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字街
其实,在十字街,真正喜欢读书,喜欢书,称得上“书痴”的人
还要算阿肖的堂哥,阿贵
为了得到一张,工人文化宫图书馆的,借书证
阿贵,白给他们抄了,两个月的书卡目录
阿贵是农民,要想得到一张工人的借书证,不容易,当然值
只可惜,用了不到半年,图书馆就被造反派封了
过了几年,阿贵也死了
对于阿贵的死,村里人有好几种说法
一是办大食堂时,作的孽,
就在十字街,李姓祠堂的后园,解放初,曾是镇公所的所在地
办起了山城的第一个大食堂
几个村,好几百户人家喔,在这里排队,领卡,打饭
头一个月,还好,吃得都是干的;第二个月,就变成了稀的
第三个月就不行了,咣咣当当的饭汤里,已看不到,几颗米粒了
于是,上级命令,把大食堂改成小食堂
一村办一个
办食堂,得打灶,村里要求每家每户,出三十块砖
阿贵带着阿肖,在野外转悠了半天,也找不到一块整砖头
阿贵发现,在乱坟岗,有一荒坟塌了个洞
里边还有些砖,没被人捡走
阿贵自己绕着坟头,转了几圈
叫阿肖钻下去,把砖头捡上来,他在外边接应
阿肖看着阴森森的墓窟,不敢下去,说
哥,下面有骷髅头,我怕
阿贵说,不怕,有哥呢,说着,掏出他的小鸡鸡
当年,阿肖十一岁,阿贵十五岁
阿肖发现,阿贵的小鸡鸡,缩得和他差不多大
阿贵就当着阿肖的面,把着小鸡鸡,绕着两个人,尿了一圈
一边尿,一边闭着眼,口中嘟嘟喃喃地嚷嚷着
天灵灵地灵灵,各路神仙来保佑,妖魔鬼怪躲一边
来年如是得长生,三柱清香上高头
硬是和阿肖,从墓窟里,捡出了几十块坟砖
事后,被阿肖妈知道,直骂阿贵作孽啊,作孽啊
阿贵死后,村里就有人说,这是报应,死人索命讨债来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阿贵是被村里的造反派头头
绰号叫和尚的大茂,害死的
阿贵是孤儿,爸妈死的早,可以说,是吃村里的百家饭长大的
那年,村支书被打成走资派,关进牛棚后
他不服,就去撕大字报,还偷偷给村支书送消息
被造反派们,抓进了秘密地牢
要他承认,这一切,都是受村支书他们一帮走资派,指使的
阿贵宁死不招
造反派就往死里打,打完了,又把阿贵拖到野外溪水里,淹个半天
再拖回来,过几天再打,直到认罪为至
不等文化大革命结束,阿贵被放出来时,已奄奄一息
虽然,阿肖妈曾偷偷去照看过几次
也没什么用,没吃没喝没药的,不过是多拖延几天时日而已
后来,十字街上的大食堂,改成了招待所
改制后,又建起了一座,富丽堂皇,气势非凡的大宾馆
和对面的黉门广场,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卷七:棋盘街
之所以叫棋盘街,其实,并不是说街的走向,像棋盘
七纵八横的,方格子一样,布局划分
而是据说,棋盘街上两厢院落内,大大小小,掘有三十二口水井
像星罗棋布的棋盘,因而得名:棋盘街
棋盘街不长,但名气不小
南和长生塘相连,有四季不断之清泉,绕黉门广场,穿城而过
北接红椿楼
其实,也是祠庙,塑有红椿太祖像,常年香火旺盛
街中,和镇圣巷交接,有坐北朝南,脚踏龟蛇两神的,真武大帝庙
每年二月二的,红椿庙会,和三月三的,真武大帝庙会
迎龙灯,滚绣球,玩高跷,搭台唱戏
棋盘街上,人山人海,一片繁忙,热闹连天
再加上,那三十二口,传说中的水井,和两侧鳞次栉比的街面房
很难猜测,当时曾经的繁荣情景,引人浮想联翩
解放后,山城的县委,以及各部委,就驻扎在真武大帝庙西面的南巷祠
和隔壁的菁庐办公
因此,棋盘街,又成了领导山城的,政治文化中心
人来人往的,倒变得肃穆、寂静起来了
但文革时,这里的县委,被民兵指挥部占领,成了他们武斗的据点
老百姓就像过鬼门关,晚上,都不敢往这儿走
指挥部门口,荷枪实弹,戒备森严
是不是会从里边,冲出一队队,藤帽铁棍的造反派们
登上大卡车,呼啸而过,又呼啸而入
不是去参加武斗,就是去抓走资派,去游街,去开批判大会
