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小说• 散文 >>  散文• 随笔 >> 郑永涛:仲夏书
    郑永涛:仲夏书
    • 作者:郑永涛 更新时间:2020-07-20 08:42:14 来源:原创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255


     兰竹兄:


     仲夏时节,又入汛期,天气闷热。在这烦躁难耐的夏夜里,一个人走了许多的路,心中的躁动方才平息了一些。走在路上时,想了一些事,梳理了一些思绪,总想找人聊一聊,第一个便想到了你。但此时已是子夜,不便打扰,忽然就想到了用书信这种古老的方式倾吐一下,向你传达一下我的思想,也在纸上留下自己的心迹,聊以自慰。


     我们的相识,与许多文友的相识一样,都起源于文字。我觉得,在这世上,文字应该是最至真至纯的媒介了。君子之交淡如水,文友之间,又何尝不是呢?写作的人,相互之间都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情意,这也是为什么大家喜欢在一起的缘由。


     在我们这些文朋诗友当中,我年龄算是偏小的,只不过在文学圈里多跑了几年龙套而已,没什么实力可言。以前文学圈里的前辈、老师、兄长,有的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有的早已放弃了写作,有的至今仍在坚守。我也没有想到,作协的接力棒会这么早交到我的手中。在这之后的日子里,我始终诚惶诚恐,惟恐自己的创作水平不能服众,惟恐自己的组织能力不能胜任,怕为大家搞不了更好的服务,怕耽误了我们肥乡的文学事业。因此,我始终在努力,尽心尽力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扩大影响、浓厚氛围、发掘人才,帮助大家积累素材、提升水平、发表作品。一路走来,虽然我遇到了不少的困难,承受了不少的压力和委屈,但我仍然乐此不疲。同时,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还得坚持创作,为给大家带个好头,带动大家一起创作、共同提高,共享成功的喜悦。虽然我做得并不好,但我一直在努力。


     从古至今,文人都是自视清高的,文学圈里也有相互抨击、恶意攻击的恩恩怨怨,常常弄得两败俱伤、各自消散,把本就不大的文学圈搞成一盘散沙,伤了和气,坏了风气,也阻碍了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我觉得,这是中国文人的一种劣根性,是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我有一个愿景,那就是以更宽广的胸怀团结更多的作家,相互学习、互相激励、彼此温暖、抱团创作,真正让文学圈里的风气清朗起来,让更多的力量凝聚起来,让文学事业繁荣起来。我们已经进入了新时代,该与不良风气告别了。我是这么想的,也是努力这么做的。虽然我做得还不够好,但负责作协一年多来,我遇到了不少的好前辈、好老师、好兄长、好弟妹,当然也包括你在内。对你们,我是充满感激的,没有你们的帮衬,没有你们的支持和付出,就没有已经取得的可喜成绩,也没有如今的良好局面。以后的日子里,仍然少不了你们的大力支持,还望一如既往地给予帮助。文学事业不是一个人的事,也不是几个人的事,而是所有作家共同的事业,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在文学的道路上,我愿初心不改、始终如一,也愿我们永远携手并肩、相向而行,共同迎来百花齐放的文学的春天!


     笔至此处,返观所写,自知是一派胡言、一厢情愿。但是,这又何尝不是愚弟的一片心意、一个心愿呢?


     夏安,不尽。顺颂文祺!


                                               愚弟:永涛


                                               庚子年榴月




     郑永涛,笔名土生,男,1984年生,河北邯郸人,毕业于江西大宇学院中文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邯郸市作家协会理事,邯郸市肥乡区作家协会主席。作品散见于《解放军报》、《法制日报》、《人民公安报》、《中国妇女报》、《语文学习报》、《作文周刊》、《河北日报》、《河北法制报》、《河北农民报》等多家报刊。曾在北京空军某部服役。



  • 上一篇浪花:忆清照
  • 下一篇季语秦:升迁
  •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