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过湖南永州宁远的人或许都知道,这里不只山水秀丽,而且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是舜帝南巡驾崩安葬之地,始皇帝屯兵强国之地,汉武帝发祥之地,濂溪汇入潇水流经之地,也是文人墨客赋诗吟咏之地。舜德文化涵养了宁远,宁远遍野是宝。
到宁远,不能不到九嶷山;到九嶷山不能不看舜源峰毛泽东《七律· 答友人》的诗碑: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这首诗发表于1963年12月,世人读出一个疑问,毛主席赠诗给柳亚子、郭沫若时,都在题中点名道姓,而这首诗却只题“答友人”,这位“友人”是何人?为何要隐去姓名呢?
其实最初的原稿题名是《七律·答周世钊、李达、乐天宇同志》,此事要从乐天宇说起。
乐天宇,湖南宁远人,中国农林生物学家、教育家、科学家。在延安时,毛泽东叫他九嶷山人。1949年秋,乐天宇任院长的华北联合大学农学院,与北大、清华两校的农学院合并为北京农业大学,乐天宇出任校务委员会“第一把手”。与年轻有为的遗传学家李景均教授产生了学术争端,李于1950年3月出走美国。此事惊动了中南海,毛泽东亲笔批示对乐天宇予以批评和处分,乐天宇于1951年3月调离北京农业大学。
乐天宇耳顺之年重又回到北京,成为了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的研究员,1962年秋,乐天宇带着五人科学考察组来到九嶷山,考察斑竹林。在此,乐天宇触景生情,诗兴大发,写了一首诗:
三分石耸楚天极,大气磅礴驱舞龙;
南接三千罗浮秀,北压七二衡山雄;
西播都庞越城雨,东嘘大庾骑田虹。
我来瞻仰钦虞德,五风十雨惠无穷。
力求山河添锦绣,访松问柏碣石枞。
瑶汉同胞殷古谊,长林共护紫霞红。
于兹风雨更调顺,大好景光盛世同。
落款是:九嶷山人。
乐天宇将九嶷山带回的斑竹,连同他写的诗,让儿子乐燕生一起带去中南海送给了毛主席。当时,周世钊和李达也从湖南考察赴京去见了毛主席,周世钊送给毛泽东一幅东汉文学家蔡邕文章的墨刻。李达送了两支斑竹毛笔和一首咏九嶷山的诗。毛泽东睹物思友,感物生情,握笔伏案,一首七言律诗喷涌而出。
后来,乐天宇表示:“我这个人平时做事莽莽撞撞,弄得不好,往后可能会给毛主席添麻烦,不能用我的名字。”当时,郭沫若正在编注毛主席的诗词,把乐天宇的意见转告到了郭老那里。郭老听后说:“那也好,改为‘友人'吧,”并解释道:“友人表示多数的意思。”
无论乐天宇还是周世钊、李达,他们都是毛泽东的同乡,也都是地道的友人。这首诗不管题谁的名,都表达了毛泽东对家乡的眷恋与思念。
纵观九嶷山,系南岭山脉,纵横2000余里,南接罗浮山,北连衡岳。千米以上的高峰有90多处,峰峦叠翠,岫壑幽奇,溶洞奇异,风光独秀。
九嶷山多奇岩怪洞而盛名天下。紫霞岩(岩即洞),数丈高的紫色巨大岩体,如一顶苍穹笼罩洞庭。清早,朝晖斜照,紫气缥缈,因此而得名“紫霞”。内岩有风洞、雨洞、雷洞、八音堂,可听风、听雨、听雷、听乐,这些天籁之音均自洞内瀑布天然生成。洞内石壁至今保留有唐宋名家题刻,有宋明纪游诗壁,堪称一绝。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在岩内连宿4晚,实地考察九嶷山,他在《楚游日记》中,将紫霞岩列为“楚南十二名洞”之首。
玉琯岩原称何侯石室,相传舜尧时代何侯南迁居此,悬壶济世,颇有名望。玉琯岩最有名的是宋代书法家方信孺所写的“九疑山”,字高1.8米,宽1.9米,字体工正,苍劲有力。岩上,汉代蔡邕的《九疑山铭》和近百方历代名人诗文碑刻,都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九嶷山是湘江发源地之一,有大面积的原始次生林,林海莽莽,苍翠葱茏,那石枞、香杉、斑竹“九嶷三宝”,更具特色,美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