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诗歌高地 >>  新诗 >> 张凡修:这些玉米
    张凡修:这些玉米
    • 作者:张凡修 更新时间:2024-09-26 08:02:44 来源:原创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8400


    这些玉米爬上了房顶

    是母亲装,父亲举,我抻着绳子拽

    这些玉米,就可以叫粮食了

    这些玉米长在地里叫庄稼

    这些玉米还叫种子的时候

    搅在一车又一车的驴粪里入土

    胶皮轱辘压,黑驴蹄子踩,青石磙子碾

    一场小南风儿吹过,一场小春雨儿下过

    这些玉米拱翻了土坷垃

    伸胳膊蹬腿地蹿,开始叫秧苗的这些玉米

    费父亲的神,操母亲的心

    打垄怕密了,耪草怕伤了,追肥怕少了

    晴天怕蔫了,下雨怕涝了,刮风怕折了

    这些玉米甩缨子,挂浆了,定粒了

    父亲一遍遍跑,撕开皮掐,搓下粒嚼

    终于爬上了房顶,这些玉米

    母亲开始褪秸杆上的叶子,这些玉米

    叶子火软,是烙饼,摊鸡蛋的好引柴

    秸杆的火硬,母亲一捆捆绑扎

    垛上垛,用两头拴着砖头的绳子系起来

    终于叫粮食了,这些玉米

    玉米挤着玉米一层层叠一层层垒

    把沉甸甸的房顶压住,父亲挨着母亲打着的呼噜


     点评


     玉米,因为高产,因为分布普遍,除了作为人的基本粮食,又被当作畜牧业和养殖业的重要饲料,或者再加工,成为食品、医疗卫生、化工业等不可或缺的基材。在普通中国人的生存和生活之中,它显得平凡甚至粗朴,不如小麦细腻,也不如稻米晶莹,但却实实在在填饱了我们的胃腹,成为我们最方便获取的生存资源,最踏实的人生保证。换句话说,玉米代表的是一种朴实无华的瓷实的生活方式。

     传统中国的生活方式是农耕,虽然现代的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但农耕生活的乡土记忆依然还是我们最习惯的原乡想象。《这些玉米》以玉米般质朴的语句描绘了这种作物凡俗而有用的一生:种子如何混杂在“驴粪里入土”,如何经受“胶皮轱辘压,黑驴蹄子踩,青石磙子碾”,秧苗如何破土而出,如何餐风饮露,如何挂浆定粒,褪下的秆叶如何贡献为灶膛里的柴火,摞放的收成如何堆叠成真正的粮食。这里,絮絮叨叨的农事就是中国人日出日入的年历,是老百姓瓷实无华的生活,那并列堆放的玉米,也犹如父母相依为命的人生,而父亲的鼾声则是岁月流走的不经意的节奏。

     于是,中国最质朴的粮食——玉米,就悄然幻化成了普通中国人的生活样貌,生长、发育和收获的过程,就是我们凡俗、庸常的生命记忆的一部分,因为凡俗,所以亲切,因为庸常,所以温暖。(李怡)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