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文艺理论学科体系不断健全,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和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很多新的成果。广大文艺理论研究者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深入研究和回答中国文艺理论创新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推出一大批重要学术成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文艺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我们也要看到,多年来由于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一些研究者唯西方文论是尚,对西方文论成果全盘吸收,以其裁剪中国人的审美,结果使我们的文艺理论脱离文艺实践,导致了文论的“失语症”。我们既要看到中西学术交流中西方文论产生的积极影响,也要看到中国文论自身话语体系建设水平总体不高、学术原创能力不强、学科主体性不够明确等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文艺理论工作者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艺理论体系。为此,我们需要在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
第一,理性认识西方文论。回望20世纪西方文论史,我们可以看到,从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到读者反应批评、接受美学,再到解构主义、后殖民主义等,新的文论思潮此起彼伏、不断涌现,并从1980年代开始在中国学术界广泛传播。西方文论思潮是随着西方文化变迁和学术发展情况而产生的,其中有两个倾向值得注意:一是研究焦点从作者转向文本然后又转向读者,二是研究重心由外在研究转向内在研究再到更广泛的文化研究。我们要清楚认识到,西方文论有自己的发展脉络和所针对的问题,其每一次转向都有创新点,也有需要矫正的偏颇之处。以新批评为例,它倡导的细读策略对深入分析文本内部机制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却把文本与社会完全割裂开来,更忽视了作者和读者在创作、审美过程中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吸收借鉴某种西方文论思潮时,必须对其来龙去脉和相关理论背景有深入的了解和分析。从根本上说,盲目追随与盲目排斥都是对研究对象的一知半解,都无助于对理论观点的全面认识和准确判断。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准确把握外来理论的特色和创新之处,更要对其盲点和弊端做到心中有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唯其如此,才不至于陷入不加辨析、完全套用的理论误区,才能避免对西方文论亦步亦趋。
第二,警惕西方文论进入中国后的种种误用、滥用现象。西方文论带有西方哲学、美学的深深烙印,既是西方社会、历史、文化的产物,又是对西方文艺发展状况的理论介入与回应。当把它们翻译引进到中国后,其所产生的水土不服、理论与现实不适应的问题必须引起重视。一些研究者在分析中国文艺问题时直接套用西方文论,对理论的适用性丝毫不加分析,结果在研究中导致西方文论概念术语满天飞,但与中国文艺问题却风马牛不相及,这是典型的理论误用、滥用现象。这些研究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走上了理论误置的歧途。我们并不反对引用借鉴西方文论,但理论的生搬硬套以及堆砌西方文论术语的现象必须得到遏制,否则只能使我们的研究“言必称希腊”,无法有效解释中国文艺实践和现实问题,甚至使中国文艺研究沦为西方文论的注脚。
第三,继承创新中国传统文论的优秀遗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发展过程中留下了许多文艺经典,也孕育了独特的中国文论话语。中国当代文论的构建要不忘本来,正确对待中国古典文论这笔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要继承古典文论中具有活力的思想内容,关键是要激活古典文论资源,使其通过创新发展成为构建当代文论话语体系的重要理论资源,能够有效面向当代文艺实践发言。比如,我们可以从古典文论资源中的作家论、作品论、创作论、风格论、文体论、批评论等诸多方面入手,具体审视相关诗论、文论、小说理论、戏曲理论等的有益成分,使它们与当代文艺理论实践有效对接,从而彰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时代和文艺实践的巨大变迁,中国古典文论的一些内容已经落后于时代,失去了理论效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古典文论整体失去价值。我们要立足当下,以当前文艺实践为基础,有效分析和选取古典文论中的精华内容,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一是要发掘古典文论中有价值的命题、范畴、术语和思维方式、理论形式等,在把握其精髓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的加工创造。现实地看,当代文艺批评的园地中依然活跃着古典文论的身影。无论是诗言志、诗缘情、诗无达诂,知人论世、修辞立其诚、为文而造情,还是文以气为主、文变染乎世情、随物赋形等,都是我们在分析评价文艺作品时的重要理论标准和参考。要继续发挥这些理论的作用,在分析评判具体文艺问题时丰富它们的内容和形式。二是要将古典文论中的文化智慧和表达方式延续到新时代中国文论的建构过程中。中国文艺历经几千年发展,其自身含有鲜明的特色。无论时代和语言如何变化,我们的艺术仍然保留着浓厚的中华文化味道。古典文论在历史进程中,以代代相传的内在审美取向和文化价值潜移默化地发挥影响。因此,当代文论对古典文论的继承不必拘泥于具体概念术语的沿用,而应继续保留和弘扬对世界文论发展有价值的文化内容和思想智慧,让其在新的时代语境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也就是说,衡量当代文论建构过程中古典文论资源的继承情况,不是看直接纳入了多少传统的概念术语,而是要看对古典文论挖掘、阐发的深度,是否继承和弘扬了古典文论所蕴含的中华美学精神、文化价值;同时,要使这些精神价值与文艺现实紧密结合,在新的文论话语中获得较好的现代表达形式、具备较强的理论阐释力并适应当代文艺事业发展需求。
第四,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论资源。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通过一批革命先驱者的译介传入中国,深刻影响了中国文艺理论的发展。1949年之后,随着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确立以及对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著作的集中翻译,马克思主义文论成为中国文论建设的核心内容。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之间的不平衡、莎士比亚化、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文艺批评的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等重要理论命题,都对中国文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与此同时,一大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者结合中国文艺实践,推出了许多理论专著,提出了一些有创见性的理论命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论。其中的一些思想理论成果在当下仍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经过实践与历史检验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文论建构的中坚力量,是我们要认真继承创新的重要理论资源。
在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我们结合中国国情,不断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这在文论建构方面也不例外。其中的典范就是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一重要文献堪称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经典。这篇讲话高屋建瓴地回答了文艺是为什么人的问题,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为人民的思想,确立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有力批判了抽象的人性、人类之爱等流行一时的错误观念,澄清了歌颂光明与暴露黑暗、立场与表现、世界观与创作方法等问题中的一些错误思想观念,及时纠正了当时文艺界在创作上的弊端;提出政治标准与艺术标准相统一的文艺评价标准,为我国文艺事业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今天看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于文艺理论发展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以及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的《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我们党关于文艺发展的重要思想,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艺创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提出了新时代文艺发展要坚持的原则和方法。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强调了文艺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出文艺批评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等论断,为社会主义文艺不断从高原迈向高峰指明了努力的方向。这一重要讲话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继承和创新,为我国文艺理论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广大文艺理论工作者应继承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文论资源,批判性地吸收借鉴中国古典文论和西方文论资源,以我为主地构建文论话语体系,不断提升中国文论话语权,从而引领中国文艺创作不断前进,并为世界文论发展作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