被他们抓来的走资派,不仅要戴上高帽子,挂上大木牌
还要一边游街,一边敲锣,自己喊打倒自己
走遍大街小巷后,又得在指挥部门口,跳三跳,这叫,去官气
是向革命群众认罪,如果不合格,那就再跳,直到革命群众,满意为至
这还算是轻的,如果抓来的,是他们的反对派,死对头
那革命群众手里的武器,可不是素的
棍棒刀枪一齐上,扣稻桶的扣稻桶③,吊飞机的吊飞机
什么利害,来什么,一个个被整得嗷嗷叫
一天,从外地来了个,看上去蛮清秀斯文的年轻人,还戴着眼镜
他说,他来找他的老婆,他老婆,姓狄
半年前,被你们这里,一个姓何的中学老师,从他们老家农场
带来了山城,现在,他来接她回家
造反派一听,傻了眼,姓何的老师,是堂堂的县革委会副主任
会勾引他的老婆
肯定是反对派的奸细,污蔑造谣,不分青红皂白,就把他抓了起来
一问,还真有这么一回子事
姓何的副主任,在老家读高中时,班主任,姓狄
他家,有个女儿很漂亮
可姓狄的老爸很固执,不同意他们来往
觉得这个学生,太轻浮,日后定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
不想,世事难了,姓狄的老头,进了牛棚
他女儿,也被上山下乡,去了农场,没日没夜地修地球
姓何的学生,倒成了中学老师,当了县革委会副主任
趾高气扬,意气风发,随即去老家,把姓狄的女子接到了自己身边
这时,见姓狄女子的老公,找上门来,不禁有些恼羞成怒
他倒也想试试,姓狄的女子
对自己,有几分真情实意,就带着美女,一起上了指挥部二楼
隔着玻璃窗,看造反派在院子里,怎样毒打眼镜男
谁知,美女无动于衷,看了两眼,独自下楼去
姓何的副主任,一看无趣,把胳膊往下,一挥一甩
被毒打了半天的眼镜男,血淋淋的
被几个造反派们,拖出了大门口,拖出了棋盘街,拖出了城外
这对姓何的副主任来说,是小菜一碟
在文革期间,被他玩弄过的女学生,女孩子,何至一、二个
好几次,被自己人,堵在了房里,车内,野外
其实,车震,这个词,早已有之,只不过现在是小车,以前是大卡车
一直到,抓革命,促生产
老县委的驻地,办起了量具厂,民兵指挥部被迫搬出了,棋盘街
占领了,县革委会斜对面的,第二百货公司大楼
作他们的临时据点
这时候,民兵指挥部的老对手,成立了独立团
声势浩大,很快就盖过了,民兵指挥部,占据了,南门外的东风旅馆
并在大门口,架起了机枪
声称:要和民兵指挥部的人,血战到底,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没过多久,从省城赶来了,两卡车头戴钢盔,身佩枪支的独立团人
还有满满的一卡车炸药
批评,山城的斗争,太慢了,根本和全省、全国的革命大好形势,不般配
他们准备用炸药,彻底干脆把民兵指挥部炸平,决一胜负
当地独立团的头头,深感责任重大,不敢冒然答应
只建议,围住民兵指挥部,把里面的人统统赶跑,就行了
包围指挥部那天,天,下着毛毛细雨
独立团的人,只在二百公司大楼对面的,南街口和西街口,筑起了高高的沙袋包
时不时的,有人往楼上窗口,放几下冷枪
窗口里面也伸出,阴森森的机枪,突突突地往下胡乱扫射一通
竟还有那么多,不知死活的吃饭群众,硬凑上去看热闹
结果,被飞来的流弹,打伤打残了,好几个
到了下午四点左右,民兵指挥部的人,终于,撑不住了
准备突围
随着一阵猛烈的机枪声,一百多号人,扶着挟着女的老的往外冲
沿着唯一没人把守的东街口,过解放路,往江北逃窜
独立团的人,一直追到江北大桥边上,见好就收,就止住了
大桥那边,是民兵指挥部的,乡下大本营
事后有人说,人群里好像还看到了,那个姓狄的女子和何副主任
吓的,双双都尿湿了裤子
卷八:托篮④
山城人,不仅崇尚仁义礼智信,耕读传家
而且,心灵手巧,多才多艺,是全国有名的百工之乡
因为地少人多,山城人,一般老百姓,都以能学一门手艺为荣
手艺防身,到老不穷
什么木雕、竹编、绣花、蓝染土布、红木家具……
只要你,说得出的,就没有山城人做不出的,精益求精,应有尽有
