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行天下 >> 荐读——西德尼玛:布达拉
    荐读——西德尼玛:布达拉
    • 作者:西德尼玛 更新时间:2018-06-06 09:36:01 来源:原创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602

    红山顶上的石头
    是海水抛弃的石头
    九百九十九只潮湿的眼睛
    黑夜里格外明亮
     
    谁来丈量石头的高度
    是谁东面扔下的绵羊
    石墙下分成碎骨
    是谁西面扔下的鸡蛋
    墙脚完好无损

    石头内部的黎明
    擦亮了赞普往返的马蹄
    河两岸琴声不断
    亲人们找到了香火
    找到了自己的方式
     
    石头流动如潮
    石头下堆满日子
    人们从月亮中醒来
    黑夜纷纷落地
    温暖了石头的骨头
    温暖了双手
    温暖了一千间
    人神同乐的居所

    黎明的王子
    抛开了孤独的天窗
    神剑指向的山外
    只有火光和女人
    只有四面来的战歌
    身披黑色的旗手
    鼓声中无法逃脱

    故乡背靠石头
    让时间死而复生
    山下的村庄
    从丰收中醒来
    乳房济济
    长袖飘扬
     
    刻满雨水的石头
    欲望把你染成红白两色
    日落下海螺吹出的袈裟
    望穿了天际的羊群
    天际只有人们,只有巫师
     
    石头上空
    诗歌飞翔
    每一条河流
    潮湿了石头内部的故人
      
    神的家宴
    填饱了四方的亲人
    石头与杨柳中心
    众神的呼吸细细弯弯
    滋润了土地上的翅膀
     
    云中的石头
    人神供奉的天灯
    歌声引来雪花时
    雪域的母亲
    忙碌于每个眼神中
    家园内外鼓声四起
    青稞田间的琴声
    不知流浪了多少个世纪
     
    石头上的石头
    太阳的邻里
    人的双手
    捧着一颗恒星
    从故乡穿过庙宇
    从此,神鼓内外
    人类的姊妹
    伤痕累累
    从泪水中醒来时
    幸福等了多久
     
    山围绕石头三圈
    石头围绕人们三圈
    人们围绕石头三圈
    暮色中的音乐
    为天空三圈
     
    虔诚人在石头中
    找到了自己的大门
    进进出出
    日出日落
    为人类储存道德

     

    点评

      

    首句以拟人化的意象,托出贯穿于全文的线索,石头。而这个石头又是处于一个具体而微的位置“红山”上,对于藏族人来说,红山又称玛布日山,是可以与观世音菩萨的圣普陀罗山媲美的,因而红山也就被赋予了慈悲的胸怀以及几分神秘与崇高,在这样一种高度上来立足,便为下文的细数历史,抒发广博高远的感叹做足了准备。同时,从红山上的石头入手,也同时是对上文标题布达拉的主题——布达拉宫坐落于红山南麓,所以这一合一张形成了一个极为有力的起章。而这个石头,又是“被海水抛弃”的,这里暗示自然地理的现象,即几亿年前的青藏高是一片汪洋时也为下边的“九百九十九只潮湿的眼睛”——澄澈而浩瀚的海水遗留下的俊抜的高原的后裔的纯净的满含泪水的饱满的眼睛,做了一个铺垫。而用黑夜一词,奠定了一个主调,让整首诗在一种藏蓝色的映衬下进行,带有一种极为浓烈的高原映衬下的苍凉与历史感。最后的“明亮”又象征着对于藏族人光明美好未来的祈愿。

    从第二小节开始,诗人开始用一种历史的眼光审视这座不伟岸但却无比神圣的山,首先用一对设问和其富有回环色彩矛盾而值得思考的回答来为松干赞普做铺垫,形极其伟大而开拓性的事迹。而后将赞普的事迹用一种原始的史诗性的文字进行表达,同时加以神化,夸张,“神剑指向的山外,只有……四面来的战歌。”将赞普勇敢而坚毅的形象用一种暗托的方式写出来。而在这里,石头也从未离开我们的视线,而后话锋转至神——即赞普的化身,在神的庇佑下,人们生活和睦,家庭安定而幸福,以一种富足而和谐,繁荣而繁衍的景象来烘托赞普的伟岸,与战争胜利所给藏地人民带来的美好生活。而到了第七小节,便又引入另一层,“欲望”使得布达拉被分为“红白”两色,暗示着布达拉作为西藏权利的象征,饱经风霜洗礼,明末清初固始汗与五世达赖的争锋,造就了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被废,西藏的动荡,让那澄明的天空“只有人民,只有巫师”。这一切的苦难终将终结,当“每一条河流潮湿了石头内部的故人”的时候,我们在思念仓央嘉措的同时,又迎来了格桑嘉措,七世达赖借清政府的力量平定了叛乱,为西藏迎来了几百年的和平,西藏也从此与中原接轨,成为真正意义上和睦的一家人。“家园内外鼓声四起,青稞田间的琴声,不知流浪了多少个世纪”歌舞升平的西藏,人民日益富足,是神灵的庇佑,也是一代又一代西藏儿女努力的结果。这一切也使石头看在眼中,石头通灵,通往人们精神的归处。“人类的姊妹”——那些山川草木,那些鸟兽鱼虫,也是和和美美,滋养生息。

    诗歌的最后,用古老的谶语“绕尼玛堆三圈会带来好运”,以山绕石头,石头绕人,人绕石头,各自给各自带来好运结束历史的描述,为下文的抒情“在石头中……为人类储存道德”蓄势。而最后一节,又给了人们一个思考,石头中的道德是什么,是布达拉中的慢慢的经纶吗,是布达拉象征着权利与标准的威严吗,还是那些智慧的化身——活佛们?显然,都不是,那石头中的道德,便是藏族人那种纯洁,质朴,猛烈而善良的人类的道德本源。全诗从布达拉着手,上升到全人类的道德上,以一块石头覆盖全文,以那种坚毅果干的“石头”品质来抒情,表达了对西藏的美好向往,对人类道德的反思与自白,不愧为一首绝佳的抒情诗。 (铁寒宿)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