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小说• 散文 >>  散文• 随笔 >> 朱晓剑:书事三章
    朱晓剑:书事三章
    • 作者:朱晓剑 更新时间:2019-03-06 08:40:14 来源:原创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957

          逛书摊


    爱上阅读,必然爱上淘书。淘书亦称“猎书”,每次逛书摊都会记下多多少少的文字,也不讲求什么章法,唯求记下淘书的最初想法,这才是最真实的记录吧。逛书摊,当然比逛书店多了些趣味。因为你不知道逛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样的书。因此变得刺激,也有探险的意思在里面。

    在成都,以前爱去厂北路逛书摊,那里有几家旧书店。现在的老板喜欢把好书放到网上贩卖。再去逛就遇不到什么有意思的书了,也就懒得再去逛一逛。

    平时逛的是玛塞城、送仙桥。周六去玛塞城逛,这里的开门时间晚,早上七八点赶过去也会遇到好书。我淘书很杂,故而每次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收获。有一位出版社的朋友看到之后说:“哎呀,什么书都收,要不得哦。”我理解,有一些书是不必收下的。但一些旧册子,猛一看价值不大,却是历史的见证。所以,我遇到手头没有的小册子,照收不误。在玛塞城逛了一圈,如果时间还早,再有一两位臭味相投的朋友,坐车去毛边书局·桃蹊书院,在那儿或喝茶或淘书,就很随意了。即便无所事事,也可以聊一聊书人书事。

    再就是送仙桥,周三、周日逢场,我去的最多的是周日,这时候去的书友多。逛书摊之后还可以喝茶闲话,这样的交流常常要消磨半日时间。不过,这正是乐趣所在。

    冬天的时候,天亮的晚,书摊却摆的早,四五点钟都有人摆摊了。我去的时候常常是七点钟,天还没有亮,就带着手电筒淘书。听说一些地方将这样的书摊称为“鬼市”,我觉得早市更适宜一些。

    天津由国庆兄有一句名言说:“逛逛旧书店治头疼。”我觉得有几分道理。不管怎样,逛书摊在成都也是家常便饭。像我这样的人每年多多少少要逛数十场旧书摊,头疼少了,也增加了几分阅历,这也是好玩的事。


          书友


    因为逛旧书摊,常常遇见一些人,得空会聊几句,如此也就结识了这样那样的书友。有一位书友是作家,他收藏日记本。据说是成都收藏日记本最多的一个,内容更是五花八门,这些日记所记录的是成都私人史。每次逛书摊,都会遇见他淘日记本,翻翻捡捡,讨价还价,于是就收了些进来。像这样的书友,在成都并不多见的。

    在出版社任职的王老师属于学者型编辑,因为他不只是编书,也是爱书人,也在进行学术研究。他来送仙桥的次数不算多,每次来都会新发现。“今天又没有淘到一册书。”他这样说。我倒是杂七杂八地买了一叠。我称他为“出版家”,坦率的说,成都做出版的人多,但能称为“出版家”的太少太少。我每次这样说他,他感觉摇头,“打住,朱老师,你别给我扣帽子,我是小编辑。”这虽然是玩笑话,也足以说明在认识自己方面,王老师是谦虚的。因之,大家淘书之后,就会去旁边的龙抄手吃饭。一进入店堂,就看见里面陈列着一些假书。毛边书局的傅局长就说:“你看,放这些假书多没品位,朱老师的《天天见面》放这里合适。”但店家似乎没有更换假书的意思。

    诗人小杜前一两年爱到送仙桥逛书摊,因为住在华阳那边,每次过来都有些晚。但他淘书注重实用,也就时常遇到有意思的书。但他最近去的少了。这大概跟工作太忙有关系吧。

    在送仙桥还遇到一位书商老刘,听其方言就是河南人,一问才知道他是距离我家很近的县城。于是攀上了老乡。后来几次交流,我才知道他靠贩卖旧书,一不小心在成都购了房,俩娃也接到了成都读书。这样的个案在书友中还很有不少,他们靠着自己的双手努力地拓展着成都书事。老刘贩卖的不只是图书,或可泛称纸制品,内容五花八门,也正因如此,书生意是越做越大。

    在成都,书友的交往可用“淡如水”来形容,闲暇时光,也会坐到河边聚下,喝一杯茶,聊聊书人书事。平时交往的并不算特别多,毕竟是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书故事。


          签名本


    不少书友喜欢名人签名本。这是好事情,逛旧书摊时常遇见签名本。比如成都文化名人艾芜、周克芹、车辐等的签名本时常会遇到。也分不清真假。遇到这样的书册,我却甚少去关注。因为听说成都有一位签名本的制假高手,时不时流出来名家的签名本。原版在其手头,流出来的签名本当然是假的。因此遇到名人签名本就宁可错过,也不去上当。

    还有一种签名本就常见了。比如一些不读书的“文化人”常常为了显示有文化,朋友出版了新作,都要讨要一册签名本,“以备珍藏”,可过了一阵,这签名本就流落旧书摊了。作家张义奇说:“现在很少送书,送书也不签名,免得在旧书摊遇到了,尴尬。”其实,每一本书都有自己的命运,我倒觉得书即然送了出去,就与送书人无关了。那就看它的“造化”吧。有段时间,我甚至想着把这样附庸风雅的“文化人”做个记录,看看他们对书的态度就知道他们的文化水准如何了。

    遇到这样的签名本,不妨收录一下。不过,有一种签名本,是不得已流出来的。那是因为其主人故去以后,因种种原因流了出来。在蒋维明、伍松乔、谢庄等文化人去世之后,我都淘过他们的藏品。虽然只是薄薄的册子,也给它们留一个去处吧。

    最好的签名本,当然是作者的题赠本,题上款且钦印,如果再是毛边本,那就最完美了。照这样的标准看,我也还是收藏了一些有故事的书。不过,这都不是苛求的事。不过,若是和作者没有更多交集的话,那样的签名本意义也不是很大吧。要知道,签名本不只是签名,而是见证一段雅致的书事。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