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有强:甘肃平凉市庄浪县人,文学及摄影爱好者。有作品散见《风沙诗刊》《大西北诗人》《中国诗歌网》《中国文学网》等纸刊及微刊,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会员。写作不为名利,不为立业谋生,仅为细艺。
兰州,兰州
一
中山桥上涌过的人群
都是百年前熟识的面孔
牙缝间挤出的方言
亲切如黄河的涛声
一座桥,静卧黄河百年
铮铮铁骨。惊醒蛰伏于尘世间的
枝丫,荒草和月光
给兰州,一声鸟鸣
我亦从牙缝间挤出几声方言
想招领远道而来的故人,云和月
无人能懂。我便将黄昏流放街头
与黄河为朋,认草木为亲
二
白塔山,五泉山,黄河
同时将自己的命运,交付给
一场雪
如同我将自己交付给余光
与风沙握手言和
五年前,我将故乡的山水
草木,还有漏光的老屋
也一同交付给一声黎明前的鸟鸣
远赴省城。寻梦,也寻一把黄土
五年后,白塔山是山
五泉山是山,黄河是河
而故乡和梦,已变成树冠上的蝉声
刚好盛满一盅
三
兰州,只我一个人
一身风尘,举目无亲
半夜,从一场噩梦中惊醒
黯然伤神
倚窗。涌进窗口的月光,和
窗户上的冰窗花,没有血色
此刻,黄河滩上的芦苇
也是如此惨白
远赶不上,父亲种在梯田地里的
荞麦,花儿白
躯干笔挺,棱角分明
◆卜一赏评◆
相对于主题和诗意,如何清除诗歌通道的“杂物”,如何不动声色地将因果含蕴的内核糅合在恰当的平衡中?诗人王有强在个人介绍中说自己刚刚习诗半年,相信用心的读者在咀嚼了《兰州,兰州》这首诗后,会发出不少感慨。能进入《中国诗歌网》的“好诗”榜,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毕竟在那里集结着全球数百万的诗歌人,而这却被一个诗龄只有半年的诗人完成了。每一首诗都应该是一个有意义的空间,安放什么,是每一个诗人的选择,本诗安放了“乡愁”。1995年秋,我从成都《星星诗刊》孙建军先生处乘飞机去兰州,访空军政治部的诗人蒋海将先生,有幸在兰州黄河大桥(是座铁桥)留影,后来那张照片被用在了诗集《布衣诗选》里,成为自己人生的重要纪念。王有强一身风尘、举目无亲,漂泊兰州,五年后“白塔山是山/五泉山是山,黄河是河/而故乡和梦,已变成树冠上的蝉声/刚好盛满一盅”,原乡是诗人内心永远无法挥去的情结,“父亲种在梯田地里的荞麦”与“黄河滩上的芦苇”关联,构成诗歌的“隐与显”,“小我”与“大我”互为渗透,一首诗就这样被一个初涉诗坛的小伙子整得“躯干笔挺,棱角分明”。此处应该有掌声!
(注:收录在《东方作家》公众号chinadfzj并被主编点评的诗歌作品,择优收入《中国100家实力诗人作品赏析》一书,由国家级出版社出版发行。欢迎投稿,拿出您最好的力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