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骄阳出北疆,寒风扑面带清凉。
天高路远云飞度,草短沙轻雨卷扬。
昔日阴山争射马,今朝遍地牧牛羊。
群牲啃食因饥饱,不解无根绿不长。
点评
古人说“文辞以体制为先”,这个“文辞”当然包括诗歌在内。虽然《文选》里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近体诗,且后世诗歌类型更加丰富多样,但《文选》对诗歌类型的划分方法,用来分析后《文选》时代的近体诗类型,也不无借鉴意义。胡大雷教授在《<文选>诗研究》一书中认为,游览诗一般都标明游某地或游某景。从诗题《从海拉尔至满州里所见》来看,有似于谢灵运《从斤竹涧越岭溪行》、《游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等诗的命题方式,应归之于游览诗之列。
胡大雷教授认为,游览诗是以景物来抒发情志的,其笔墨主要落实到游览的对象即景物上。前述谢灵运诗题中的地点或景物都相当具体,诗人便在这种具体的山水景物中游赏瞻眺,娱情寄意。而《从海拉尔至满州里所见》这首诗,以用赋笔叙写途中所见景物为主。由于“海拉尔”“满洲里”是两个行政区划的名称,两城相距二百多公里,并非诗人安步徐行所能尽情披览,故诗中所呈现的,当是透过车窗所见一帧帧画面。首联写道,七月骄阳似火,然值北部边疆地区红日初升之时,仍旧是“寒风扑面带清凉”,“寒风”带有夸张性,而“清凉”可人,也许是实情。内蒙的原野,天气变幻多姿。一路看过去,或天高云飞,或沙轻雨扬,颔联即状此自然之景物。“雨卷扬”,造语略嫌生硬。颈联则古今对比,上句虚晃一枪,以历史上各种势力在沿路阴山一带“争射马”的战斗场景,反衬眼前所见牛羊遍野的和平景象,隐含了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喜悦之情。尾联上句“群牲啃食因饥饱”中“饥饱”是偏义复合词,意思是“饥”。紧承上句,下一“啃”字,给了遍地牛羊一个特写。下句却出人意表,“不解无根绿不长”,篇终奏雅,含蓄深沉。
胡大雷教授从情感与景物的契合方式,把《文选》游览类诗歌划分为触景生情、造景抒情和游景悦情三种创作模式。此诗将沿途所见北疆盛夏宜人的天气、遍地牛羊的喜人景象笔之于书,然遍地牛羊啃食短草,甚至将牧草连根拔起,诗人欣慰之余,亦充满隐忧。“草短”“啃食”“无根绿不长”诸语,无不表达出对过度放牧所造成的草场褪化的忧虑。牛羊也许不理解过度啃食的危害,牧人岂能不知?全诗到此,自然收束,留给读者深深的思考。诗人只提出问题,不负责解答问题。如果从创作模式上来看,既与传统游览诗一脉相承,又似脱出其轨范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