走向成功殿堂的。
(一)纨绔公子遭厌恶,一朝改过成新人
唐代以前,只是称他为泰山三郎,其名声并不高,形象并不好,还遭人厌恶。他喜欢云游四方,出门摆阔气、耍威风,前呼后拥,香车宝马,极尽骄奢之能事,他脾气暴躁,动辄训斥打骂随从。泰山当地神仙和群众都敬而远之,害怕他超过敬慕东岳大帝,背地里有人开始指摘其荒唐行径。唐以前传为恶人形象,描述他“骑从华丽,忏若峰王,鲁人畏敬,过于天齐”。一次他游历到泰山之南300华里处,化作人形微服私访,长庚星闪烁,看到当地百姓夜里没有灯油照明,只能在星光下加班干农活到深夜,第二天启明星刚刚从东方升起,百姓们又扛着农具走向田间,开始了一天的劳作。“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诗经卫风.氓》)。辛苦劳作却衣不遮体饭不能充饥,他内心受到极大振动,决心痛改前非,救百姓于水火,给人世间以光明。回到泰山后,他向父亲东岳大帝谈了所见所闻和内心感受,畅想了理想抱负。父亲听了很是欣慰,开始内心欣赏起这个率真的三公子,对他另眼相看,甚至高看一眼。从此泰山三郎变成勤俭节约体恤民间疾苦的谦谦君子。
(二)声名渐起,敕封“威雄大将军”
东岳大帝从小溺爱三郎,特别是看到他能够改正缺点完善自我,敢于担当,大发善心,积极进取,心中有了助他一臂之力的念头,暗地里开始提携于他。后唐长兴四年(933年)七月,一个泰山僧人为明宗皇帝治病,很快用灵丹妙药把病给治好了,明宗很是感激和喜悦,想重重奖赏泰山僧人,僧人趁机说来的路上曾遇到东岳大帝,想拜托明宗给他三子求个爵位,明宗心领神会,遂封泰山三郎为“威雄大将军”。从此泰山三郎名声大噪,成为泰山众兄弟中的翘楚。
(三)宋真宗封禅传佳讯,三郎成了炳灵公
泰山封禅是古已有之的礼仪。泰山作为五岳之尊,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地位极高。天子巡守四方,朝拜泰岳,这是古代帝王权力的象征。在中国古代社会帝王一直将封禅泰山作为自己最高的理想追求。封禅,是指帝王到泰山祭祀天地。封,是指祭天,报天之功;禅,是指祀地,报地之功。从实质上来讲,封禅也就是一场祭祀活动。但从意义上来讲,这种祭祀活动并非随便哪个帝王都能自主进行的。太史公在《史记·封禅书》中给出了帝王举行封禅大典的条件:每世之隆,则封禅答焉,及衰而息。也就是说,帝王要想到泰山进行封禅活动,必须缔造了太平盛世才有这个资格。而在班固的《白虎通义》中则记载道:王者受命,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也就是说平定天下的开国之君,也有资格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后世封禅,基本就遵从了这两个条件——平定天下,太平盛世。史书记载中国古代共有十二位帝王亲自去泰山封禅过,如秦始皇、汉武帝等。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十月,宋真宗自汴京出发,千乘万骑,东封泰山。封东岳大帝泰山神为“天齐仁圣帝”;封碧霞元君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特别是还诏封威雄大将军泰山三郎为“炳灵公”,在中国道教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奠定了炳灵太子在东岳泰山山神中的地位,让“吉祥三宝”更亲密和谐。宋真宗赵恒是北宋第三位皇帝,继位初勤于政事,促成“威平之治”,后期喜好天书、符需之说,沉湎于道教和封禅之事,广建宫观,劳民伤财。但他爱好文学和书法,谚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出自其所撰《励学篇》。他是一位很有特长和意思的皇帝。按政绩威望来看宋真宗无法与其他历代封禅的帝王相提并论,甚至可以说不够资格。但是因为有了敕封“炳灵公”的这一举动,使其青史留名,人们祭祀仰望炳灵公君就会自然想到他这位不称职的皇帝来。
(四)炳灵太子功名成,车走大道船順风
