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文学刊物《西部》改版恳谈会日前举行,也引发了人们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探索文学期刊发展之路的议论。
《天涯》杂志主编李少君认为,新疆特有的辽阔以及文化的多样性与丰富性,需要更新的文学方式来表现。《西部》杂志正在进行这样的探索,一种融合历史、地理、哲思与诗歌艺术的文学形式,一种可以称为综合性的跨文体的写作,才可能表达出人们特别的复杂多样的感受与感觉。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多元文化包容融合的时代,在急剧的碰撞与激发中,也许会自主地创造出一种新文化。
《上海文学》编辑徐大隆认为,在新疆做杂志,应区别于其他刊物传统的办刊思路与模式,突出西域最经典的美文(包括诗歌),独树一帜,令人刮目相看。学者耿占春说,一份好杂志的出现会使当代文学得到某种改观,这样的劳动是有价值的。
叶舟、赵荔红、杨钊等作家和诗人也对《西部》的改版表示肯定。但也有不同的声音。一位署名“天山妹”的网友在网上发帖子说,看了两期《西部》,觉得挺失望。“小说里的生活、情感,好像久远的舞台剧,文字好像只是作者手里的道具,被刻意码成这样那样的带有地域特征的样式,但无论怎样高明,作者只是在面无表情地把玩文字,制造样式,并自我感觉良好着。我喜欢那种能感觉到作者的文字,他存在于文字里,我通过文字感觉到他,这才是一种美妙的沟通。”《西部》总编沈苇说,我们把像“天山妹”这样的善意批评视为对杂志和新疆作家们的一种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