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衣冠千载笑,
灰飞烟灭斧凿间。
隔江司马应垂泪,
人心更比石心寒。
河南之行,视觉冲击最强,心里憋着一股怨恨,留下最为刻骨铭心的记忆的景观,当属洛阳龙门石窟。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3年)前后,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大小石窟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1公里。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宾阳三洞。
宾阳三洞开凿于北魏时期,是北魏的宣武帝为他的父亲孝文帝做功德而建,后因为发生宫廷政变以及主持人刘腾病故等原因,计划中的三所洞窟(宾阳中洞、南洞、北洞)最终只完成了中洞。
宾阳中洞主佛像面容清秀,气定神闲。众菩萨或微笑,或虔诚,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就连那两只坐立于前的雄狮,都威武雄健。而最大的石窟莫过于就是奉先寺了,卢舍像嘴角微扬,秀目丰颐,显得睿智而慈祥。周围的菩萨温柔敦厚、力士虔诚无比、天王则是面目狰狞,使得主佛像更加突出。
为了了解这段被盗的历史,我特意关注了这方面的资料。资料显示,日本学者冈仓天心在1893年无意中发现了龙门石窟遗址,返回日本后他用在宾阳中洞拍摄的照片办了讲座。后来陆续有很多外国学者到达了龙门石窟并拍摄了大量照片,这些人的描述引发了外国收藏者及文物贩子的注意,掀起了内外勾结盗取龙门石窟珍贵文物的风潮,龙门石窟遭受的人为破坏主要发生在这个时期。艳阳下的绿叶年年更新,生生不息,这就是传承的力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只有在发展中不断传承,才能守住传统。
2000年,龙门石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龙门石窟以文化遗产保护为核心,提升了文物保护、科研究水平,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经济、社会效益成绩显著。而现在这个信息时代,国家和社会知名人士的呼吁,各种不文明行为都基本消失,龙门石窟的保护措施也逐渐完善。
历史的火炬已经传承到我们这一代人手中,进一步提高大家的文化保护意识,传承美德,共建文化大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我坚信,在我们的坚守与保护中,那段罪恶的历史不会再有重演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