特别是泥匠、木匠、石匠
在全国,只要大一点的工地,就少不了,山城人泥木工匠的身影
紫禁城的金銮宝殿,灵隐寺的释迦牟尼大佛
至今,都闪耀着山城手艺人,精雕细刻,非同寻常的智慧和结晶
就连周总理生前
也盛赞,实乃是取之不尽,绵绵不绝,泥木工之仓库也
可也有人,大不以为然也
那就是,邻县廿三里,一个朱姓的翰林、御史,自命不凡的人
特地让人挑选了,十八对
款式一样,大小相同,做工一等一的朱红托篮,给李姓亲家祝寿、送贺礼
托篮,上下两层,里面尽搁着些寿桃、索粉、红糖、绸缎被面
之类的土特产
一路上,吹吹打打,跨马坐轿,好不热闹
旁人见了,都夸李姓女儿好福气,官宦婆家就是不一样,好气派
李姓亲家也是名门望族,书香人家,窃知朱姓亲家做法的深意
拈须一笑
随即命人找来,当地最有名气,号称“状元篾匠”的
马师傅,花了三年零六个月,制作了一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八角形托篮
无论从造型到结构,从大件到配件,从外部到内部
每个细节,无不精雕细琢,精妙绝伦,别出心裁
八角形托篮,共分三层
内置八角形果盒八个,外,或织或刻,云纹花卉,人物山水,历史典故
特别是,在托篮的提框、缘口、圈脚、腰带处
还嵌镶飞禽走兽,鸣蝉舞蝶
以铜丝固定,一提一动一晃间,禽兽蝉蝶,随即跳跃鲜活起来
置于厅堂之上,满室灵气,熠熠生辉,令人拍案叫绝
趁女儿回门探亲时,李姓亲家,特地挑选了几个精壮后生
轮流替换,挑着八角形托篮,礼品,跟着女儿女婿,步行回到邻县廿三里
一时间,轰动了,两县四乡八镇
看热闹的,鼓掌喊彩的,评头品足的,络绎不绝,驱也驱不散
朱姓亲家,虽然为官多年,也没见过这架势
不免有些惘然
因为,在他的乡党邻里间,一般老百姓,都以鸡毛换糖之人为多
还真找不出,一、二个这样,出神入化的手艺人
解放后,这对八角形托篮,被省博物馆,直接送到了北京
现在,还被故宫博物馆珍藏着
但令山城人,至今都耿耿于怀的,是另外一件事
改革开放初期,山城人,不知什么时候起,竟涌现出了一阵绣花潮
就是在自己家里,用缝纫机,绣些卡通之类的五彩小绣品
譬如动物啊,飞鸟啊,花卉啊,人物啊
镶嵌在小孩子、小朋友们身上的衣帽、肚兜、鞋子上
还有一些姑娘们的嫁妆、挂包上
每到逢双,集市日,家里人就会拎着个小竹篮什么的
装着各式样品,站在解放路两旁,向人兜售
这里,离南街闹市区很近,但比较偏僻,人不多,方便
只要被客人看中,就往家里领,一边谈价钱,一边验看货色
一来二去,客人做熟了
下次就直接写信,打电报,说明样式,数量,付款订货了
慢慢地,四面八方的人,都知道了小绣品
山城的一些年轻人,看准了商机,也开始扛着大包小包,往全国各地跑
东西不贵,赚钱不多,一个卡通小绣品
不过是几分钱,最多几毛钱而已
但对一个,刚刚从贫困线上,挣扎出来的山城人来说
那绝对是一份活水钱,救命钱
过不了多久,解放路的小绣品市场,就被突然之间取缔了
理由是,严重影响了有关部门的,税收政策
政府不可能
只让一小部分投机之人,先富起来,而破坏整个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
偶尔,有几个胆大的人,老婆婆老妈妈的
在解放路边的小巷里,一闪而过,也像老鼠见到猫
鬼鬼祟祟的
做不了什么生意,只是来听听风声、探探路
但邻县的一把手,就不一样了
在充分听取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后,大胆拍板,开放市场
迅速办起了,第一个小商品市场,要知道
那个用门板砖头搭建的,简易棚小商品市场上的,一半摊位,是山城人支撑的
自此,山城有钱的大老板,都往邻县跑,没钱的小老板
往山沟沟里跑,因为那里税收低,劳力便宜
现如今,斗转星移,小商品市场不仅独领风骚,还走出国门,雄霸世界
邻县,那怕是一个穷小老百姓,都富的流油