封为炳灵公后,东岳大帝为他举行了隆重的仪式,正式册封为东岳大帝太子 。至此,泰山三郎完成了彻底蜕变和华丽转身,登上了泰山高层神坛。他集太子、炳灵公和威雄大将军于一身,极尽荣耀。现在四川大足舒成岩有宋代的道教造像数龛,其中就供奉有东岳大帝、淑明皇后和炳灵公太子的神像,镌刻十分精美。与父皇母后共框,世人敬仰之情可见一斑。明代万历年间传为许仲琳创作的小说《封神演义》曾把黄天化封为三山正神炳灵公主公。《水浒全传》亦有关于炳灵公的描写:“炳灵圣公,赭黄袍偏称蓝田带,实隐隐的帝王之象”。他巡逻三界,辅佐东岳大帝,成为未来神、承继者。道书以农历五月十二为炳灵公“诞辰”。有宝诰曰:“灵分三炁,质托九阳,木火相生,乃化成于本始。乾坤配位,育秀气于灵根,体性炎炎,降福降吉降福祉,正心耿耿,广文广武广仁慈,遵父威权,体天行道,大悲大愿,大孝大仁,东岳上殿太子至圣炳灵仁惠王尊神。”
五、道可道名可名,鱼台有座炳灵公
(一)宋元涌现道教热,殿堂宫阙星罗布
道教作为本土宗教,产生于东汉末年,由于吸收了道家学说和谶纬之学,也被称作神仙道教,它的兴起和发展建立在古代神话传奇和神仙思想基础之上。魏晋以后神仙思想逐渐发展,出现了一大批以神仙为表现内容的作品,如《神仙图》《列仙传》等。宋朝朝廷更是把道教作为实现教化民众的手段,实施了神坛设教,把道教治国驭民上升到政治文化高度,大肆提倡在全国各地修建道观。宋真宗大兴道教,认宗归主。认道教神灵赵元朗为宗室,封为“保生天尊大帝”,封《道德经》作者老聘李耳为“太上皇元皇帝”。元代道教兴盛,呈现新老道派合流的趋势,形成了北全真道南正一为中心的格局,殿堂宫阙星罗棋布,繁荣又热闹。
(二)奉享宫殿和庙堂,占卜选址炳灵宫
在朝野尊崇道教的大背景下,宋真宗泰山封禅封赏后,宋王朝又开始了新一轮道教热。各地方官员纷纷向朝廷申报项目,以期逢迎皇帝,捞取政治资本和官拨资金。然而各地申报的百项方案都是修建祭祀东岳大帝的,纪念碧霞元君和炳灵太子的方案却几乎为零。宋真宗指示朝廷职能部门,各州府可以兴建东岳庙,给碧霞元君建造两处祠堂,给炳灵公建造一处殿堂、一处庙宇和一处行宫。殿堂选在泰山之阳东岳庙附近,岱庙大山门之东角兴建,殿名为“储佑”,金代名“威明”,明中叶和清朝皆称“炳灵殿”。《泰山图志》卷四上《祠宇一》有载“东为炳灵殿,殿后有灵感亭”。《清稗类钞》也有记载。殿毁于民国时期,1959年在殿的故址建汉柏亭,在今汉柏院北有“炳灵门”石坊。炳灵庙选址在泰山东边,取紫气东来之意。即现淄博市王村镇炳灵庙。当地有一座小长白山,人称“泰山副岳”,作为泰山神储君在长白山南麓建造起山中庙堂。炳灵宫怎么选址,建在哪里成了问题,当时兖州府申报过一个炳灵宫方案,也是唯一一个,并没有说明建在何处。朝廷提出了选址的几个条件,一是泰山之南约三百里左右,二是平原开阔地带,三是民风淳朴有教化舆论环境。当时宋朝道教兴盛,朝廷内外上至皇帝下至庶民均重视占卜数术,如遇大事或拿不定主意之事,定要占上一卦以看凶吉结果。时任相国丁渭是道术专家,他建议专门做个道场,运用宋朝当时最为流行的预测术“轨革卦影术”来推演选址方位。“轨革者,推八卦言祸福,卦影者,以丹青寓吉凶,数术出,定方确位”(宋邢居著《扶掌录》)。其内容繁琐精细,其过程由低向高步步提升,选择、淘汰、复置和计算不一而足。通过推卦和将卦象画成图,再加上诗谶,最后确定了炳灵宫方位,经过现场实地勘测,确定的位置正是现在的炳灵宫遗址。
(三)筑台建造巍峨宫,东岳太子神像灵
炳灵宫按照道教院落和宮殿传统样式建造,所需费用全部由朝廷资助,不向民间集资,由御吏监督管理,当地州府官员具体承办建造。先是在平地上筑起一个大土台子,台子分两部分,南边一方高三米左右,占三分之一面积,北边一方高五米左右,占三分之二面积。用木夯把土打实在,然后在台子上建造宫殿。以台子南北中心为轴线,拾级而上,从南向北三级登高,第一级是平地,南北土路直通门前,第二级上来是石牌访和小广场,牌坊上写“炳灵义门”,广场开阔平坦,第三级是宫殿,包括南墙长廊和拱形门洞,进入院落,正中间靠北边是主体建筑大殿,高挑五间连排,四根木柱子站立在石基上,东西排成一行,像列队的士兵。歇山式屋顶,青砖砌墙,上覆黑色小瓦,显得超逸高雅、玄妙神奇。