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作为一个时间概念,只不过是个瞬间。然而,对深圳这座国际化都市而言,却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这不仅仅是在中国,即使在全球城市化进程中,也是一个奇迹般的异数。这座城市拓荒者的身影,大都融入灿烂的晚霞,而从晨曦里走来的年轻一代,对这座城市的历史却非常陌生。富而思源,挽留历史,是近年来深圳本土文学艺术创作的重要主题,且不乏佳作。以《那个年代》命名的又一部“深圳制造”,即将接受本土观众的检阅(五月一日,深圳电视台财经频道播出)。这部34集大型都市情感剧,以中国股票诞生史为背景,艺术地再现了深圳市委市政府和广大股民,以“敢为天下先”的拓荒牛精神,在中国股市的这张白纸上,留下的第一个脚印。
一部波澜壮阔的股票诞生史
屈指算来,股市这个资本市场的怪兽才刚刚闯入中国,自1990—1991年上海、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分别创立,不过屈屈20年光阴。然而,深圳的股份制改造,却在此前的80年代就艰难进行着。没有任何现成的东西可以套用,有的只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关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讲话: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年代,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那是一个梦想成真的年代。
《那个年代》以“大时代小人物”的白描手法,穿越20年时光隧道,复活了深圳股票诞生之初那段鲜为人知又震撼人心的历史。是截止目前唯一一部以普通股民的情感,透过文学和思想的视镜,全景式回望股市历史的电视剧;是真正来自源头的一道迷人风景。
“证券市场是国民经济要素市场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证券市场的创立功不可没。中国股民为中国经济腾飞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任何领域无法比拟的。在经济转型中,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实体经济无法解决的问题。当中国即将成为亚洲金融中心崛起时,我们不能忘记20世纪80年代的股民。”该剧片头的这段话,正是这部作品的创作初衷和核心价值。
剧情始终沿着中国股市诞生前的阵疼、成长期的乱象、繁荣前的沉浮这条主线,从股份制改造、股票发行、抽签表风波、土地转让、资本市场,全方位展现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冲突,时代命运和个人命运的密切联系,深刻揭示出不同社会层面各色人等的灵魂世界,留住了中国股市初创期欲望横流又激情飞扬的那段珍贵历史,留住了一代股民的心灵真实和裂变,其中的阵痛与无奈、罪恶与忏悔、困惑与觉醒,都打着时代特定的烙印。在对那个年代的深情回望中,传达出创作者高度的历史责任与时代担当;在看似风轻云淡却是自然流动的生活场景中,表现出与特区改革开放一路走来的在场者的深沉思考和赤子情怀。并对金钱名利、爱情婚姻、伦理道德、腐败现象等公众关注的社会话题,发出了无声而严肃的叩问。用“心事浩茫连广宇”来形容创作者者在作品中倾注的深沉情感大概是恰当的。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对这部作品的解读,应该是:浓缩股市风云,透视股民命运,直击社会病灶,剖剔人性弱点;一部波澜壮阔的股票诞生史,一幅欲望飞扬的人生百态图,一部动人心魄的股市蓝皮书。
一群有胆识有情义的人物
一群道德品质和精神气质绝不相同的人物,滴水归流般溶汇于特区这片梦幻般的海洋里,命运在情感、欲望的激烈碰撞中跌荡沉浮;人性在反复无常的震荡中粉碎、苏醒并还原。该剧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有血有肉、有胆有识、有情有义的人物形象,不管是勇立潮头的“领头羊”,还是沉浮在社会低层的小人物,各自都在沿着自身命运的流程自然行走。市委黎书记、由普通股民而地产老板的罗震中、学雷锋标兵陈爱华、股市冒险家陈家兴、股改办主任刘大海、证券公司经理周元龙、银行职员雷雪冰、记者文菲娜等等,他们都在“杀出一条血路”的改革洪流中,极力彰显着各自的生命潜能和人格魅力。即便是钱明贵、冯建业、陆剑、李少友这些作为“病态”案例剖析的人物,也是以本色的状态亮相。正是这些无意修饰的脸谱,构成了那个年代的丰富表情。