而山城的县界,离邻县的小商品市场,不过十里地之遥
坊间,自古就有一种说法:山城人会躲,邻县人会寻
意思就是,不管山城的手艺人,在一省各府州县,哪个山角旮旯里干活
邻县鸡毛换糖的人,摇着拨浪鼓,都能找到,以求一宿两餐⑤
现如今,乌鸦变凤凰,鸡毛换糖的人,日进斗金
而做手艺的人,还在追求什么建筑啊、木雕啊、竹编啊、家具啊
苦哈哈地
靠这种传统的、专业技术性极强的手艺,出卖劳动力
山城人,以后的苦日子,有得悔啦
卷九:大寺下
山城街衢,也和一般江南古城一样,是典型的丁字形布局
县衙,坐北朝南
正前方,为南大街,两侧,分东街和西街
街旁,店铺林立,人来人往,为山城人主要的活动、聚集地
整个山城,背靠北江,南峙东、西两座岘峰,奇山秀崖,松柏葱翠
确也是个风水宝地
向南,过南午岭,三杯亭,就是南乡
民风淳朴,物产丰盈,更是另一番世外桃源的好景象
而大寺下,就在离县城正南门,约三、五里地左右
说是,大寺下,其实,是村名,四周一马平川,阡陌纵横,鸡犬相闻
更不见有什么寺院庙宇,钟阁鼓楼的踪影
听老辈子人说,大寺下村,只所以叫大寺下,是有原因的
相传,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这里就建有了寺庙
随着隋、唐时期,佛教各宗旨盛行,这里便成了佛门胜地:法华寺
什么天台宗,六祖、七祖、八祖诸大师
都曾在此主持,或弘扬过法门教规,拈花参禅
到了宋朝开国年间,这时的法华寺,已改名叫中兴寺
盛况空前,寺内不仅有莲池、平台、佛阁、大殿,规模宏大,甲于诸刹
还建有一座,气势恢弘,雄伟瑰丽的实心砖塔
成了江南一带,独一无二,一个完整的佛门建筑群体
在兴旺时期,东至岘山山麓,西至甑山脚下,长达十余里
都是中兴寺的庙宇,房舍,田产
养有僧侣不少一千多人,晨钟暮鼓时间,烟霞缭绕,鸥鹭来去
松声泉溜,清音唱喁,有如误入仙境一般
可惜的是,不知什么缘故,如此庙宇层叠,浩如瀚海的寺院
竟被无情的大火烧毁,一把火,整整烧了十天十夜
直烧得日月无光,阁垮殿塌,墙焦瓦碎,城南门外一片火海
只剩下,孤零零的,一座砖塔,在残月下哀泣
关于中兴寺,被大火烧毁一事,坊间,有多种说法
其中之一,是说,毁于明代战乱时期,因土木堡之变,明英宗兵败被俘
天下为之大乱,匪盗蜂拥而起,民不聊生,因而殃及寺庙
而又有,另一种说法,却大相径庭
说是寺内和尚,不守戒律,亵渎佛规,奸淫妇女,被官兵抄杀灭寺
南寺,地区咽喉要道,是南乡人,翻南午岭,过三杯亭
入城的必经之路
凡有人行走,探亲访友,必入寺内烧香礼佛,祈福许愿,以表虔诚
不想日久天长,一帮秃驴竟起了贼心奸意
在各佛堂殿前,跪板下,暗装了机关
只要瞅见,略有姿色的小姐、姑娘、小媳妇,就偷偷地扳动翻板
把人滑落地下暗室,供他们淫秽作乐
一来二去,就有人时不时,向县衙报案,家眷失踪
几番追寻搜索,明查暗访,锁定了,只有寺内的和尚,最有作案嫌疑
官府几次派人捉拿
都被挡了回去,寺里的和尚,不但有拳脚功夫,还武艺了的
官差捕快们,不是被伤,就是被残
县衙无奈,速报文书至州府省司,上峰闻讯大怒
即命一宣慰使佥事,正五品,亲率二千人马奔赴山城,血洗寺庙
从地下暗室中,救出众多被蹂躏的妇女
不幸的是,在几次包围、冲杀中,宣慰使佥事身负重伤,不治而亡
愤怒的官兵、百姓们,恨从心来,胆向横生,一把大火,把这千刀万剐的
寺庙,烧得个干干净净,永绝祸患
可也有的人说,这事发生在附近一个,叫西山寺的庙里
和中兴寺,好像没什么关系,冤枉人家了
但这事,不管是发生在西山寺也好,还是中兴寺也罢
现在都已无从考证
关健的是,如中兴寺确系被匪盗所毁,此后数百年间
因何不见有人重塑佛像,再建庙宇,足见其被抄杀灭寺一说,不谬
自至今日,城南门外一带,除了有大寺下村遗名
还有相隔数里的,碗店,仓前等村名,可见其寺院之大、之广
相传本地著名婺剧,火烧红莲寺,就是据此
演义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