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流水开始说话,草木开始思春
花朵爬上墙头,镜头对准笑脸
光线中折射出久违的世界
令所有的影子们失重
那个从细雨中走过的人是干净的
当他每天走过逼仄的空巷
当他终于追上孤独的星辰
绝望的青草因此也长出了翅膀
江湖悠远,红尘弯曲
去年的寂然紧接着今日的无声
作为炊烟中最绝望的一缕
就此契阔波涛摇曳潦草的一生
要允许人间还有这样一种际遇
要允许白云有翻山越岭的心情
在寂静的青苔边,在淡淡的暮霭中
有人回顾一生,有人去向不明
点评
这是一首以物我交融的时空之美表达特定人生感怀的抒情诗。
首先它的时间感很强:从去年到今日,到一生,视线放得很长;但在季节上又有四月的春天,时辰上具体到暮霭,无形的时间就有了一定的层次,远的,近的,中的,形成全诗不易察觉的结构,似乎再次印证了德国美学家莱辛在《拉奥孔》中的说法:诗是时间艺术。的确,这首诗以诉诸听觉的语言和声音为媒介,抒写持续于时间中的全部或部分“事物的运动”,生动展示了诗人对于人生命运的选择与想象,“当他终于追上孤独的星辰/绝望的青草因此也长出了翅膀”。
其次它有很好的空间感。当然,这种空间感不像绘画、雕刻那般以诉诸视觉的色彩和线条来生产,它突破时间艺术的界限,通过诗歌的语言媒介而诉诸读者的想象来产生,是让“第一自然”空间中的物体及其属性在想象的视觉中被看见。于是,诗中出现了说话的流水,思春的草木,失重的影子,细雨中逼仄的空巷,长出翅膀的青草,绝望的炊烟,翻山越岭的白云,青苔,暮霭……这些情景交融的意象依托于自然的秩序,各各具有生动如画的感性之美,但在诗中却寄寓了诗人的心愿、情感与想象,成为人格化的语象,从而跳出古诗的窠臼,具有了现代诗的艺术深度。同时,对应于诗中时间维度的层次感,这首诗在空间视觉上也是天上地下,远近收放,境界疏朗而有致。
这也是一首繁华喧闹中的孤寂伤怀之诗,从绝望到最绝望的极端负面情绪,以及孤独、干净、寂静和摇曳潦草的感受与体验,说明了诗人真实的心理,所谓“江湖悠远,红尘弯曲”,沧桑之感跃然纸上,而“要允许人间还有这样一种际遇/要允许白云有翻山越岭的心情”却又反弹琵琶,表现出现代人的自由宽怀。
整首诗的意境很美,语言灵动可人。(钱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