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在场 >>  理论在场 >> 凝聚文艺繁荣发展的有生力量
    凝聚文艺繁荣发展的有生力量
    • 作者:郑晓幸 李明泉 更新时间:2018-04-08 11:41:42 来源:原创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222
    [导读]特稿,请勿转载。

        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以及新文艺聚落和新文艺个体工作者与生俱来的向市场要生存、向机制要活力、向创新要优势的特质和禀赋,促使我们用全新的眼光看待他们,延伸工作手臂,为他们提供关爱、服务和帮助,做实实在在的联络服务工作,凝聚起攀登文艺高峰的全社会力量,共同为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当前,我国有两支文艺大军,一是文联作协所属体制内的各级协会及文学艺术家,他们是繁荣发展文艺的主力军;二是活跃在体制外的不依赖财政拨款的新的文艺组织、群体、聚落和个体文艺工作者,他们也是繁荣发展文艺的生力军。这两支队伍构成中华文学艺术版图,共同推动着我国文艺事业和文化产业振兴,是我们党和国家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暂时未有对新文艺组织群体的顶层制度安排,后者的生存发展与体制内文艺院团协会相比,还处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状态之中。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文联作协要“加强对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的团结引导,把千千万万文艺从业者、爱好者凝聚起来,不断增强组织吸引力”。需要“用全新的眼光看待他们,用全新的政策和方法团结、吸引他们,引导他们成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有生力量”。


    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以及新文艺聚落和新文艺个体工作者(简称文艺“四新”)的主要特征是在体制外,以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文化艺术需求为艺术生产着力点,探寻灵活适用的文艺发展机制,主动投入文化市场,直接服务社会、服务基层,其作品之丰富、活动之多样、传播之新颖、效果之明显,形成了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壮美画卷,是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近年来文化体制改革成就的生动体现。

    丰富文艺创作的有生力量。文艺“四新”本身就处在火热的社会生活之中,感同身受时代巨变,他们在文学、影视、戏剧、书画、摄影、工艺等领域,或创作鸿篇巨制,或制作动漫手游,或编排音乐小品,或推出专题展演,或研发工艺用品,不仅在内容上生动反映和表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行的历程,而且在形式上不断创新,其作品最具土地芬芳,最有生活味道,最能抒发群众自己的情怀。人民群众需要什么艺术,他们就创作什么作品,在文化供给侧改革方面走在了时代前列。

    弘扬传统文化的有生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主体是人民群众和广大文艺工作者。文艺“四新”自觉担当传承之任、弘扬之责,他们通过对历史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当代性书写,举办各类读书活动和琴棋书画培训,走进街道、校园、社区,从娃娃抓起,从练毛笔字入门,从诵读传唱教起,中华古典诗词、书画、歌舞和经典萦迴在广袤的华夏土地之上,市井村寨因此有了艺术的灵动和文化的气场。这些传习所、琴画社、读书会,真切体现了新文艺组织机构传承历史文脉的赤忱情怀。

    热心服务社会的有生力量。文艺“四新”来自民间,服务社会与他们身处社会之中具有天然关联性,为群众服务是他们生存和发展的内生动力。民营剧团、农民艺社、各种协会和工作室等,以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全天候全过程地服务群众,不断回应社会日益增长的文化艺术高涨热情。令人欣喜的是,不少企业家热心组织和参与文艺服务群众活动,支持新文艺工作者投身文艺公益活动,不仅为企业品牌营销开辟了新路,而且展示了企业家和文艺爱好者联手推动群众文艺活动的协同力量。这些活动,除少数纳入政府公共服务采购项目之外,大多为公益性质。全社会的文化自觉,在这一场场文艺惠民活动中得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彰显。

    推进融合发展的有生力量。文化事业为产业发展营造消费环境、扩大消费人口,文化产业为公共文化提供众多产品和提升审美品质,二者的边界日益模糊,过去那些“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正在交互融合中“相及”。新文艺群体和新文艺聚落以文化艺术创作生产为内容,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既为社会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又与文化旅游、工业设计、创意农业、体育康养、金融服务、城乡建设、教育培训等深度融合,为其他产业、其他领域注入文化艺术的内涵和灵魂,充分展示出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渗透力、整合力和创新力。文艺“四新”在追求跨界融合方面,没有条条框框,敢于想象嫁接,只求见诸成效,以实践作为检验结果的标准。

