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刚拿到邮购的《非理性的人》(美 威廉·巴雷特 著 段德智翻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版),这是一部存在主义研究的名著,此书的副标题就是“存在主义哲学研究”。对于存在主义,我知道萨特,80年代买过他的专著《存在与虚无》,但是没有完整读过,现在还放在书柜一偶。对存在主义的理解也只是从一些名言上来获得信息。存在先于本质,存在主义就是以人为中心的哲学,人的个性和自由是至高无上的生命方式。而存在主义在中国曾经受到的批判就是它的无政府主义,人性自由和社会制度、道德总归有矛盾的地方。
前言中特别引用了马克思的名言“人是人的最高本质,”“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这段话引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我记得我也买过四卷套的选集,我很想看看马克思这句话的前因后果。因为断章取义的引用往往会歪曲了作者的原义。但是我的书架上已经找不到这套书了,不知道被我藏在哪个木箱子里打包封存了。80年代马克思曾经是我们几代人的偶像,我通读过他的《资本论》,对于克思的名言:“资本来到人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流着鲜血和肮脏的东西。” “资本家有了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就会铤而走险,有了百分之百的利润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有了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就敢冒上绞刑架的危险。”这样富有诗意的警句记忆犹新。但是到了90年代,中国也开始实现马克思所警惕和批判过的资本主义了,21世纪更是财富至上的时代,马克思对资本的批判对当今社会显然是不合时宜了。马克思似乎过时了。从他的书从我的常用书架上消失说明了这点。但是我们知道的只是被片面使用的马克思,并不是完整的马克思。马克思的“人是人的最高本质,”“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和存在主义的精神是一致的。马克思也是存在主义大师萨特的偶像。萨特绝对是马克思的粉丝,对马克思的才华佩服得五体投地。
尽管,马克思的才华体现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政治、经济、法律他几乎无所不通,他唯一薄弱的领域是人学和生命学,就是人的非理性。这使得萨特自以为有了对马克思作出贡献的机会,他甚至把存在主义当作了马克思主义的一部分,因而产生了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存在主义就是对马克思主义所缺少的人学部分给予了补正。而中国过去几十年都一直生活在马克思的影子下,马克思曾经一度是各级政府的最高领袖,马克思的学说在中国的地位可能是全世界最高,即便现在,马克思仍然是中国官方的精神神庙,尽管,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孔子的势力已经有所回升,但是面对洋人马克思,如果让他们两个人站到PK台的话,从官方角度来讲,需要保全升级的恐怕还是马克思。
我想了解的是马克思和抽象艺术的关系。马克思的年代,西方架上抽象艺术还没有开始,因此马克思没有机会介入抽象艺术的评价。但是我们可以从马克思对人的评价中,来感受他对抽象艺术的态度。“人是人的最高本质,”“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0页)这本是两句大白话,是一个普遍真理,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类世界的中心是人。这里有两层意思,人作为人和人为了人。“人做为人”就是为了“人为了人”。转化为一句中国的名言“人生为己,天经地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为什么说“人生为己,天经地义”?因为生命只有一次,组成生命的基因是自私的,为己的。生命需要空气阳光和食物才能够得以生存,生命为了生存就必须获取衣食。这是生命的本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没,生命为了生存而获取必须的衣食过程,就是为自己的过程,这个过程无法实现,生命就无法继续。所以“人生为己,天经地义”是生命的性质所决定的。违背这个规律,人不为己,后果是生命结束,是死亡,自然成为了“天诛地灭”。这和马克思的“人是人的最高本质,”“人的根本就是为了人”是一致的,和存在主义“以人为本”的哲学理念也是一致的。这个“以人为本”的人学概念,也成为了中国当今的国策。“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中心就是马克思的“人的根本就是为了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
人之为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人是理性的、社会性的人,还是非理性、生命性、自然性的人?在人的生命过程中,理性和非理性究竟担当着什么样的角色,它们在生命和社会中如何分工。事实上,这是人类千百年来一直就争论不休的问题。也是人之初,性善还是性恶的生命哲学问题。在西方社会,从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开始,人的问题就一直是世界的最大的问题。
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历史进化中,理性文化显然是占上风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和自然斗争和妥协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人类社会的集体智慧和力量显然是起了巨大的作用,而这一切都是靠人类理性的智慧才获得的成功,因此,在历史进程中屡试不败的人类理性文化构成了统治世界的文化,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按照理性社会发出的指令来发生的。在理性文化拥有强大的统治力的日子里,人的非理性生命是受到压抑和剥夺的,理性的政治、宗教、神学和经济模式将人的思想和行为训练成机器,而将人的个性和人的私有性异化为一种接近疯狂的共性,并将这种共性奴役着人的个性和私性。在战乱和动乱的历史中,共性发挥了巨大的改变历史的作用,但是到了和平年代“饱暖生淫欲”,人性中的私性、非理性需求就彰显出来。非理性生命方式是人的永恒的生命方式,不会因为理性社会的压制而异化消失,只是暂时禁锢,一旦有条件和机会,就会自然释放。
于是,非理性文化就会抬头,就会和理性文化抗衡,就是争取自己的价值和利益。在理性文化和非理性文化的磨合中,产生新的文化状态,这个文化状态就是整体文化,就是融合了理性文化和非理性文化的整体主义。非理性文化在中国的代表学说是道家学说,在西方社会的代表学说就是存在主义,是从存在主义先驱、丹麦哲学家基尔凯戈尔和尼采、海德格尔、萨特开始的。从理性主义的代表人物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到存在主义的“存在先于本质”,“我不思也在”的非理性思潮。人类社会面临的文化抉择必然是多元复合的。单边文化无论是理性文化还是非理性文化都无法适应这个复合世界的需求。
由此产生的艺术也必然会分成理性艺术和非理性艺术。理性艺术是具象的、社会化的、政治化、道德化、问题化、批评化的艺术,而非理性艺术是纯形式抽象的、审美的、纯粹的、视觉听觉的、生命体验和享受的艺术,这是两种不同理念服务与人的不同价值取向的艺术方式。理性艺术是人的社会性艺术,非理性艺术是人的生命性艺术。理性艺术是社会进化的手段,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非理性艺术直接作用于人的生命,和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紧密联系在一起。一切艺术向生命靠拢,一切艺术向音乐靠拢,音乐是艺术的最高境界,而音乐审美的本质是抽象审美,因此,一切艺术向抽象靠拢,抽象艺术是一切艺术的最高境界由此推理而生。这个命题的发生和完成,是从康德开始,历经叔本华、黑格尔、尼采、歌德、康定斯基、汉立克斯、格林伯格等世界顶级哲学、美学、文学、音乐、绘画艺术大师所公认的。这个理念也是从老子、孔子、庄子直到近代的音乐家肖友梅、黄自所推崇的。
抽象艺术作为人类非理性生命方式的对等艺术形式,是和人类发展一起成长壮大的,它不是一个孤立的艺术流派,而是一个渊源流长的生命艺术体系,认识这个艺术体系不仅是非理性艺术的需要,也是非理性生命的需要,更是人类社会完整性的需要。抽象艺术是永恒的艺术形式,和宇宙一样永恒,抽象艺术的理论研究,也将承担永恒艺术的历史使命,让抽象艺术的光芒永远普照全世界,温暖全人类。
2010-5-18于复旦大学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