的确,股票的出现,是中国人的财富观发生了一次颠覆性革命。沿袭数千年的耻于言利,安贫乐道的传统观念土崩瓦解,随之而来的是对金钱的极度渴求。从满街叫卖,到一股难求,这是一场人欲之战,撕博的对象是人性和本能,转而是人与人之间的残酷争夺。迷乱的诱惑无处不至,洪水般摧毁着人们苦心经营数年的精神堤坝。股市在改变许多人命运的同时,也改变了许多人做人的准则。
信贷科长被上市公司老总拖下了水;天生丽质的美人经不住权利的诱惑;黑吃黑则见怪不怪。与其说改变他们的是金钱,不如说改变他们的是股票,因为股票的出现这座城市的品质在悄悄变化。在这条魔绳的牵引下,轰动中国股市的“抽签表风波”和“田野崩盘事件”就不足为奇。
一切都在“摸着石头过河”,一场划时代的革命,必将付出高昂的代价。作品用虚实相间的表现手法,擦试去掩埋在岁月风尘中一段不该淡忘的记忆,留下了股市长河源头的珍贵照片,为股市的健康发展立此存照。
罗震中是该剧倾情塑造的人物之一。他是一个很有经济头脑,且有胆有识、重情重义、敢作敢为、既传统又现代,既有平民情结又有贵族情怀的人。他是千百万闯荡深圳者的缩影,愈挫愈勇,永不言败。推销验钞机被暗算,经销的电梯突发坠落事件,售出的净水器喝坏了人。他对市场和股票一无所知,在熟悉“游戏规则”的过程中,经历着种种特定环境下的特殊体验,痛苦、迷茫而无奈。然而,不论何时何地,他都坚守着自己的做人标准,不言放弃。后来终于化蛹为蝶,成了身价千万的股市大户、地产老板。他对财富有着强烈的猎取欲,但能遵守“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法则;他在一群名利之徒间穿梭,却始终保持着一分清醒;他只所以能与各路“神仙”成为朋友,是因为践行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做人信条。他总是在朋友最需要的时候招之即来,又是朋友最得意的时候退身而去。他把智慧和才华用在规则许可的公平竞争中,不屑浪费在蝇头微利的精心谋算上。他习惯于独力担当,像一个孤独的行者,抬头挺胸、步履坚实,目光如炬地行走在世俗生活中。知恩图报、成人之美这些传统美德,以及审时度世、勇于冒险这些现代理念,在他身上表现的非常和谐。人性里蕴含的真善美,在欲望诱惑中从来没有扭曲和变质。
黎书记的出现虽然不多,但敢闯敢拚的改革者形象已经跃然而出。
剧中“活雷峰”陈爱华的形象令人肃然起敬。在无人购买股票时,她响应政府号召,把25000元积蓄全买了股票,成为千万富翁后,又以大爱回报社会。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她像一面镜子照出许多人的小来。同时也校正了一种视听错觉,在许多人看来,股市只有利益,股民眼里只有钱,其实,这里同样有金子般的心灵,从来不缺少爱、理想、善良、宽容、同情、怜悯这些人类共有的美好品德。
人类文明进步的第一要素不是物质而是精神,小到决定着一个人人格的优劣,大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文明的兴衰。深圳这座梦幻之城,正是建立在由这些普通人托起的“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之上。
剧中另一个人物陈家兴的人生更为传奇,但并不夸张。他以农民式的坚韧、智慧和狡黠,置于死地而后生,完成了由农民工到富翁的华丽转身。他的成功更具特殊意义。雷雪冰和文菲娜在现代都市生活中属于领引时尚的一类,她们的美貌、学养、志向、智慧和才情,决定了她们在世俗生活中如鱼入水、游刃有余。但不同的人生观,决定了她们的悲喜命运。钱明贵已经获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他却从未品尝到一点幸福的滋味。面对金钱和美色,难以把持,彻底地迷惑其中,走上了不归路。还有周元龙、刘大海、陆剑等人物也个性突出,令人过目难忘。
一部真实反映生活的力作
《那个年代》不以情节紧张、曲折,矛盾尖锐、激烈取胜,而是按照生活的自然流动,艺术地反映着生活的真实,同时以富有思想和诗意的对白,从另一个侧面,引导观众向精神高地攀登,表现出高雅艺术的基本特质,从根本上与时下泛滥成灾的搞笑、娱乐片拉开距离。
情感是一切艺术的本质特征,《那个年代》对情感的传达浓郁而热烈,不管是多姿多彩的股市人生,还是万象纷呈的社会生活;也不论是男女间的纠葛,还是灵魂的独白,从来不缺少饱满的激情。“特定情境”中各色人等复杂而细微的感情世界,表现得婉转缠绵、传神到位,使人在回味中启动心智。
最后想说的是,重述历史和表现当下,无所谓此长彼短。实际上,无论过去时还是进行时,叙事所指涉的仍是现实。具体到这部片子,从技术上去考量拍得是否漂亮和精彩已经不太重要,重要的是要尊重那段历史,要让今天的人足够回望昨天。
不必说,《那个年代》在深圳人眼里自有不同,一定会感受更深,“反刍”更多。特别是新老股民观众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