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文如其人,文字可以通灵,我深以为然。我与郭军平老师至今虽未曾谋面,但通过文字仍能感受到这位关中平原汉子的质朴和古道热肠。
也许是受我所居住环境的影响,我对水有着特别的好感。在我眼里,不一定非是风景名胜,只要有山有水有花草树木,便是美景。当我拿到文友郭老师寄来的散发着墨香的散文集《怀念河流》时,还未见书的内容,便一下被这带着淡淡乡愁、富含诗意的书名所吸引。
全书分了六个小辑,收录了63篇文章。有对家乡的深情讴歌,有对远方美景发自内心的赞美。这本不薄不厚的散文我看得很慢,一是工作家务及其他俗务占据了大量的时间;二是我读得很仔细,用心感受作者笔下的美景和对人生的感悟。
书名也是第一辑的名字,从这些文字里,读出了作者那种不忘根本的善良。他在《一条大河从我心上流过》中写道:“无论是激情昂扬的诗歌,还是优美隽永的散文、杂文,我感觉我的文字不能没有这条大河的滋养。这条美丽的大河哟,一直在我的心中流淌。它不仅让我的文字如行云流水,也让我的文字充满绵绵情韵。每当我提起笔来,我都需要这条大河的浩荡情感。”在这里,作者不加掩饰地大声表白,深情款款,拳拳赤子之心日月可鉴。作者还连着写了家乡不同天气的同州湖,把它比作美女,毫不吝啬地发出了深情地赞美。对于那条充满诗情画意、滋养先民小河的消失,则充满了深深的遗憾和眷恋。只是失去的是一条小河吗?显然不是,作者是因为失去了承载精神意义的载体,因而才会无比沉痛、眷恋。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如诗人一样,江南秀丽的风光不知让多少南来北往的游客沉醉迷恋,也让这个从未去过江南的黄土高原的汉子日日夜夜地为她痴迷,为她倾心,如此热爱,怎能不去?郭军平既是游客,也是文人,而文人的情感较常人更为丰富敏感。那些无数次出现在我们眼里、耳中的周庄、漓江、桂林等江南名胜,让他魂牵梦萦,终于抵挡不住诱惑赴了约。这些名胜早在无数文人墨客的笔下熠熠生辉,郭军平老师另辟蹊径,不是用在场式的描述性语言给我们描述美景,而是用一种近乎痴迷的陈述性语言,倾诉了他对她们的爱恋。他在诗意的周庄里写道:“宁静姿态下的周庄一定是一位温婉多情的江南女子。那温婉多情的江南女子啊,一定是水一样的忧愁,水一样的明媚,水一样的清纯。”在他眼里,周庄是一首清新而淡雅的诗,一幅高雅而古朴的画,一曲悠扬而多情的曲。作者对漓江的爱慕之情,更是说不清道不明,始终萦绕于怀,“久不见漓江,可并不因之而陌生,就像倾慕心中的图腾一样,并不因为距离的遥远而生疏。”“向往漓江,是多少年来的梦想,是藏在心底多年的夙愿,常常感觉漓江正是那烟雨迷蒙中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感情热烈饱满,直抒胸臆。大约再迟钝的人,面对江南美景,都会成为诗人,成为情圣。
甪直,对郭老师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地方,当年他来这里是寻梦的,是奔着叶圣陶先生而来的,字里行间都是对先生的敬仰之情。大约那时,他并没想到,几年之后,这里竟是圆梦的地方。他的散文集《诗意语文》获“叶圣陶教师文学奖”入围奖,2018年在甪直举行颁奖仪式,我是在朋友圈欣赏他台上的风采的。
我承认自己的浅薄,有时会以貌取人,阅读这些文字,我并没有循规蹈矩、“从一而终”,而是跳跃性的,从目录里选择与我有眼缘的来读。当我看到《汉阴访三贤》时,我是直奔而去,沈士远、沈伊默、沈兼士三兄弟可是我们安康的骄傲啊!“三沈纪念馆”果然也没让远道而来的客人失望。《紫阳记》里的几位文友我基本听说过,就是没见过面。郭老师还就当地饮食、口音与关中做了比较。
能写文章的老师不少,但文章写得好的老师的确不多。文学虽然来源于生活,但一定要高于生活,即使是写实性的散文,它也不是生活的原版再现。从郭老师的文章中,能感受到他深厚的文字功底,也能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善于从生活的细节中发现闪光点,并进行思考总结,这些都是值得我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