    扩大对外交流的有生力量。文艺“四新”积极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务实活动,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充分发挥民间文化交流、合作、沟通的独特作用,或开展与国外文化艺术机构合作的文艺活动,或联办主题性专题性的艺术巡回展陈展演,或瞄准国际文化市场采取订单式生产,或请国外机构设计在国内生产文创产品再销往国外,或在国外设立窗口展示中国文化品牌产品,或邀请国外文博、美术、音乐、歌舞、非遗等团队和专家来国内交流,在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彰显中华民族文化艺术魅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新文艺聚落、新文艺个体工作者的大量涌现,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也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他们顺应在中华民族复兴征程中全社会对文化艺术的新需求新期待,以服务人民为宗旨,以先进文化为引领,以市场需求为动力,以艺术供给为根本,结合各自的兴趣爱好和艺术专长,形成了以网络和数字技术为工具的跨界性、融合性、交互性的文艺形态和类型,如文博艺术类、文旅融合类、艺术康养类、演艺服务类、艺术培训类、传统工艺类、创意设计类、当代艺术类、影视传播类、书院画院类等新文艺类别,发挥着文化艺术激活社会创意热情、提升大众审美素养、凸显民族精神气质的独特功能。文艺“四新”之所以如此充满活力和张力,生机勃勃地活跃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主要在于充分发挥了市场、机制和创新的内生动力作用。

    市场,不仅之于经济,而且对文化艺术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文艺“四新”一出世,就接受着市场的考验和洗礼。他们不依赖财政支持,以敏锐的市场眼光和独特的消费视角,寻找艺术与大众结合的发力点生长点,既以需定产,也以产促销,走出了一条文化供给与文化消费不断契合的新路子。在组织架构、资金投入和运作方式上,探索形成了独立自办型、合伙联办型、企业附属型、扶持资助型、资源整合型、平台推广型、对外交流型等新文化经济形态。他们遵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原则,以最大的社会效益获取经济收入,在人民群众认同接受和市场检验中艰难地推动新文艺发展。离开了主动适应和把控市场这个核心要素,文艺“四新”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个别文艺项目成为“市场的奴隶”的现象。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文化经济市场健康发展,特别是现代市场经济体系日益完善所带来的对文艺“四新”必将持续推动和更加壮大的判断。

    机制以一定的运作方式把事物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使它们协调运行而发挥作用。文艺“四新”及时捕捉文艺发展新讯息,以最敏捷的适应能力调整文艺创作方式,以最灵活的机制进入文化市场,以最便捷的服务扩大传播范围。他们在内容生产上汲取生活养料,写老百姓故事,演身边人、唱身边事,低成本、小投入,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观赏和参与内容丰富的各类艺术演出和文化活动,其作品充满了毛茸茸的生活质感和亲切感。在作品推送上,通过线上线下、虚拟成像、网络直播、民俗节庆、展演展销等平台和渠道,直接满足群众的美好生活新需求。在人才使用上,采取重奖核心人才、保底骨干人才、激励聘用人才等多种方式,使每一位人才一专多能,以一当十,干事的内在激情得到充分体现。这种互联网时代形成的大创作观、大阅读观、大体验观、大批评观,适应了新时代文化艺术改革发展的现实需要。文艺“四新”新机制的探索和形成,是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也是最佳的艺术生产方式。

    创新是我国文学艺术发展的巨大发动机和强大引擎。文艺“四新”在艺术生产和服务方面呈现出的新投入方式、新创作方式、新活动载体、新传播手段、新平台推送、新消费引导等特征,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的文艺形态和传布方式。他们可以是杂技+流行音乐+话剧结构,戏剧+歌舞+魔术,绘画+动漫+音乐,景区+情境+卡通,康养+戏曲+小品,等等,形成了“四不像”、“一锅煮”、“滚雪球”、“大杂烩”等新的文化艺术形态,艺术样式更加多种多样。他们不仅在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上创新,而且在服务方式上创新,根植基层,融入民间,利用“三微一端”平台推送作品,将艺术创作过程逐一呈现,增强参与性互动性,倾心撒播艺术种子,着力提升审美格调,中华民族艺术之花盛开在神州大地,散发出别样的既美且好的芬芳。

    文艺“四新”与生俱来的向市场要生存、向机制要活力、向创新要优势的特质和禀赋,促使我们用全新的眼光看待他们,延伸工作手臂,围绕新文艺工作者的困难、诉求,如资金、场地、人才、职称等问题,为他们提供关爱、服务和帮助,做实实在在的联络服务工作,凝聚起攀登文艺高峰的全社会力量,共同为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
  •    
  • 资讯导航