诺大的殿堂内只在正中间塑一尊神像,威雄高大,英俊潇洒,表情庄严凝重,眼睛睁得很大,直盯着进殿人看,让人有些惧怕,嘴角上挑,似笑非笑,令人捉摸不透。东西廊房相对称,配祀十八罗汉和七十二地煞,其造像亦为彩塑,只是显得小巧精致。身体基本相同,只是面部表情夸张,俊丑不一。院内有三块青石碑站立,上书炳灵公事迹和敕封名称,有一块碑石上方还有“御制”字样。这些已成传说和想像,现在此地只是遗址,已看不到殿堂踪影。行宫是古代帝王出行时的宫室,作为“天子行所立,名曰行宫”,行宫有固定和临时寓居之分。宋朝后期或明清时期,还在西部省区兴建了一些以“炳灵”命名的道佛场所,如甘肃永靖县小积石山中有炳灵寺,现在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炳灵寺以石雕著名,号称全国四大石窟之一,其艺术价值仅次于敦煌莫高窟。明朝时,四川广汉市建有炳买寺,寺内殿宇规范,院落重重,众星拱月,气像巍峨,内有炳灵王祠等建筑。
鱼台境内多小庙,许多村庄以庙字命名,如王庙张庙冀庙等。鱼台县文博中心主任李辉先生微信发来‘‘修炳灵王庙记’’碑文,此碑为明朝万历年间所立,记述建庙经过,碑文中明确载有‘‘夫神如炳灵名称王号,必我明兴之所甚重者。’’故此现王庙名称乃为修建炳灵太子炳灵王得名焉。
六、后记
农历二零二一年是我属牛人的花甲之年,冬月是我六十周岁之畅月。当我写下这篇七千多字长文的最后一个标点,拖着疲惫的身躯站起身来望向窗外,东方鱼肚白的天空中正有一颗明亮的星在闪烁。那是一颗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它有一个美丽而响亮的名字‘‘金星’’。它不辞辛劳,夜晚和白天都在工作,给地球带来希望和温暖。它在深夜闪光名叫长庚星,它在早晨出现名叫启明星。你好,金星!你好,长庚星!你早,启明星!当我默默念叨时,突然一个念头涌上心头,这几天一直与我为伴,住在我心房里的东岳太子威雄大将军炳灵公君不正象一颗闪闪发光的金星吗,暝昏与白昼都在尽职尽责巡查三山五岳,福佑黎民百姓。又骄傲地引申到花甲之年的我不也正象一颗金星吗,夙兴夜寐,学习整理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为济宁文化示范区建设和民族复兴大业而尽绵薄之力?
毋容置疑,东岳太子威雄大将军炳灵公君在道教神仙族谱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可否认,研究道教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在习近平新时代的今天同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炳灵宫虽然现在只是一处遗址、一个高台,它隐藏的物质内容和精神力量却不可小觑。炳灵公是道教中灵异的神仙,灵侯殿上有一幅对联,上联:‘‘敢直言敢实言万民仰戴’’,下联:‘‘善谋事善成画百世楷模’’。在此,我也想借用对联的词语,“直言实言”一句,请“善谋事善成画”者为我傾耳听。我们想扯起一面旗帜,独树一帜,向天地呐喊,向人间呼叫:鱼台有座炳灵宫!我们期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炳灵宫一定会应运重生再放光彩,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
(2021年12月11日黎明写于书香名邸槐馨居,以此纪念)
作者介绍:徐晖,微信名“清风徐来”,山东鱼台人,1961年11月出生,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党委宣传部原部长,教授,山东省劳动模范,省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济宁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出版教育专著三部,发表教育和文学作品100多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