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今天的文化产业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文学格局也发生了重组,如果缺乏系统整体的观念和开阔的视野,不把文学发展放到大文化环境中去考察,那么文学批评的影响力必然大受局限。有效的批评必须从文化产业结构分析的角度来分析文学的生态、看待文学现象。
过去很长时间,文学一直是文化事业的重要部分,文学出版主要是纯文学,其中长篇小说则是文艺出版社最重要的选题,然后才是诗歌、散文作品集的出版。而且各出版社的文艺畅销图书也基本上是长篇小说。但现在,纯文学创作与出版在整个出版文化产业中所占的份额在下降,整个文化产业结构中,传统的文学创作与出版比重也在减少。现在很多人忧虑的“文学失去了中心地位”,与文化产业结构的这种变化有很大关系。
目前,每年有1000多部长篇小说出版,但其市场码洋很小,每一年真正算得上畅销小说的也就十来部,而且都是出版社花了很大代价来宣传推广的,因此出版社依靠纯文学这一块挣钱比较困难,如果没有书号在支撑,恐怕很多文艺出版社都要转产。反过来,过去大家很不重视的少儿文学创作与出版,倒是在市场上占据了越来越大的份额。目前,少儿文学图书出版已经占到整个图书出版的20%左右,已经超过了纯文学的出版码洋。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江西高校出版社和作家出版社等很多非专业少儿出版社最创造效益的部门就是做儿童文学图书的,这些出版社有的童书编辑实现了“零库存”。但从作家队伍来看,全国作协会员中,新中国成立60年来,只有800来人专事儿童文学创作。这几年创作队伍扩大了一些,各地作家协会会员也有一些新的面孔,虽然每一年入中国作家协会的儿童文学作家也只有15人左右,但他们创造的文化产业价值是非常可观的,一些人反感作家富豪排行榜,当然富豪排行榜不是评价文学影响大小的标准,但多少也反映了文学创作的趋向和读者的趣味,至少富豪排行榜可以侧面反映一个时期文学的格局。
再来说说目前国内的文学期刊。据了解,国内还在印刷的纯文学期刊有120多家,但月发行量上1万册的只有十来家,大部分省市或地区文联与作家协会的文学期刊邮局征订很少,都处于交流、赠阅状态。目前全国少儿报刊有470多家,其中少儿期刊有270多家,他们的主要栏目都是儿童文学栏目。另外,少儿文学期刊有《儿童文学》《少年文艺》《童话王国》《东方少年》和《童话世界》等近20家。2006年时,全国期发50万份以上的少儿报刊有29种,期发10万份到50万份的有103种,期发10万份以下的有110种。到了2009年,少儿报刊发行量又有了极大的增长,以幼儿文学阅读为主要栏目的《幼儿画报》月发行量突破了160万份,而少儿文学期刊一般月发行量都在10万以上,其中《儿童文学》的月发行量已经超过了100万。这个数字可以说是全国作家协会、文联的纯文学期刊月发行量的总和。
目前,主流阵地的文学批评主要针对《人民文学》《当代》《十月》和《收获》等纯文学期刊上的作品,而且针对的是少数中、长篇小说,对其他的文学类型状况不太关心,对处于文坛边沿地带的创作,特别是对少数民族作家的创作和儿童文学创作不太关心,或者根本不了解。国内专门从事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和儿童文学创作批评的人可谓凤毛麟角,这说明传统的文学中心观在主导着批评家,使其依然生活在所谓的主流的“纯文学”的乌托邦里。
网络文学作为一个新的现象,目前比较活跃的文学网站有100多家,且文学网站浏览量大,据网络文学研究者马季统计,整个文学网站日浏览量达5.6亿之多,如起点中文网就创造了单日浏览量3亿。而目前国内超过10万部长篇的文学网站就有30多家。其中晋江原创网每天要签出去两部长篇,该网站原创每年都要签出近1000部。如果解决了网络盗版问题的话,网络文学的产业化前景将是令人惊讶的。随着网络文学的游戏化及影视改编与出版的增长,将来网络文学的延伸产品会越来越得到开发利用。网络写手数量逐年增加,通过网络写作挣钱养家的人数也越来越多,据统计,已有1000多人可以说是专业性的网络写手了。网络上的历史架空小说、悬幻科幻小说、都市青春小说、官场职场小说、灵异惊悚小说和新武侠小说及网络诗歌、散文等等,都具有相当多的读者。很多网络文学爱好者都聚集在一些榕树下、天涯论坛、红袖添香等这样的民间文学社区,他们在这些社区浏览作品,灌水发帖,发表自己的看法,参与网络写作。我所关注的流火、疾走考拉和漪然等十几位童话作家都在红袖添香网站或个人博客上获得大量读者,并为专业少儿报刊认可及出版社的青睐,还出版了多部童话作品集,可见网络虽然是草根性的平台,但它已经打破了“纯文学”与网络文学的边界,为双方的互动交融提供了契机和通道。
网络文学日益发展,人气越来越旺,可惜主流文学界,包括批评界还不能正视它的存在与发展,很多主流文学作家还是以轻视的目光来看待网络写手,而批评家要么是否定网络文学的价值,要么就是无视网络写手的技术,或者干脆就不认为网络文学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文学。这种固步自封、不愿意接纳新生事物的守旧心态其实不利于自己的文学创作,也不利于文学批评。网络文学即使存在大量的泥沙,也需要精准的眼光去阅读、去分辨,而这就是一种认真的学习与借鉴。事实上,网络与文学的联姻对文学的发展也是十分有利的,现在中国作家协会和各地作家协会都建立了自己的文学网站,就是看到网站在文学传播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也看到了网络作为一个新的平台,将给很多民间写手提供一片广阔的空间。因此,文学批评应该更多的关注网络文学现状与发展趋势,寻找网络文学中的积极因素,并尽可能地准确地诠释网络文学文本,而不是简单地以“纯文学”的标准来评判网络文学作家作品。
更可怕的是,现在文学批评主要由出版商引导,很多研讨会都是商业营销性的,批评家成了出版商的附庸。尤其是一些作家协会的评论家和大学教授差不多经常在出版商的召集下一起为某一个作家集体唱颂歌。这个事实与局面势必影响文学的公信力和文化建构力。
文学是文化产业的一部分,但文学批评还有独立的一面。如果批评家能够就每一年的新现象和新问题提出恰如其分的批评与建议,警醒作家创作和引领主流阅读风潮,那批评的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因此,文学批评家还是要离作家近一点,离出版商远一点,同时要敏锐地关注文化产业结构的变化与调整,把文学放到一个真实的空间里去解读,去建构。批评家不要一味地去抱怨文学的外部环境在恶化,而要把视野打开,把思维打开,这样才能让文学批评离现实更近一些,离批评的本来位置更近一些。(作者单位:北方工业大学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