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的凌霄花,雪白的广玉兰,到处都是珠玉一般的馥郁清香。一边是婺州古城,一边是金华新区。霏霏细雨中,极尽温柔和缱绻的婺江,就如此地向我张开诗一样的怀抱。
江是三条,水是一脉。三江六岸的金华,因为人文的气息而愈加深厚。因为一个诗人的名字而呼唤声声。东阳江、金华江、婺江,都如此地牵系着我的目光,让我透过历史的云烟,总是和那条叫做大堰河的诗中之河叠印在一起。那个如丰沛的河流一样温暖情深的女人。那条如女人一样温暖情深的河流。
艾青,这个开着五家酱园的浙江富商之子,带着银元赴欧留学财会专业的未来的账房先生,却瞒着家人去学了西洋的油画和雕塑,从而被西方印象派艺术和象征派诗歌所吸引,成为中国现代派的最重要的开山诗人,实为新诗之幸也。从开拓和创新的意义来说,从诗歌的表现力与感受力来说,从诗歌与时代的关系来说,艾青,比他的同时代的其他诗人,显然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我走在金华的细雨中,以诗人的名义,以诗歌的名义。这是一个城市照亮世界的多么神圣的旗帜。
眼前掠过的那些风景,都充满了诗意。中学,小学,中心城区,偏远村镇,常见挂牌的艾青学校。那是政府和企业共同扶持的重点学校,也是民众心向往之的高雅殿堂。这样的学校周边,自然地充盈着日月星光的明亮和美丽。连带着那些房舍,都高贵了许多。通达四方的道路,都拥挤了许多。
通往艾青故里傅村镇畈田蒋村的道路,青葱里,是一条诗歌之路。艾青的诗句,村民们、孩子们都能朗朗上口地背诵。白墙青瓦的老宅,回绕着诗韵琴声。最宝贵的财富,是那些艾青各个年代的诗集,拂去历史的尘烟,唯诗歌永存。
村野田畴,水系环绕。一座叫碧水山庄的农家院,紧挨着今天奠基开始筹建的艾青诗歌公园。一场艾青诗学论坛,成为美的盛宴。艾青笔下的双尖山,在河湖的对面,隐约在一片烟雨迷蒙中,给人以诗意的想象。我爱这土地。成为艾青一生最宏阔、最深厚的主题。浪漫的抒情,自由的精神,洒脱的语言,丰富的想象,自然的象征,散文化而又有节制的诗体……凡此种种,都离不开那个昂然独立天地间的大写的人。王光明、孙绍振、吴思敬、谢冕、骆寒超……一位位发言者,都有走出书斋和讲台,对一个诗人和这片土地的深刻理解。土地之爱、阳光之爱,都像这自由的发声,真诚而宝贵。
在艾青诗歌节上,我遇到一位名字如星儿一样明亮的当地志愿者女孩,来自金华郊区飘着茉莉花香的农村。她从福建一所大学刚毕业,暑假后就要到上海大学读文化学的研究生。她性格独立、积极关注社会现实,一边在报社实习,一边参与了多个城市文化设计项目。街头播放的金华普法动漫片,是她的作品。金华湖海塘文创策划方案的二等奖,也是她的作品。让因水而生的金华,因水而梦,因水而美,是所有金华人的奋斗。
金华,不仅是一座商业之城,更是文化之城。初到金华,很多当地熟悉的诗人朋友会随便问到一句话,就是:你对金华怎么看?或者金华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走过街头,公交站头,立着一块公交文化馆的牌子。小巷深深,家学渊源的书香之家随处可见。街边一座小店,元宝一样饱满丰实的手包云吞,透着商家的厚道。从细微之处,随时随地感受到文化,感受到书香,感受到诗意,这才是金华的成功之处。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一生追求自由和阳光的艾青,对意象的使用,有着独特的痴迷和贡献。生命对自由的向往,让诗歌的语言有了更丰富的抒情意味。正是举着向太阳的火把一路行走,才让这片深爱的土地充满了希望。
从八咏码头上船。又从八咏码头下船。两岸风光,江上美景。这一来一回,就仿佛穿行在现实与历史的交错之中。八咏之诗,与那个当过东阳郡太守,又号称齐梁文坛领袖的沈约有关。是南朝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其实,更著名的还是他提出了诗歌创作的“四病八声”之说,和谢朓等开创了“永明体”,讲求声韵格律,促成了诗歌由古体向近体的发展。诗无定句,句无定字。现代新诗,不也是这样不断地发展与变化着吗?语言不断地因时而变,诗,当然也要日日常新。墨守成规,无疑是自我束缚。新旧之争,流派之争,民间写作与知识分子写作之争,电脑写作与传统笔墨写作之争,吵吵嚷嚷,其实都是皮毛而已。关键的关键,还是你有没有写得出、叫得响、记得住、留得下的文字。
天上霏霏的雨。地上漫漶的河。水,成为一切生长的源泉,生命的滋养。如同我们同样享受着日光月华的普照或浸润。这多像诗歌的应有之意:只要语言不灭,诗歌就生命长存。在民间,在万物,在我们俗常的底层和高处,在我们心灵的隐秘与开敞。这种被美重新打造的晶体,以天然的质素,又以人的主动赋予,感天动地,入情入心,轻柔无声,而又钟磬和鸣。因为有了诗,我们的世界,才光芒永在。
江南。一座水乡城市的意象,又该是怎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